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闽东指
福建东部地区,包括
福州、
宁德两市,两地方言同属
闽东语。狭义的闽东是
福建省宁德地区的俗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
南平市,东与
台湾岛隔海相望,全市辖一区二市六县,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05万,
森林覆盖率89%,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7-19.3℃一年四季均宜旅游。
概况
闽东历史悠久,早在
新石器时代,古越族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历代名人
朱熹、
陆游、
戚继光、
唐伯虎、
冯梦龙等在本区留下足迹和珍贵文物,还有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石雕等古迹。
闽东,是全国最大的
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8万,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畲族人口的1/4。畲族人民勤劳俭朴、文明优雅、能歌善舞,有着独特的
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习俗,丰富中华文化宝库,也是风情旅游的一大景观。
闽东物产丰富,茶叶、油茶、
花菇、
竹荪、太子参、
槟榔芋、
四季柚、猕猴桃、晚熟
龙眼和荔枝及大黄鱼、
石斑鱼、二都蚶、剑蛏等众多名优特产品享誉海内外。
闽东交通便利,104国道贯穿南北,铁路以莱(舟)福(州)线上的
古田站为中转。构成与全国公路、铁路的联运网络,
三沙、
赛岐等港口开辟有直达香港、上海等地多条定期不定期航线。
地形
闽东位于
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缘地带,位于
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东面经
岛弧、海沟与
太平洋板块相连,在两大板块长期
相对作用中,形成自己的地质特征。闽东地处
洞宫山脉南麓,鹫峰山脉东侧,东面濒临太平洋,中北和中南部又有呈北东—南西、西北—东南走向的
太姥山和天湖山两条山脉,构成沿海多山地形。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中部隆起,大致呈“门”型的梯状地势。区内山岭起伏,地表深切,高差悬殊,地势陡峻,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间杂有山间盆地,沿海一带夹滨海
堆积平原。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海岛棋布,海域辽阔。
气候
闽东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
山地气候、盆谷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特点,春夏
雨热同期,秋冬光温互利,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沿海和内陆温差悬殊,气候类型呈多样性。
宁德市现辖
蕉城区、
福安、
福鼎二市和
霞浦、柘荣、
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共124个乡镇、街道办,人口319万,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近30万人。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直接相邻的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 地形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特点,年平均气温13.4℃~20.2℃,
年平均降雨量在1250~2350毫米,无霜期235~300天。
旅游资源
闽东依山傍海,山峦叠嶂,景色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被誉为“海上仙都”的福鼎太姥山,全国独有的屏南
鸳鸯溪,被明
永乐帝赐为“天下第一山”的
宁德支提山,华东仅有的周宁
九龙漈瀑布群,人鱼和谐闻名数百载的周宁
鲤鱼溪,日本国高僧空海大师入唐求法的登陆地
霞浦赤岸,驰名东南亚与妈祖庙同享盛誉的
古田临水宫,胜似太湖的古田翠屏湖,以及天然良港
三都澳等著名景区,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兔耳岭位于堂义村后山,与第一
旗山山脉相连,山势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险,高而不危。矮小的芦苇,春夏皮绿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独特的风景,五月开满杜鹃花,日出登山,抬头观看天空,有祥云出瑞,喜从天降,是神话般的美景;旅游登高最佳去处。
交通
闽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纵贯闽东全境的104国道已拓宽改造成二级公路,并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面。建成了全国第二、华东最长的公路隧道——全长3155米的
宁德飞鸾岭第一隧道和全长3200米的宁德飞鸾岭第二隧道;宁德至飞鸾11.88公里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全长147公里的
福鼎至宁德
沿海高速公路已动工建设可望在2002年建成通车;宁德公路交通已形成以104国道和7条省道为主骨架,以高等级公路为标志,干枝相连,四通八达的初具规模的公路网络;宁德现拥有港口码头泊位98个,其中3000吨级码头6个,总投资15238万元的三都城澳万吨级多功能码头正在紧张建设中。
闽东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闽东交通运输业的空前繁荣。货运方面,初步建立以
