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汉语词语,拼音是fēi lóng,意思是飞的龙;比喻帝王;传说中的人名;对人的美喻;鸟名;指骏马;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即
山魈;仙药名。
清
李渔《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参见“飞龙在天”。
《吕氏春秋·古乐》:“帝 颛顼
好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明 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苏迈 克绳祖武,颇读父书,
词苑飞龙,天孙为之
夺彩。”
《文选·嵇康》:“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更喝迭奏,声若自然。”李善 注:“《汉书》曰:房中祠乐有飞龙章。”唐 李白 有《飞龙引》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