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重味,
汉语成语,拼音:shí bù chóng wèi,意思是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西汉·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子胥谏日:“越王
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
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
汉·
刘向·《列女传》·七卷:尧舜自饰以仁义,虽为天子,安于节俭,
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后宫衣不重采,食不重味。
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98回:“却安于节俭,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后宫妃妾,
衣不重彩,食不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