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鬼
出自《大乘义章》的汉语词汇
饿鬼,出自《大乘义章》的汉语词汇。由于其前世所造下的一些罪责,因而沦落饿鬼道,终日饮食,却怎么也吃不饱,始终感觉饥饿,却也令人唏嘘。
汉语词汇
释义
[preta] [佛]∶不断受饥渴折磨而不安的鬼魂。
出处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经》云: 目连 见其亡母在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例句
1、佛教语。六道之一。佛经谓人生前做了坏事,死后要堕入饿鬼道,常受饥渴之苦。
《大乘义章八·六道义四门分别·释名》:“言饿鬼者,如杂心释,以从他求,故名饿鬼。”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唯有 目连 阿娘为饿鬼。”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自佛知见,乃至地狱知见,皆遍一切处;汝开饿鬼知见,鬼法界遍一切处。”
2、诋称口馋或饿极的人。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刑都比门,人肉馄饨;工屯虞水,生身饿鬼。”
李鉴堂 《俗语考原》:“《法华经》云:‘受地狱畜生之苦也。’俗诋人之急於食者曰饿鬼。”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饿鬼收到的水果糖,早已吃光,盒子装进别的食品,也吃光了。”
词语简介
饿鬼道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国传统所说的鬼又不一样:中国古代社会认为鬼是人死后的必然归宿,所以鬼字的本义就有“归”的意思;而佛教里所讲的鬼则不一样,认为鬼只是五趣众生其中一种,也就是说人死后有可能升天,有可能继续做人,也有可能堕为畜生,还有可能下地狱,固然也有可能会变成鬼,不过人死后为鬼只是五分之一的可能,并不是人死后一定就变为鬼。
佛经中说鬼有两个特点:一是乞求;二是多畏。第一乞求者:鬼的处境很艰难,他们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其生活来源全靠四处乞求的方式而得以聊生。鬼的另一特点是多畏,平常我们总以为鬼非常可怕,因此一想到鬼那青面獠牙的形象、张牙舞爪的情形,我们就会毛骨悚然。人们却不知道鬼更怕人,平常我们会听到形容鬼的两个成语,一是鬼鬼祟祟,一是心怀鬼胎,这说明鬼也非常怕我们。通常人看不到鬼,而鬼却看得见人,它们一看到我们就吓得赶紧躲藏起来,待我们走过以后才敢出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怕鬼。平常我们生活在阳处,而鬼则躲在暗处,我们身上有阳刚之气,而鬼身上却是阴森之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要胜过他们百倍千倍,总之鬼是很可怜的。因此,佛教里也很重视超度鬼类众生,寺庙里经常举行一些施食法会,招请十方孤魂野鬼都来参加,希望能以法力超度它们,令能离苦得乐、脱离鬼身、投生人道,就算未获法益,也可饱食一餐,解决一时饥渴之苦。
鬼道众生与傍生一样,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海、陆、空到处都有,同样与我们人生活在一个地平面上。然而为什么他们看得见我们,而我们却看不见它们,这是因为鬼道众生的业力与我们不同,鬼的身体是由轻微的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就如空中非常淡薄的云气一样,他们的存在对我们而言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我们一般见不到鬼,就算偶尔见到也只不过是一闪影子而过,一晃就不见了,所以人们对鬼的认识才会半信半疑,都不敢肯定他们的存在。
