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诗作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的诗作,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写客愁。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物,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清新,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作品原文
题金陵渡⑴
金陵津渡小山楼⑵,一宿行人自可愁⑶。
潮落夜江斜月里⑷,两三星火是瓜洲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非指南京。
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当时寄居之地。
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⑸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白话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今属江苏)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不禁触景生情,因作此诗以抒发羁旅之愁思。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抒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点题,轻灵妥贴。“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毫不费力。“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这清楚地描述了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通。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显得那么浑成无迹。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两三星火”,用笔潇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包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神情。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名家点评
宋·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情景悠然。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江中夜景如画。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吾独惜以承吉之才,能为“晴空一鸟渡,万里秋江碧”“河流出郭静,山色对楼寒”“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此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仰砌池光动,登楼海气来”“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人行中路月生海,鹤语上方星满天”“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诸句,可以直跨元、白之上,而竟为微之所短,又为乐天所遗也。
作者简介
张祜(约785—849),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年间。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平生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在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有《张处士诗集》,《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3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