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领导力
管理学术语
创新领导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某领域有专业素养和全局性宽广视野,从而在高风险的创新领导活动中,降低失败成本,指数提高总体收益。
概念
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探讨了创新的含义,他将创新纳入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中。
狭义
创新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1、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绝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广义
所有革新与淘汰旧的事物,创造与促进新事物产生的过程,都属于创新的范畴。创新含义体现在实现既定目标活动过程中,引入新的方法、思维、工具、程序、变更实现目标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此基础上,领导创新是创新活动在领导理论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指的是将新的思维、方式引入领导活动中的,革新原有的领导关系和情境,创造新的领导方法和途径,塑造新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从而提高领导活动的绩效,更好地实现领导活动的预期目标。它包括领导观念创新、领导关系创新、领导方式创新等多个方面。
特征
首创性
领导创新不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模仿和修改,领导创新活动意味着突破与创造、产生首创性的成果,比如新的领导方式、新的领导观念、新的领导关系等。这其中虽然有继承和延续,但是必然包含过去所没有新的因素在内。
风险性
领导创新是对当前领导活动的扬弃,对未来的安排和规划。未来总是充满了诸多变数。在领导创新过程中,人们详尽地总结过去,评估现在,预测未来,可是仍然很难精确地预期未来及其发展趋势。
环境的变动性决定了领导创新具有相当的风险性。
1、领导创新成功,可改变整个领导活动面貌,提高组织活力和效率,取得可观物质和精神效益。
2、若失败,整个过程中投入资源无法收回,也会影响领导力本身统率作用,给组织运行带来紊乱。
3、新的领导方法、领导方式、领导观念尽管具有先进性,但是能否适应组织的现状,融入组织运行流程和制度中,其中有着高度不确定。
所以风险性使得创新成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双刃剑。
导向性
创新本身不是目的,将创新成果应用于自身组织,提高绩效是创新活动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
所以领导创新需要从现实出发,根据组织的现状,分析弊端、不足、发展趋势及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进行创造和变革。创新成果不一定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只要能适应组织的需要、提高领导活动的绩效,就是好的创新。
收益性
创新成果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取收益。领导创新最终体现在改善组织的领导关系和现状,增强组织的活力和环境适应性,使得组织能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更多的产出。这种收益性既可以体现在经济收益方面,也可以体现在非经济性收益方面,比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改善领导活动的方式和程序,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等方面。收益性应该体现在领导创新的整个过程之中。
整体性
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组织各部分力量和组成因素的协同作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只会无谓地消耗组织的资源,带来组织的混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领导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组织物资、资金、文化、战略、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协同,需要整合组织的内外部各种资源。
领导创新不是领导者单方面工作,了解被领导者或组织成员的需要和想法,双方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创新活动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领导创新是组织所有成员的共同使命,被领导者参与程度是领导创新成败关键因素。
进步性
领导方式方法、领导观念具有新颖性,但创新不能只追求新的想法、新的事物出现,追求标新立异。领导创新成果必须要比原有领导方式、领导观念更适应环境,改变组织运行过程中原有痼疾,明显提高绩效,这些都是原有的领导活动所不可能产生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然体现了其中的进步性。进步性体现出更好的适应性、效益性和前瞻性。
作用
21世纪创新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创新改变领导活动的面貌,带来新的变革和突破。没有创新的领导必然是僵化的领导,停滞的领导。
增强适应
领导活动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它必然要面对组织内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包括一切影响领导活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等环境,还包括组织内文化、权力关系、惯例、制度等。“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领导活动能否适应客观环境、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是决定领导活动最基本最首要的客观因素。
进入新的世纪后,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下,环境的变动越来越呈现出加速度的态势,由此增加了环境的动荡性和复杂性。环境的变动推动了领导活动的变革,过去的领导活动适应的是当时的组织环境,新的环境因素需要用全新的领导方式、领导制度和领导活动来配合。环境的发展变化决定了领导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环境变化的加速度对领导创新的速度和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绩效
领导活动绩效包括效率和效果。领导活动的效率是指领导活动过程中支出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之间的比率。领导活动的效果则是领导环境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或者说领导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领导活动的绩效既取决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素质、领导方式、领导手段、领导制度等领导活动的内在因素,也取决于组织文化、组织凝聚力、组织资源状况、创新活动的开展等组织内部环境,以及组织可以从外部环境获取的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等组织外部环境。领导创新活动正是将领导活动与外部环境连接起来的纽带,所以对于提高领导活动的绩效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领导创新可以提高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素质,提供新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手段,改善领导关系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进而使得领导活动能够更加适应变动的环境,从而保证领导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不断改善和提高领导活动的绩效。
