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在原1954年创建的历史系的基础上建立而成,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是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办学历史
1954年,历史学科创建;同年,开办一年制历史专修班,称历史科。
1955年,始建历史系,招收本科生和专科生,历史学家齐世荣宁可戚国淦等第一代教师是历史系的创建者。
1971年,与政教系、地理系合并,称政史地系。
1973年,原政教系从政史地系中分离出去,政史地系改称史地系。
1977年,恢复历史系建制。
1979年,世界史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生。
1981年,世界史学科获硕士学位授权。
1982年,中国古代史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中国古代史学科获硕士学位授权,中国古代史学科、世界史学科获博士学位授权。
1986年,中国近现代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中国古代史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1995年,历史系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开始招收非师范专业的本、硕、博连读的基地班本科生。
1999年,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
2000年,历史系开设“世界历史”专业和“城市传统与文化管理”专业方向。
2002年,北京市重新评审市级重点学科,世界史再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2003年,获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同年,设立“文物鉴定与保护”本科专业。
2005年,考古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7年,世界史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12月,撤系建院撤系建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立。
2008年,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10年,文物鉴定与保护”本科专业方向被调整为“考古学”专业。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将“历史学”一级学科拆分为“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学院获考古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同年开始招收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
2012年,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学科同时被批准为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同年,学院获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博士后流动站。
2014年,“城市传统与文化管理”本科专业方向被调整为“文化遗产”专业方向。
2015年,开设文化遗产学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4月,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有4个本科专业,有1个成人教育专业。
系: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世界史学系、文化遗产学系
本科专业:历史学(设师范、基地班两个方向)、世界历史、考古学、文化遗产学
成人教育专业:文化遗产专升本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4月,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的世界史排名中,学院世界史学科位居全国并列第4名;2013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中,世界史学科并列第3;据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书报资料中心研制的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学院在“高等院校二级院所分学科排名”中名列第8;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历史学类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学院列第3。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
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史
北京市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4月,学院设有北京市文博培训基地、世界史基地;设有历史教育发展中心、历史学资料中心;设有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历史教育学与史学理论综合教研室。
国家精品课程:“世界近现代史”(2007年)
国家级教学团队: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2008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世界史
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历史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世界史育人团队(2019年)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博物馆学概论”(2019年)
北京市特色专业:世界史(2008年)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
截至2018年4月,学院博士生论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院出版过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
2009年,学院世界史学科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天道人妖:中古《五行志》的怪异世界》(2008年)、《情与理的交锋——英国财产继承研究1200-1800》(2010年)
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创新与团队建设”(2009年)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2013年)
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世界史(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2013年)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设有成庆华宁可学术奖励基金等奖、助学金。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学院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1人、副教授16人、讲师19人;有国务院学位办前五批博导2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3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1人,北京市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北京市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项目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2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徐蓝
国务院学位办前五批博导:齐世荣宁可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郝春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世荣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徐蓝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刘乐贤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游自勇
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刘新成李华瑞、郝春文
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新成
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刘新成
北京市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齐世荣、宁可
北京市特聘教授:何平
教育部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李华瑞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项目:刘屹袁广阔、刘乐贤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王永平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陈志坚
合作交流
2007年至2013年,学院先后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伊阿华大学、日本新潟大学人文学部等十所大学的历史院系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截至2020年1月,学院在诸多中学设有历史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与与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正式签署过合作备忘录。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二中分校、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北京市育英中学、北京第二铁路中学、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北京第五中学、北京第十五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北京第七中学、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北京第三十一中学、北京第一七一中学、北京玉渊潭中学、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石油分校、北京第十四中学等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3月,学院设有全球史研究中心、文明区划研究中心、“四库学”研究中心、公众考古学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北京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古代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欧洲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欧洲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研究中心、古文献研究中心、唐宋史研究中心、文明的冲突与对话研究中心、中国与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中国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硏究培育基地:文明区划硏究中心
北京市创新团队:世界史学科团队(2005年)
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全球史研究中心(2008年)
研究成果
(注:以上内容来源)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4月,学院拥有历史博物馆1个。
截至2017年12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所存文物近4000件,可以划分为玉器、青铜器、古钱币、甲骨文书画和雕塑、陶瓷器六大类。
学术交流
(注:以上内容来源)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学院院徽于2011年经全院师生投票圈定,院徽外圈由橄榄枝与学院英文名组成,内圈由首都师范大学英文名缩写与篆文字体“历史”组成。
精神文化
敬畏学术,追求卓越(2012年确定)
社团文化
学院有悦林相声社、茶社等学生社团;开展过研学旅行、研究生学术节、各类主题专题讲座等活动。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历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知名校友
(注:以上内容来源)
参考资料
学院介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文化遗产专升本专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16:24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