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泉寺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七洞沟景区内的一座古寺
飞泉寺位于七洞沟旅游景区谷口东面山麓处,始建于东汉,比洛阳白马寺稍晚,为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在汉代,因寺庙背后的来龙山上有一条清泉飞流而下,故名飞泉寺
资源状况
飞泉寺,位于七洞沟旅游景区绵溪河大峡谷的谷口山麓,四周被近百株百年楠木环绕,在汉代,因寺庙背后的来龙山上有一条清泉飞流而下,故名飞泉寺。寺院主体全部由楠木建成,根据寺内历代石碑和长宁、江安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鼎盛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700余年,比洛阳白马寺稍晚,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
飞泉寺前殿以四根巨大的石柱为主体,石柱上原本有石刻楹联,因时代久远,如今只能看到隐隐约约的痕迹了,屋顶脊槫上的楹联则完好如初,而脊槫正中间的精美部件则已散失。
正殿主要由四根直径约70CM的巨大楠木为主要支撑,其余柱、梁、檩也均为楠木所造。解放后,这里曾作为长宁县古河区飞泉乡政府的办公场地,这使飞泉寺摆脱了像其他寺院一样被毁的命运,从而得以完整保留至今,成为为数不多非近代重建的寺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保护寺内石碑不受“破四旧”破坏,乡政府和当地群众通过在石碑表面用糯米和石灰混合物粘接一层石板的方法,将石碑掩藏起来,从而使之免遭破坏,在今天,人们还能清楚地看到石碑粘接的痕迹。
除此之外,寺内还保存着汉代石灯笼、汉代花卉石刻等文物。
东汉古墓
秦“五尺道”考古团由国家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于日前在宜宾启动了国内针对五尺道进行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综合考古调查行动。
考古团对长宁县古河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古墓七个洞”进行了考古研究。
东汉古墓七个洞,建于东汉年间,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位于古河镇保民村八组境内,距古河场镇约2.5公里。东汉古墓七个洞集科考、探险、旅游于一体的胜地。七个洞口凿于峭壁上,洞口从下往上排列四层,墓面积约80多平方米。第一、二层各为一座,第三层三座,第四层二座。距地面最低2.2米,最高9米。有二座墓内有双石棺,两座为一石棺,棺连着石壁。墓门和峭壁上有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浮雕,如飞龙、舞女、杂技、灯笼、官员、花卉图案等189幅,29种类型和文字题记。顺着七个洞廷伸的岩石再往前探寻,类似的古墓还有二、三十个。考古团专家们认为,东汉古墓七个洞保存完好,古墓内的石壁画再现了东汉时期这一代的民风民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秦“五尺道”的分支,是古巴蜀文化的缩影,具有旅游、考古、探险价值,对研究川南东汉时期历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2013年,七个洞崖墓群被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2 00:14
目录
概述
资源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