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骅,男,已故,曾任
湖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所长、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
个人经历
韩骅,1947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1966届高三(3)班
毕业生。1968年12月插队到黄梅县濯港区陶河公社中心大队九小队,l972年3月病退回城,同年5月进武汉市新华电表厂任计划员。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入
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在该校教育科学研究所先后被评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副所长、所长;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中国比较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全国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科》,《高教文摘》等全文或部分转载。著有《学术自治:大学之魂》(2005年)、《
比较高等教育概论》(1997年,与人合著)、《比较教育学》(1999年,参编)等专著。曾主持和参加多项教育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因肾衰竭,于2011年11月17日不幸病逝。
人物怀念
“韩伯伯走了……”
儿子放学回家。我轻轻地对他说。
儿子不禁一愣,“到哪儿去了?”
“去世了……”
儿子愕然。
那张贴在校工会信息栏上的讣告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原教育学院教授韩骅同志因病于2011年11月17日去世,享年64岁。行文简短得不能再简短……
当我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给各方的学生,当我在这里用文字寄托我的哀思时,悲痛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我是怎样也难以平静啊!
以后的几天,我的心情总是好不起来……许多往事历历在目,不时涌现脑中,使人难以忘怀。我和韩骅老师的最初相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年,我调到刚成立的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资料管理工作。一天,我正在整理书刊杂志,一位衣着整齐、风度翩翩的老师缓步走到我跟前。亲切地说:“您是刚来的小刘吧?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这位身材虽不高大,却相貌堂堂,戴着一副黑色宽边眼镜的人就是韩骅老师。说话时,他始终面带微笑,举止儒雅,一副典型的学者风派。
韩骅老师给研究生上课时从没有闲话、套话,围绕中心,直奔主题。他的声音虽不大,但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他吐字清晰,闻之入耳。研究生聚精会神的表情是对他上课最大的奖赏。他时常通过师生互动引导研究生向更深的学术问题探究。尤其是在每年的研究生论文答辩阶段,他昼夜加班加点审阅毕业论文,逐字逐句,认真修改。他对研究生论文的要求极严格,一遍又一遍指导学生修改论文。不少研究生常说:“论文要想在韩老师那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在每年研究生论文答辩上他都能因人制宜、把握分寸,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向研究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赢得学生一致好评。
多数时候,韩骅老师都把时间放在学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之中。他长期从事
比较高等教育学研究。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l50余篇,其中数十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国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教文摘》等全文或部分转载。著有《比较高等教育概论》、《比较教育学》、《学术自治——大学之魂》等专著。曾主持和参加多项教育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
韩骅老师治学严谨,乐于奉献.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和比较高等教育学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一生为人低调,不爱张扬。生活简朴,甘守清贫。他在世之时很少与人谈及私人之事。他撰写的许多著作、论文,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但他很少炫耀自己。“不自夸”是他一贯的风格,“平实”是他待人处事的态度。正因为他具有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才成为了“侪辈所尊敬的人”。后人理应从他的为人处事中学到谦虚与努力。
清明临近,再次想起韩骅老师,一阵悲伤袭上心头。寂静的夜晚,我翻看着他抱病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学术自治——大学之魂》,那上面留有他为我儿子写的话语,“送给朱电留存——韩伯伯2006年12月13日”。我再也不无法抑制住泪水,长声哭泣起来。
打开书房的窗户,外面已是春雨纷纷。我的哀思一层层、一束束地积聚起来。望着远方,内心的呼唤变得愈发强烈——“韩老师,你在那边还好吗?”
(作者刘爱玉,系湖北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
原载《湖北大学报》2012年4月2日《人间亲情》栏目
刚刚跨进大众化门槛的中国高等教育怎样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深化改革向何处去?这是研究当代高等教育的中国学者正在深思的问题,也是《学术自治:大学之魂》所关注的。在对古今高等教育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特点进行全面比较研究之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坚守学术自治这个最根本的办学理念,并以完善的制度加以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这不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宝贵经验,也为本国高等教育经历的曲折所证实。(《学术自治——大学之魂》由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出版图书
编著文章
1、从世界课程发展动向看我国中学课程改革,载《教育研究》1989年第9期
2、什么是高等教育的教学目的——苏联、东欧学者研究成果简介,载《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
3、高校政府市场——对高等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比较研究,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8期
4、柏林大学的传统及其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载《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5、欧洲高教界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基本认识,载《
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第1期
6、不信东风唤不回——俄罗斯人才流失现象透视,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7年第5期
7、现代高校科研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载《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8、质量·财政·管理——浅议现代高校面临的新抉择,载《江苏高教》2000年第4期
9、俄罗斯与东欧各国私立高等教育近况,载《国际观察》2000年第5期
10、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载《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6期
11、美国高等学校的“区别教育”及其启示,载《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第1期
12、问题与对策:拉美地区近10年教育发展回眸,载《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 第1期
13、美国教学目标分类研究评介,载《
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14、试析发达国家教育拨款模式与机制,载《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15、教授权威的理论基础与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6、校长与教育家:治校理念与治校权,载《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17、“教学卷宗”与新教学评价观,载《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18、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高等学校综合评估,载《
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4期
19、发展智力:美国中小学教学研究的战略方向,载《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20、增加学习的可选择性:高校课程改革的重心之一——比较中美三份教学方案的启示,载《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21、俄罗斯国立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及发展前景,载《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22、问诊中国高等学校校内管理现状,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23、泰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点述略,载《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