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海帆,1935年12月19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杭州市,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桥梁设计分院名誉院长,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土木工程学院顾问院长。
人物经历
1951年09月至1955年07月,项海帆就读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5年09月至1958年03月,就读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58年03月至1980年09月,担任同济大学桥梁教研室助教。
1980年09月至1984年07月,担任同济大学桥梁教研室讲师。
1980年至1982年,获德国
洪堡基金奖学金资助,在德国波洪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桥梁抗震研究。
1982年09月至1991年02月,担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系主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87年,曾致信上海市市长
江泽民,为中国桥梁界赢得了南浦大桥的设计自主权,并按同济大学提出的结合梁斜拉桥方案实施。随后负责南浦大桥科研总承包,并主持该桥风洞试验研究。
1990年01月至1997年01月,担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0年01月至1995年01月,担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995年01月,担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7年01月,担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顾问院长,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项海帆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主持承担了中国绝大部分大跨桥梁的抗风研究,21世纪初至21世纪20年代主要侧重于大跨度桥梁抗风、高耸结构与高层建筑抗风等方面的研究。在桥梁颤振与抖振分析、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桥梁风致振动与控制及大跨桥梁抗风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他领导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997年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多次应邀请担任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国际风工程会议和亚太地区风工程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做特邀报告。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8月,项海帆教授培养博士生50余名,硕士生36名。
项海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过总结:“教学生,要教会磨刀,而不是送刀给他。”他一直强调要树立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特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且强调要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了解知识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感受到究竟什么才是创新。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项海帆院士与同济相伴数十载,目前,他仍在指导学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他的故事传达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踏实做人、严谨做事、心系祖国、勇攀高峰。”(同济大学新闻网评)
“项海帆为中国的大桥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的开拓者和中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就在我被打成右派后,项海帆还不以为然地写了一首诗送给我,可见项海帆为人之正直。”(同济青年教师鸣放会议的主持人汪长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