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寺禅和
唐代杜荀鹤七言律诗
《题江寺禅和》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笼罩着浓郁的破败没落情绪,描写了一座经历会昌法难之后的禅寺以及寺中僧人的风貌
作品原文
题江寺禅和
江寺禅僧似悟禅,坏衣芒履住茅轩①。
懒求施主修真像②,翻说经文是妄言。
出浦钓船惊宿雁。伐岩樵斧迸寒猿。
行人莫问师宗旨,眼不浮华耳不喧。
词语注释
①坏衣:破衣。芒履:草鞋。茅轩:茅草屋。
②施主:行布施之主人也。施即是以福利予他人。施有三种:财施、无畏施、法施。以施与财物为本义。真像:真身之图像。
作品译文
江寺禅僧似在禅悟,破衣草鞋住茅草屋。
不求施主修复佛像,反说经文全是谬语。
驾船钓鱼宿雁惊飞,攀岩砍柴寒猿驱出。
行人莫问禅师宗旨,耳聪目明人不糊涂。
作品鉴赏
诗人杜荀鹤所处的时期,大唐帝国已步入了垂暮之年。而中国佛教经历了唐武宗会昌毁佛后,许多宗派也已式微。在这样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杜荀鹤的这首诗笼罩着浓郁的破败没落情绪。稍使人振作的是晚唐禅的精神。原先住在江寺里的僧人现在却破衣草鞋住进了茅草屋,这是“会昌法难”后一部分僧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作者更愿意将这理解为禅僧开悟后对生活的主观选择。佛像既已凋敝,也就不再请人修复,马祖道一的弟子丹霞天然甚至有烧毁佛像的举动。经卷既已残破,也就不要再去持诵。禅宗原本标举不立文字,惠能以不识字之人而得法,亦主张直指人心,不假文字,但惠能却反对谤经。南宗禅发展到晚唐,呵佛骂祖、毁像破经。德山宣鉴曾说: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亦有僧言经文全是魔说。这种破除形式的思潮正适应了晚唐的形式,使得禅宗在晚唐分宗立派发展起来。破除了经卷图像等形式后,一部分禅僧走向了自然。这位江寺禅僧也混迹于渔樵之中。那么,他与渔樵有什么区别呢。作为一个禅僧,他奉什么宗旨能说明他仍是一位僧徒呢。对于这个问题,他不会直接回答,他只是扬眉瞬目。而扬眉瞬目间,他向行人显示了禅的作用。石头希迁曾问大颠宝通禅师:“如何是禅?”后者答:“扬眉瞬目。”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年—904年),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毫)人。出身寒微,早年读书于九华山。数次赴长安应考不第,中间游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黄巢起义后,归山隐居,亦曾寄居僧寺。公元891年(大顺二年)进士第,次年因政局乱复还旧山。后得朱全忠厚遇,表荐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旬日遘疾而卒。时人惜其投靠朱温,清名中废。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诗风清新俊爽。自序其文为《唐风集》10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1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词语注释
作品译文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