领导活动的实质是一种影响力,领导活动中的双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关系。这种影响力不仅来源于领导者在组织的特殊地位——领导者掌握着组织的资源分配的权力,而且也来源于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最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在于被领导者对于这种影响力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没有这种认同和接受,领导活动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领导活动中的绩效提高和目标实现更是无从谈起。
领导活动创新可以改变传统的僵化的领导方式,特别是在领导活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建立和发展民主的作风和制度,鼓励所有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创新,提出对领导活动的设想和意见,从而增强员工在领导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创造性,从而使得领导活动的认同程度和接受程度不断得到提高。领导者在组织领导创新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关心组织事务,关心环境变化对组织领导活动的要求,主动发掘领导活动中的问题,改变一些僵化的不合理的传统作风和领导方式,使得领导方式不断趋于合理,领导关系更加融洽。领导者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表率作用可以激励和鼓舞组织成员,树立自身的威信和影响力。
内容
观念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人们的行为都是受着一定思想观念的支配和约束。观念的创新就是运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法去研究组织领导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利用全新的创新成果来改造组织的领导活动过程,为组织领导活动开辟新局面。
观念创新也意味着思想解放,需要使每个组织成员果断地摒弃陈旧、僵化的观念,不断将自身的思想跟上时代进步和环境发展的步伐,以用来指导组织的领导实践,更好地参与领导活动。观念创新是整个组织的共同使命,不仅仅是领导者,每个员工都应将观念创新作为自己的职责。
方式创新
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一般组织中常见的领导方式有:集权式领导、分权式领导、重事式领导、重人式领导、人事并重式领导、专断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等。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比较固定的领导模式,有着一套习惯的领导方式方法。显然,这样的领导方式是适应当时的组织环境、工作任务特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状况的。
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任务性质的变化,领导方式不是教条式一成不变的。领导者要根据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掌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况,进行领导方式的创新。领导方式创新既包括在领导活动中探索出具有突破性的全新的领导方式,也包括在组织中引入已经产生但从未在本组织运用过的领导方式。由于思维和制度的惯性,对原有领导方式的摒弃和新的领导方式的引入必然存在着较大的阻力,领导者应该知难而上,协调有关因素,善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环境创新
环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环境面前是消极被动的。
环境创新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环境,这是人们能否驾驭环境和开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者必须对领导活动环境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把握,既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问题和困难的方面;既要了解历史和现时的环境,又要预测和把握未来的环境。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环境,才能为环境创新打下基础。
其次,环境因素的客观性,决定了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遵循环境及其客观发展规律。适应环境,要求适应环境的发展规律,要求按照环境的客观规律办事。违背了环境发展的趋势和力量,注定是要碰壁的。
再次,环境创新不能局限于适应环境,它不仅包括组织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调整组织自身的领导活动和关系,而且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领导创新活动去影响、改变环境,使环境更加有利于未来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领导环境创新不仅要积极改变组织内环境,比如工作氛围、工作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也要积极改变组织外部的大环境,这需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公关,与环境积极沟通,参与社区活动等。
制度创新
这里的领导制度主要是指组织日常领导活动中各种具体程序规则的总称。其中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分配制度是对组织权利、物质资源分配的规定,也决定了领导活动的本质。分配制度在于如何根据需要将资源在组织及组织成员之间分配,以保证组织的稳定运行。分配制度包括对资源消耗的测度,对组织成员贡献的衡量,对组织成员能力的认识,资源分配的方式原则等。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保证组织运行中资源的平衡供应,激发组织员工的工作热情。分配制度的创新的主旨在于寻找组织以往从未采用过的新的分配程序、分配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式等,实现报酬与贡献的平衡,责任与权利的平衡,静态结构与动态调整之间的平衡。
三要素
专业素养
有深度:扎实掌握某领域的最先进技术,养成成为“专家”所必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有广度: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的广泛了解,从而能够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专业。
创新并不一定意味着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点子。创新通常是把某个领域中的东西应用到其他领域,并使之发挥作用。
原创精神
原创精神是指提供最新的观点和事物的能力。在任何领域,创新都是领导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无论是建筑、商业、烹饪、工程、时尚、历史、文学、数学、绘画、还是科学等等。而创新者必有的素质是:1、创新者要敢于尝试,不怕犯错;2、还要敢于在其他人面前表达他们的想法和点子,不怕被别人指出错误。
求真渴望
把学习视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他们要学会利用学习过程中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中没有求真的渴望是很难产生创新精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1 22:49
目录
概述
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