香港七小福是京剧名
武生于占元20世纪60年代在香港开办
中国戏剧研究学院时所收的7位门生的总称,是一个戏班。七小福由来源于于占元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
洪金宝当时的艺名)、元楼(
成龙当时的艺名)、
元彪、
元奎、
元华、
元武(本名周元俊)、
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后来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于是借此组成七小福戏班。
七小福由来源于于占元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
洪金宝当时的艺名)、元楼(
成龙当时的艺名)、
元彪、
元奎、元华、
元武、
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后来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于是借此组成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增加演出经验。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14人,除上述7人外,尚有元秋(唯一的女成员)、元庆(即
袁和平)、元德、元俊(后改名为
吴元俊)、
元彬、元振、元宝等。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
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
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
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
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
元彪、元奎、元华、元武、
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
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
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
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
洪金宝、成龙、
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话说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七小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发展重点不太一样,比如
成龙、洪金宝、
元奎在
好莱坞,元彪留守香港,元华转投无线电视台做了电视剧演员,
元彬则在内地混饭吃。但最终又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合作拍片了。洪金宝为成龙的《飞龙再生(highbinders)》担任
动作导演,元彪为成龙的《龙旋风》担任动作指导,洪金宝在元彬导演的电视剧《
断仇谷》中担纲主演,元彪则与洪金宝在《
拳神》中再次聚首……也许“七小福”作为演员在银幕前表演(尤其是成龙、洪金宝)已经开始老了,但他们作为动作指导对香港甚至世界类型电影所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却越来越重要.
成龙于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戏剧学院。他的师父就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于 占元师父(
于素秋的父亲)。于师父为
成龙起了一个名,叫元楼。其他 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 动作等。另外还有如拉筋、劈腿、翻 斗等动作。除了练功外,他们更 要做清洁、洗碗等的事务。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时艰苦训练中成 长。 在一次京剧的表演中,于师父选了元龙(
洪金宝)、元泰、元华、
元武、
元奎、
元彪和成龙,担演一套京剧《七小福》的主角。从此人们 便称他们为七小福,而成龙亦从此获得很多舞台演出的机会,以后他们 就不断在梨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