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创办于1954年,是
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教学系。
办学历史
1954年7月,北京师范学院开办一年制物理专修班。
1955年,建物理系,设四年制本科和二年制专科;同年,开设物理学本科与专科专业(师范类)。
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物理系并入。
1986年,设物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1970年,与化学系合并,组成工业基础系。
1972年,撤消工业基础系,恢复物理系建制。
1979年,招收一届二年制理论物理研究生班。
1981年,设获批光学、热能工程硕士点。
1983年,设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研究室。
1984年,设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专业。
1986年,设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专业。
1993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物理系并入。
1994年,设应用电子技术(非师范类)、信息工程(非师范类)专科专业。
1996年,撤销热能工程专业;同年,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后撤销。
1998年,设光学研究所。
2001年,设电子信息工程(非师范类)、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2002年,物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被调入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同年,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被调入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03年,获批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
2005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2008年,光学学科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华印软件学院归属物理系,开设多个实用技术成人教学专业;同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光电工程研究所。
2016年,撤销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7年,撤销光学工程学术硕士专业,设光学工程专业硕士专业,设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同年,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专业被调入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8年,撤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该系有2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该系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科学技术史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光学
校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
教学建设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该系设有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光学信息、电子信息、自然科学史、中学物理教育教研室;有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演示实验等教学实验室;设有物理系学生创新实验室、工科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该系设有师范专业通技班、师范专业特色班。
师资力量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该系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霍英东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入选者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98%,具有海外求学经历有24人。2001年,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国桢等4名特聘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纪安春、李志鹏、张岩
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李志鹏
北京市科技新星:方炎、冯胜飞、李志鹏、张岩、周庆莉
北京市长城学者:李志鹏、张岩
美国物理学学会贝勒讲席获得者:尹晓冬
合作交流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该系与中科院系统、知名企业、北京市示范校联合建立专业实习以及教育实习基地20余个;与英国
思克莱德大学签署了本科生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物理系学生可以自由申请,通过2+2、2+3或者3+2的模式在英国学习两年或三年,完成学业后,可获得首都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和英国学士或硕士学位;与美国
韦恩州立大学签署了“3+2”本科生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在美国学习两年完成学业后,可获得首都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和美国硕士学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物理系设有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研究室、光学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北京市工程中心、三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两个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中心: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中心等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超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创新团队 :“凝聚态光学性质研究”团队
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光学工程”科研队伍(2006年)、“理论物理”科研队伍(2010年)
研究成果
“九五”期间,该系获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31项,申请到科研总经费250万元,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近4年来,该系物理学科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二区以上70余篇;承担国家“973”、“863”计划等科研项目60余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中国国内发明专利25项,新增申请专利47项;公开发布国家标准4项;研制出太赫兹光谱仪、太赫兹安检仪、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系列样机。
据2020年3月物理系官网显示,2011年以来,该系科学技术史先后获得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研究”和“量子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00-1950)”两项,中国近代力学发展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力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展开”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力学发展状况研究”两项;获得“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与学科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纲——近现代物理学史”等多项横向课题。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飞秒激光器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
文化传统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曾开展硕博论坛、物理文化周、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师范生风采大赛、运动会、新年联欢会、歌手大赛等学生活动。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历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