宁德、福鼎、福安为
零担货运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货运网络;客运方面,开辟了北到温州、宁波、上海、南京、北京,南到
石狮、厦门、汕头、深圳等客运线路。
水路运输先后开通了至广东、上海、宁波、香港、澳门等航线。以宁德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宁德市港务集团公司、宁德市路桥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交通国有企业实力逐年增强。
海洋资源
闽东东临
台湾海峡,海岸线长878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
海洋渔场总面积35.63%,区域内有岛、礁、沙、滩、岬角、水道、河口共1215个哦,拥有
三都澳、
沙埕、
三沙、
赛岐等天然良港;尤其是
三都澳港,50万吨轮船可随时进港全天候作业,是远洋大吨位中转港和大项目开发的理想区域。如今,三都澳城澳港和白石港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闽东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海洋生物600多种。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 浅海面积9.34万公顷,滩涂面积4.36万公顷,盛产着大黄鱼、
对虾、
石斑鱼、二都蚶、剑蛏等海味珍品。大黄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闽东海域分布大小岛屿344座,港湾29个,是开发滨海旅游业的理想场所。建设“海上闽东”,培植
海洋产业,沿海已成为闽东条件最为优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
畲族民俗
全国现有
畲族人口63万人,在56个民族中居第19位。福建境内约有畲族34万多人,分布在
宁德地区的福安、宁德、
霞浦等县(市)的有15万多人。畲族人民勤劳、淳朴、正直,能歌善舞,在服饰、婚嫁、祭祀、节庆等方面保留着独特的民族传统习惯。
传说在
尧帝之前有高辛帝,其手下勇士
盘瓠平蛮有功,高辛帝把三公主嫁给他。盘瓠与三公主生下3男1女,皆由高辛帝赐姓: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招的女婿姓钟。盘瓠成为畲族始祖。在一次畲族人的大迁徙中,长子
盘姓一房人乘船遇风浪漂泊到海外去了,所以畲人以蓝、雷、钟三姓为多。
最有特色的
畲族服饰是妇女的“凤凰装”。相传三公主从小就把女儿打扮成
凤凰的模样。当女儿长大出嫁时,美丽的凤凰从广东
凤凰山衔来五彩斑斓的凤凰装,从此畲族女子就根据凤凰鸟的模样来打扮。未婚女子是小凤凰的打扮,头发梳成独辫,用红头绳缠成一圈,盘在头上;衣领衣袖边的刺绣较窄,腰带向后扎,带上绣有花纹,带尾有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凰。成年结婚的女子,红头绳扎的头髻升高,象征凤冠;衣领衣边衣袖绣着很宽的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象征凤凰的颈、腰和翅膀;向后飘的腰带增宽,绣的花纹也增多,有的还扎上闪光的金边的珍珠般的丝絮,象征凤尾。老年妇女头髻低矮,衣服和腰带的花纹稀少。
畲民生来爱唱歌,日常生活或山间劳动,喜庆节日或求婚说情,都常以歌代言。每逢佳节,
畲族人民都要欢聚山头,盘诗赛歌。每年农历的二月二、
三月三、封龙日(夏至后逢辰日)、端午节、
七月七、中秋节、重阳节为畲族的传统节日。
福安市每年“二月二”的庙会最为热闹,青年男女围着2丈多高的“火树”,盘歌对歌,通霄达旦。宁德市每年“三月三”为一年一度的赛歌会。霞浦县则每逢“封龙日”举行大规模的畲族群众性歌会。1990年9月,
宁德地区还举行闽东畲族文化节活动,来自广东、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7个民族的21个代表队以及
中央民族歌舞团的700多名歌手和艺术家,参加了这一盛会。
婚礼也表现畲族的独特风俗。女方(畲族称“少娘”)出嫁不管是否愿意,在梳妆前都要“以歌当哭”,名为“
哭嫁日”,目的是给娘家讨个吉利。其中,哭母舅最为感人,少娘见到母舅,便边歌边哭,还要跪拜,佯装不愿出嫁,亲友给她梳妆也不顺从。哭到第三天午后,母舅叫来两个人抱着她梳妆打扮后,半推半拉地把她扶出厅堂与胞弟“分酸”。胞弟手捧红漆樟木八角茶盘,盘里放着两碗带骨的肉煮成的线面。少娘站在竹制的米筛里,把甲碗里的肉面分一半到乙碗,又从乙碗里分一半到甲碗,连分三次,以示骨肉情深,日后两家常来常往。随后少娘又从另一茶盘里抓起一把米谷,边唱边撒到厅堂,祝愿娘家年年吃穿有余。接着由大哥抱少娘上轿,亲友们把一碗茶叶拌大米撒向轿顶,祝福她一路平安。
娶亲队伍中,新娘坐着朱顶彩边的花轿,新郎一身猎手打扮,还有手执红灯笼的“接姑”,肩挑礼品彩担的“赤郎”。闽北畲家也有迎亲走嫁不坐轿的,“及期,婿前导,新妇以红帕裹首,着蓝色衣,张雨伞,徒步随之,女父殿其后”。到了男家,由“八仙头”(村中三代同堂的年长者)用秤子钩去新娘的红布盖头,新娘踏着米筛步入厅堂,意为她是米筛上的人,新郎不能轻视她。这时在畲歌声中,新郎先向天地、再向祖宗神位行三跪九叩礼。新娘则手执花绢掩面,由伴娘扶着站在一边。因为传说
畲族祖先盘瓠是高辛帝的驸马,成亲时按皇家仪式,公主不要下跪。
畲族婚嫁请酒,母舅未入席,任何人不得“开筷”。婚宴开始后,新郎新娘边唱歌边给母舅敬酒。接着,新娘手捧茶盘,盘内摆着10只茶盅,盅内泡着花蜜茶,压上一把银匙,从母舅席上开始,逐席献上一盘茶。客人边喝茶边唱歌,祝愿新人“添丁添喜添钱财”,然后每人在盅底压上一个小红包,作为给新娘的回赠。
完婚请客“大酒”过后,“八仙头”还要邀请“子弟官”8人,扮成“八仙”上门庆贺。这时新娘手捧茶盘,从后厅作半跪半蹲式舞姿至厅堂,先敬天地,后敬祖公神,再按辈份大小依次敬茶。茶毕,穿梭舞蹈,将茶盅一一收回。接着一手拿酒杯、汤瓢、筷子,一手拿方帕,舞至厅堂,一边有节奏地扭摆,一边做逐件洗擦动作,擦毕逐件摆到桌上,随后摇摆踏步擦坐椅,请众人入席。酒宴要进行到第二天凌晨,然后“八仙”送新人入洞房,边舞边唱送房令:“床上一合凤凰鸟,凤凰鸟仔结成双,糖拌蜜,蜜拌糖,新娘伴新郎,荣华伴富贵,富贵天地长。年头食你双喜酒,年尾添个状元郎。”至此婚礼方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