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社会科学术语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与餐饮服务等)中,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生产源头—消费终端)或者逆向回溯(消费终端—生产源头),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该体系能够理清职责,明晰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各自的责任,并能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词条释义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常规运作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由政府主导推动,通过食品产业链上的各方参与来进行实现。其中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零售企业、最终的食品消费者。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有赖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具体是通过开发出食品溯源专用的各类硬件设备应用于参与市场的各方并且进行联网互动,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和挖掘,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完成食品供应、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
相关技术
国内现行的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大致有三种:一种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食品包装上加贴一个带芯片的标识,产品进出仓库和运输就可以自动采集和读取相关的信息,产品的流向都可以记录在芯片上;一种是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通过带摄像头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的记录都会保留在系统内,一旦产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发送短信给消费者,实现精准召回;还有一种是条码加上产品批次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时间、批号等),采用这种方式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不增加生产成本。
国内状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爆发,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被公认是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最显著的特点应该说就是事前防范监管重于事后惩罚。我国已开始在食品种养殖和生产加工领域逐渐推广应用“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等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以此来提高食品安全监控水平。在食品溯源体系中,资料的完整、系统地记录对于实现可追溯特别重要,比如乡土乡亲为农产品的整个生长过程建立的完整地生长履历,详细记录农药、化肥适用以及一些重要农事操作,并真实透明地展现给消费者,改善食品的信息不对称现状,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
但目前我国整体上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体系仍然不尽完善,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很难实施有效跟踪与追溯,进行控制和召回,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国外状况
食品溯源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现代食品种养殖、生产等环节繁复,食品生产加工程序多、配料多,食品流通进销渠道复杂,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引起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严格控制食品质量,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并且在全程监管的基础上实行食品溯源制度。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采用相关系统进行食品溯源,特别是英国、日本、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欧盟食品法的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阶段必须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对各个阶段的主体做了规定,以保证可以确认各种提供物的来源和去向。
2000年起,英国农业联合会和全英4000多家超市合作,建立了食品安全“一条龙”监控机制。目的是对上市销售的所有食品进行追溯,如消费者发现购买食品存在问题,监管人员可以很快通过电脑记录查到来源。对于农产品,不仅可以查出源于哪家农场,甚至连使用的农药剂量都有据可查。
西班牙政府对牲畜的养殖、屠宰、加工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识别和追踪机制,农场的每头牲畜自出生起便在耳上钉上识别牌,将信息录入电脑,建立档案,牲畜在屠宰时要调查原档案,并进行严格检疫,食品公司、超级市场所进的各种肉类均有产地证明,一旦发现质量等问题,均能迅速追溯其来源。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畜禽识别系统”,在2002年给全国1.15亿只羊打上了产地标签,一年一换,当牧场主将羊出售给屠宰场或出口时,必须在申请表上填写标签号码,有关部门一旦发现某种疾病,便可以根据标签号码迅速查出该羊的产地和农场,并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日本在2001年实行了食品溯源制度,已经从牛肉推广到猪肉、鸡肉等肉食产业、牡蛎等水产养殖产业及蔬菜产业。2005年8月,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监测服务中心(APHIS)实施了牛及其他种类动物的身份识别系统。
相关新闻
山东建成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23万企业可溯源
2012年9月25日上午,在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第2次全体会上,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主任马越男受省政府委托,汇报了山东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目前覆盖全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已覆盖23万户食品经营主体,采集2000万条各类信息,保证食品安全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迅速查处。”
23万企业、2000万条食品信息可供溯源
据介绍,在强化治理整顿的同时,山东注意加强食品产业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在种植养殖环节,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2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2个,示范基地101个,优质高效蔬菜示范基地126个、果品示范基地60个。
全省“三品一标”有效使用标志企业单位数2386个,产品总数达到5786个,认定无公害水产品1323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1个,位居全国首位。“瘦肉精”应急监测合格率达99.8%以上。在市场流通环节,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已录入23万户食品经营主体信息,全省采集的供货商、经销商以及市场品牌种类信息达2000万,一旦发现问题,能追根溯源,迅速查处。
捣毁“地沟油”黑窝点81处
山东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努力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地沟油”、“瘦肉精”、农兽药残留等专项整治,特别是在“地沟油”整治中,查处了济南平阴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地沟油”等多起违法犯罪案件,捣毁“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黑窝点81处,抓获犯罪分子162人。
山东公安机关查办了一批食品违法犯罪案件,破获各类食品犯罪案件1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1人,打掉犯罪团伙59个,端掉各类“黑窝点”、“黑作坊”155个,涉案金额9200余万元。
食品安全纳入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2011年,山东将食品安全工作首次纳入各市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在千分制考核中占15分,权重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相同。
据介绍,山东所有市、县(市、区)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其中,17市和125个县(市、区)在政府办公室(厅)设立了食品安全办公室。山东省公安厅增设食品药品犯罪侦察总队,专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全省83%以上的乡镇已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80%的城市社区、农村已建立起以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为主的群众监督队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14 15:14
目录
概述
词条释义
常规运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