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是由北京大象影视文化传播摄制,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的89分钟剧情电视电影。该片由
乔梁执导,
宋方金编剧,
赵毅、
吴骄浇等主演,于2005年在电影频道播映。
剧情简介
刘百刚出生在山东一个叫抬头村的小地方,从小,刘百刚就喜欢抬头看天,他发现了无痕迹的天空其实异常丰富:一抹残云、雨后的彩虹、不知名的鸟、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流星划过村子上空。刘百刚痴迷于这些景观。其实正是对天空的关注让刘百刚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可这种与众不同却被人看成是精神上有毛病,连他妈妈也对他极度失望,只有邻居小姑娘李小猜愿意相信他的“胡说八道”。成人后的刘百刚变得更加疯狂,出于对天空的无限向往,他决定要造一架飞机。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顿时成了村里人的笑柄,母亲觉得自己因此而蒙羞,青梅竹马的小猜也离开了他,和别人结了婚。尽管这一切都让刘百刚痛苦,他还是不顾一切地要努力去实现梦想。于是,他偷偷卖了家里的猪。到外面挣钱,学技术去了。
抬头村里没有人知道刘百刚去了哪儿。有的人说他疯了,被送去了精神病医院,有的人说他去了大城市。但这些都只是传说。渐渐地大家都淡忘了曾经疯狂的刘百刚,只有刘百刚他娘,坚持每天黄昏站在村头等儿子回来。
5年后的一天,刘百刚真的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一群猪。那是他离家时曾经给母亲的承诺。依然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儿,都干了什么。抬头村的人只传说他挣到了钱,学会了造飞机的技术。于是抬头村的人们在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谈资,别的,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
刘百刚开始建造他的飞机,他的工厂是一个帐篷,里边挂着横幅:“制造重地,严禁烟火。”帐篷外还有专人阻挡瞧热闹的村民。滑翔机总算鼓捣出来,可怎么也飞不上天,还让刘百刚数次受伤。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帐篷外不再需要专人来阻拦前来瞧热闹的村民,村里的人都已经不再好奇、也不再关注,任凭刘百刚的飞机在头顶上飞起又跌落,蹲在家门口吃饭的老百姓都是一副视若不见的样子。而在最后一次试飞时,刘百刚的身后,就仅剩下小猜一个人,不是前来勉励,而是试图阻止起飞,执拗的刘百刚没有听从小猜的劝阻,依然是发动了那架自己建造的飞机。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剧本改编
《飞》的原剧本是《飞了》,但由于影片寓言风格的确立,剧组主创不得不把一些尽管写得很出彩但没有直接关注主题的戏拿掉,比如刘百刚竞选村长一段,在表现人物性格上是有帮助的,戏写得也很精彩,但考虑到和最后的“飞”没有更多的联系,就在开始做导演台本的时候拿掉了。再比如“擂台比武”一段,已经拍完了,在后期剪辑时,觉得由于没有很直接地指向“飞”,也下决心拿掉了。
摄影风格
为了强调刘百刚的内心世界,他活动的场景都是他的内心呈现。剧组夸张地运用大广角和长焦来展示人物的胸怀和梦想。还使用了各种滤色镜,在后期调光时强调了色彩夸张,呈现在银幕上的山东农村是一片金黄的土地。
音乐编排
“飞”是一种升华,向上的升腾,于是剧组主创采用了西方圣歌风格的和声清唱,让刘百刚造飞机的行为有一种宗教感,因而更加寓言化。这是影片的主旋律。还有一段旋律以竹笛为主要演奏乐器,是脱胎于山东吕剧的一段轻松诙谐的旋律。
方言演出
方言是活的语言,一个说着纯正普通话的农民如何让观众相信他是活生生的,于是剧组主创要求演员说山东方言,特地邀请了一位山东籍演员做语言老师,教演员说山东话。这样,人物就找到了生活的出处,有了一个有力的支点。
制作发行
影片评价
《飞》讲述了一个关于理想主义的寓言,呈现出一种悖论——主旨是坚持梦想,叙事却有所妥协。影片所展示的“坚持梦想”,变成了一次在事实——片尾时多条农民造飞机的新闻——基础之上建构的幻象中的飞翔。(《当代电影》谢波评)
《飞》取材于真实事件,如影片结尾所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省有很多农民,都如刘百刚一样尝试自造飞机。然而导演并没有因为题材的现实性而采取一种写实主义的叙事策略。相反,《飞》无论是在叙事策略还是视听语言上都呈现出一种风格化的特征,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艺术电影,是导演自身艺术探索与电视电影本身的生存哲学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一部佳作。如果说《飞》的深层叙事是一场与现实保持暧昧疏离关系的一场非典型理想主义者的神话的话,那么其影片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这种距离,彰显了导演的艺术探索精神。
作为一部电视电影,《飞》在导演的艺术追求和电视电影本身的生存哲学之间平衡、甚至是角力的方面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电视电影独特的传播媒介、融资方式都决定了影片通常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类型化叙事,而如何将类型化叙事融入自己的艺术探索显然是每个导演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显然,《飞》的叙事策略是成功的。一方面,其开放式的结局与风格化的影像使其逃脱了一般讲述英雄故事的类型电影的窠臼;另一方面,幽默风趣的情节设置、人物对白使一部略带悲剧色彩的影片看起来轻松许多,更适合电视电影本身的审美需求,也赢得了更多普通观众的认同。(《当代电影》吴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