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分析
经济学术语
亦称“非瓦尔拉均衡分析”。是研究非均衡市场如何通过数量调节达到事后均衡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否定了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理论关于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调节有效性的假设,认为价格调节不可能使得各个市场同时结清。当交易完成之后,总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即供给和需求中必有一方未能完全实现,因此价格不是调节经济活动的唯一变量。这种非均衡市场的事后均衡,是通过数量调节来达到的。数量调节是指对一个非均衡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行配额,来达到使供求双方平衡的成交额。当供不应求时,数量调节只对需求方起作用,成交额等于供给量; 当供过于求时,数量调节只对供给方起作用,成交额等于需求量。非均衡理论认为,价格调节和数量调节同时作用于市场,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是通过对经济代理人 (消费者或生产者) 的行为发生影响,进而在各个市场的均衡决策中起作用。非均衡分析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界。
非均衡分析概述
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非均衡理论强调预期的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暗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非均衡理论认为,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包括垄断竞争的情况,因此,应将不完全竞争作为研究的重点。
意义
均衡理论打破了几百年来统治着经济学界的均衡观。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性,时间序列中的经济运行总是相互发生作用,行为人搜集信息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在均衡价格达成以前,交易也是可以实现的。而均衡理论却将上述现实情况通过大量的假定抽象掉,或者说,均衡理论正是凭借着舍弃上述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才得以存在的。非均衡分析正是要将这些复杂性考虑在内,立意创建一套更加逼近现实生活的理论,而这套理论却不可能建立在优美但空洞的均衡观上,它的思想基础是更具有说服力的非均衡观。
非均衡分析对于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微观分析基础。非均衡分析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所研究的是实现某个均衡的过程以及均衡变动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正是一个个连续的非均衡状态
主要观点
1、非均衡理论认为信息是不完全的,即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故不完全竞争是常态。
2、非均衡理论区分计划数量和现实数量。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的状态仅仅表示市场的有效供给有效需求相等,而有效数量与计划数量不相等。
3、非均衡理论认为在未达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发生。价格和数量都能调节市场。
4、非均衡理论认为存量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整信号。
5、非均衡理论认为经济运行有时间滞后现象,滞后的存在加剧了非均衡状态
6、非均衡理论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无可避免。
7、非均衡理论可用于解释经济周期,自愿失业,闲置等现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7:13
目录
概述
非均衡分析概述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