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沙堰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景点
飞沙堰是泄洪道,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唐朝名“侍郎堰”、“金堤”,后又名“减水河”,它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是都江堰的关键要害。
地理位置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交通信息
都江堰景区内步行可到。
作用
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排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22:49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