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阿兰(1910-1933),大名敦愉,别名棠民,乳名阿兰,霍童镇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31年受党的派遣从
福州回霍童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历任共青团宁德县委书记、中共霍童区委书记、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委员、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长等职务,是闽东地区早期的革命领导人之一。1933年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杀害。
生平经历
早年
颜阿兰生于宁德县(今
宁德市蕉城区)
霍童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22年,13岁的颜阿兰上私塾,两年后到兴文小学读书,后经老师推荐上城关莲峰书院。
1927年,就读于霍童民众夜校,受进步教师潘于光启发,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潘于光向他介绍了《新青年》、《语丝》、《向导》等书刊,还将自己珍藏的一些进步书籍给他阅读。渐渐地,阿兰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开始向往革命。
参加革命
1928年,18岁的颜阿兰离开家乡和父母,只身来到福州仓山找到党组织,并认识了闽东的革命者
马立峰、叶秀蕃等同志,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4月间,马立峰等4位中共党员,在福州西湖成立了
闽东党小组。会后,郭文焕、陈铁民等回福安工作,马立峰在福州继续领导人力车工人的革命斗争,颜阿兰也投身于这场斗争之中。
1930年,颜阿兰和人力车夫、工人一起冲击福州中亭街“美德日行”,在场群众拍手称快。反动政府派出警察进行镇压,结果20多位工人被捕。在颜阿兰和工人们的积极营救下,反动当局不得不释放被捕人员,斗争取得胜利。这一年,由马立峰、叶秀藩介绍,颜阿兰在福州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
1931年3月,颜阿兰受党的派遣回到霍童山区开展工作,在霍童成立共青团宁德县委,并任团县委书记。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31年4月,颜阿兰吸收了谢炳成等4名党员,秘密成立了宁德县第一个党小组。1931年5月3日,颜阿兰组织谢炳成、黄如芹等12名骨干,在山里湾潘家墓坪举行喝鸡血酒会,决定分头发动群众,组织开展“五抗”斗争。5月20日,颜阿兰组织20多位农民集中在郑厝后门山松林召开贫农代表会。
1932年夏,颜阿兰前往福安步兜里参加
福安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会后,颜阿兰深入各自然村发动群众,扩大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同年7月,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叶飞到连江、福安巡视工作。10月到宁德霍童,在颜阿兰家住了半年多。不久成立了中共霍童区委,颜阿兰任区委书记。
1933年初,霍童一带鸦片捐越收越重,地主豪商收罗一些流氓坐镇农民家里逼捐,有的农民因交不起税捐,被送进监房,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时,群众怨声载道,社会矛盾急剧上升。颜阿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组织农民进行反鸦片捐斗争,揭露国民党当局的腐败行为。3月,在反鸦片捐斗争中建立了宁德县游击队。从此,霍童一带的革命斗争,由秘密活动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1933年5月28日,叶飞、颜阿兰组织宁德县工农自卫队和红带会举行了霍童暴动,一举缴获了霍童民团枪支26支,取得了暴动的全胜。
5月30日,谢炳成率领游击队员40余人,袭击坑子里民团,缴枪13支,子弹300多发。不久,颜阿兰亲自率队袭击黄家、赤溪民团,缴获枪31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游击队共缴获长枪65支,短枪15支。接着,游击队又在周宁、半岭等地打击了反动民团,消灭敌人。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拥有长短枪100余支,工农自卫队发展到1000多人。
1933年6月底,宁德县游击队和部分工农自卫队以及其他群众武装统一改编为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颜阿兰任支队长,
谢炳成、颜雷寿任副支队长。寿宁红带会员连续举行武装暴动,接连攻打竹毛洋、先锋、南阳、坑底等地反动据点。
英勇牺牲
1933年7月4日,颜阿兰在从福安返回途中,因叛徒告密,在九仙村不幸被捕不幸被捕。
敌人在霍童下洋堂对他进行了吊打逼供,但他只字不吐。次日,敌人将他押送刑场。途中,他一路高呼:“苏维埃万岁!”到了刑场,他对人们说:“我是干革命的,我会死,但革命不会断种,一定会成功的。死,也要朝天死。”
颜阿兰牺牲后,党组织派人抢回尸体,将他安葬于文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