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领导权力,就是
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
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
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定义
这一定义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领导权力的主体。在这里,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
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
第二,领导权力的目标。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第三,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第四,领导权力的客体。总体而言,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可以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囊括了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起源
1、权力起源概说
第一,
神权说。这是一种关于权力来源的愚昧主张,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进而创造出“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并服务。
第二,德仁说。这一学说主张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中国古代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等思想,都属于此类学说。
第三,智慧说。
古希腊思想家
苏格拉底、
柏拉图提出了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的“哲学王”学说;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及现代学者提出的“科技治国论”等主张,都属于此类学说。
第四,暴力说。这一观点主张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中国古代的
韩非子、西方中世纪末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该主张的重要代表。
第五,契约论。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者为
卢梭与孟德斯鸠等人。他们认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 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
第六,资源说。这一学说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
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这里的资源包括金钱、信息、武力、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等。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便具有了影响他人的力量。
第七,接受论。这一观点是由
巴纳德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的,他认为“应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此外,在西蒙的权威论中也有接受论的主张。
2、权力起源的因素
总体说来,权力起源的因素主要体现于人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
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发展
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主要具备如下特点: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其与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在转型期社会,
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本质
1、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阶级关系。
3、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特征
权力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无形性;
依附性;
可塑性;
对象性;
强制性;
目的性;
交换性;
垄断性;
诱惑性。
结构
领导权力的结构是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在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
静态结构
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和领导权力载体这三种构成要素。
1、领导权力主体
领导权力主体是指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的各级领导者,是在确定领导目标、履行领导职能、取得
领导绩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或集团。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其位。领导权力主体必须身处一定的职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
第三,用其权。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职责时,事实上主要运用两种权力:其中一种是
职位权力,即由所在组织所授予的,为满足履行领导职能的需要而具有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强制性与法定性力量。另一种是统御权力,这是区别于领导职位权力的另一种权力表现形式。它是指领导者以其自身素质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施展影响的能力。
2、领导权力客体
领导权力客体是指领导权力作用的对象,即
领导活动中的被领导者。从广义上说,如前所述,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可以说囊括了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从狭义上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则专指各自
组织系统内部的被领导者。
3、领导权力载体
领导权力的载体是指领导权力与其主客体结合以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它表现为领导权力关系及其制度安排的总格局,是领导活动赖以展开的组织依托与基本框架。
第一,领导权力载体在纵向上表现为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
第二,领导权力载体在横向上表现为平行式的部门结构。
动态结构
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
第一,领导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第二,领导权力的运行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其中间过程存在许多中介。
第三,时间在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四,领导权力运行的结果。
行使
领导权力的行使即领导权力主体立足于有序的组织结构,遵循特定的原则与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对领导权力客体施加控制与影响从而使领导权力客体按照领导权力主体意愿采取行动,进而共同达成
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权利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利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利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在其职,谋其政”。
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政体下进行;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相一致; 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运用相配套。
(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
在实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会主义中国,领导权力作为一种
公共权力,必须遵从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实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运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
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
经济结构是国家权力结构的深层根源。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 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 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