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明
瑞典传教士
韩山明(Theodore Hamberg,1819年3月25日1854年5月13日),又译韩山文,生于瑞典京都斯德歌尔摩(Stockholm)的卡达莉娜教区(Katarina Parina)。是一位活跃于中国瑞典传教士,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专向客家人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也是第一位进入深圳地区的传教士,以对早期太平天国的重要记载和在广东省建立基督教差会而着称。他还创立了西方研究客家方言的基础。他是瑞典化学家Nils Peter Hamberg的弟弟。1854年,韩山明在香港去世。
早年经历
韩山明是船长的儿子,在家排行第三,父亲韩尼斯(Nils Hamberg),母亲罗美娜(Magdalena Lovisa Lofvenberg)。韩山明从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商人。1844年,他放弃了生意,加入巴色会,此后2年进入瑞士的一所传教学校接受训练。
主要贡献
韩山明除了建立第一间客家教会以外,在文字工作方面也有特别的贡献。他编订了一本客家话字典,只因巴色会当年经济拮据,无法替他出版。他所收集的资料,后来拼入著名的《英客字典》中。在1905年印行。他还用英文写了一本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书,先在香港出版,取名“The Vision o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Kwang-Si Rebellion”(洪秀全的异象以及广西叛乱起源);这本书后来又在伦敦出版,改名为“The Chinese Rebel Chie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Insurrection in China”(中国叛乱元首洪秀全以及中国叛乱之缘起),这本书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不可少的资料。(史莱达著,周天和英文译中文:《韩山明——瑞典第一位前往中国的传教士》,基督教香港崇真会出版,2008年12月第一版,第7页。)
作品著作
在华传教工作
1846年,韩山明被派往中国,次年3月19日抵达,开始在广东差会工作,负责向客家人传教。在此地期间学习了客家话,后来他又去到新安、东莞客家人聚集地传教,并向当地人赠以基督教《新旧约全书》、《初学篇》、历书、地图、望远镜、寒暑表、指南针等。1853年9月,在李朗(现深圳市龙岗区)为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洗礼。
他还编写了第一部客家方言记录草案,为D. MacIver的客家方言词典奠定了基础。最初,韩山明协助著名德国传教士郭士立传教,但是逐渐地,韩山明对郭士立大群皈依的策略产生了怀疑,采取较为谨慎的做法,因而与郭士立和巴色会之间产生了冲突。郭士立去世后,韩山明得到了表白,并继续为巴色会工作。
太平天国
1852年,韩山明遇见逃到香港的洪秀全的侄子洪仁玕。洪仁玕向韩山明提供了有关太平天国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成了后来韩山明关于太平天国的著作的基础。这本书是第一部用西方语言描写太平天国的著作,是关于洪秀全早年生活的重要文献。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1 16:31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