鬼道众生与人的世界一样,也存在着福德因缘的差别,其中有富贵鬼、威德鬼、不穷不富的鬼、贫穷落魄的鬼等,什么是富贵具威德的鬼,是指平常我们所说的神,依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死而正直为神,是说一个人在世间上正直且有德行,死后就能成为神。神也是属于鬼道众生,换句话说神也是鬼,只不过它比一般的鬼要有富贵、有威德。不穷不富的鬼:是前生修福不多,但罪业也不是很重,他们虽然不能像前面的神那么奢华享受,但也能得到一般的住处及食物,日子过得还可以。贫穷鬼:是指漂泊在荒外的孤魂野鬼,他们无衣、无食、无归、无宿,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能作为神的鬼为数很少,而贫穷鬼则非常多,有福的鬼可以住在海边三餐美味、高楼别墅的享受,而贫穷的鬼却是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甚至往往是三餐不续、依草附木地过日子,因为它们不从事耕种,靠乞讨的方式生存,因此他们每天到处乞求,有时遇上某处有祭祀或寺院施食,可以吃上一餐,但多数都是吃了上餐没下餐,生活过得特别酸苦。鬼的形象大的可以高过几幢房楼,而小鬼仅有三寸长。他们还具有微细的五通,其某些能力是人所不能及也。
在鬼道中,为数最多的是饿鬼。饿鬼是鬼道众生中层次最低的,他们非常可怜,长年累月没吃没喝、无衣无住,总是处在一种饥渴无度的煎熬中度日。由于饥渴难忍,它们长年如是的四处奔跑,目的是想寻找点吃的东西,但由于业力太重,不仅到处找不到,就算发现了可吃的食物,在他们面前也化为火炭,或是一进口中就变成火焰燃烧喉咙,实是万般痛苦、苦不可言。有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潺潺流水声,就高兴地跑过去,可是一旦跑到那里,清清的河流在它们眼前却变成一堆腐臭的浓血,真是万般无奈,极度的饥渴长年累月地折磨着他们。由于业力所至,饿鬼的形象不仅丑陋,而且长得非常奇特,其面容像黑炭一样枯瘦,咽喉长得像针尖那样细小,而肚子却大得像鼓一样,可知众生的业力是何等可畏。所以佛在《地藏经》里说:“众生业力能敌须弥、能胜巨海、能障圣道。”业的力量实是不可思议,那么这些业究竟是从何而来,它是从众生的无明行为造作而来。未成佛前,众生以一种无明心放荡三业,迷迷茫茫造下了这么一大堆罪业,果报来临时,苦得不堪设想。
相关简介
梵语preta,巴利语peta,音译为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荔多、闭多;或梵语pitr!,音译卑帝黎。三途之一,五趣(五道)之一,六趣(六道)之一。前生造恶业、多贪欲者,死后生为饿鬼,常苦于饥渴。又作鬼道、鬼趣、饿鬼道。
饿鬼种类
一住于人中,二住于阎浮提地下五百由旬之饿鬼世界。另又列举三十六种饿鬼之名,如迦婆离(镬身饿鬼)、揵陀(食气饿鬼)、婆罗波叉(食小儿饿鬼)、阿吒毗(旷野饿鬼)、魔罗迦耶(杀身饿鬼)等。
顺正理论卷三十一则举出三种饿鬼:
(一)无财饿鬼,包括炬口饿鬼、针口饿鬼、臭口饿鬼等三种。全无食物,常陷于饥渴之苦恼,若偶尔获食,于将食时,又化作火焰,无法下咽。
(二)少财饿鬼,包括针毛饿鬼、臭毛饿鬼、瘿饿鬼等三种。专食脓、血等。
(三)多财饿鬼,包括希祠饿鬼、希弃饿鬼、大势饿鬼等三种。食人残物或布施物;亦包括受富乐之天人。其中,少财、多财二种饿鬼,又作有财饿鬼。
瑜伽师地论卷四列举由外障碍饮食饿鬼、由内障碍饮食饿鬼、饮食无有障碍饿鬼三种。
大智度论卷三十则称无威德、常受饥渴之苦者为饿鬼,有威德、能享受多乐者为弊鬼。
饿鬼居于阎魔王界,由阎魔王统治。亦有居于人间坟地、黑山洞等处。饿鬼之受生,依杂阿毗昙心论卷八谓,彼等为化生,又为胎生。
法苑珠林卷六载,其身长最大者为一由旬,最小如小儿仅长三寸;寿命,或谓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则不定,或谓人间五千岁为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此寿命达一万五千岁。
饿鬼报之业
业报差别经载,令众生得饿鬼报之业有十种:
(一)身行轻恶业
(二)口行轻恶业,
(三)意行轻恶业,
(四)起于多贪,
(五)起于恶贪,
(六)嫉妒,
(七)邪见,
(八)爱着资生即便命终,
(九)因饥而亡,
(十)枯渴而死。
此外,世俗称幼儿贪饮食为饿鬼,称贪淫欲之徒为色饿鬼,称富有而吝啬之守财奴为有财饿鬼。
五苦章句经、观佛三昧海经卷五、优婆塞戒经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彰所知论卷上、俱舍论卷十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6 09:07
目录
概述
汉语词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