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是一则
汉语成语,拼音:fēi é pū huǒ ,出自《梁书·到溉传》。
这时,一只
飞蛾扑打着翅膀,绕着蜡烛的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叫声。这家的主人驱赶飞蛾,飞蛾便飞走了。刚过一会儿,飞蛾又飞过来了,主人又赶走飞蛾。它飞走后,不一会儿又飞回来,而且,不顾一切地朝蜡烛火焰扑过去。
终于,飞蛾的翅膀被那烛火烧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无力地落在地上。但是,它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看了飞蛾扑火的情景,这家的主人感慨地对客人说:“您看,飞蛾扑火是多么愚蠢啊!火是能烧身的,可是,飞蛾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直落得这般下场!”
这家的主人说:“是的,世上的声色犬马和各种利益、欲望引得人们去争夺追逐,那些按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而不怀疑、毁掉了身体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飞蛾一样可悲而又可怜,又让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扑火一般。飞蛾扑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则更加可笑。为了功名利禄,人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人们计划、忙碌、奔波。殊不知,追求虚名是人们的一大弱点,是害人害己的祸患。人们应当笑看虚名,追求事业,不为名利牵累。
元·
杨显之《
潇湘雨》:“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