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靖会电力提灌工程,当地人称为“黄渠”、“靖会渠”,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属中型3等工程。也是白银地区三大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之一,属全国大型灌区。
地理环境
地质构造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及灌区地处陇西
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属剥蚀丘陵构造地貌,地质多为第四纪期马兰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约60公里,海拔在1400——1950米之间,地形大体分为祖厉二、三级阶地(川台地)和塬地两大类型,河川区南高北低,地势由东西两面向祖厉河谷倾斜,周围多山,中间为川区,梁峁起伏,沟谷纵横,川塬交错,山前洪积宽缓。黄土层厚达10-250米不等,土质肥沃。
灌区河流
灌区境内河流属
黄河水系,水资源为祖厉河谷潜水,矿化度大于5克∕升。最大河流为祖厉河,全长约170公里,关川河系祖厉河第一大支流,祖厉河和关川河交汇处常年流量0.3-0.5秒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1710秒立方米。其特点是常年流量小,水质苦,硬度大,不适宜灌溉和饮用。祖厉河阶地及塬地地下水埋藏深且水量少,盐碱性大,亦无开采价值。
气候特征
灌区地处
腾格里沙漠边缘,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干燥少雨,风沙大,风力强劲,地面细沙多被风蚀,形成沙地、沙滩和沙漠等,年均气温8.2℃,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无霜期171天。冬春寒冷,雨雪稀少,年降雨量平均为180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平均达1515毫米。
地理位置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及灌区地处
白银市东南部,
靖远县的南部、
会宁县的北部。因地跨两县,灌区北起靖远县
乌兰镇二十铺村安家庄,距靖远县城10公里,南达会宁县
柴家门镇二十铺王嘴,东跨靖远县三场塬和会宁县
白草塬镇,西抵会宁县头寨镇东河坪村。
修建背景
罐区距离黄河近
黄河自西南乌金峡入靖远县境,至东北黑山峡出境,在境内全长154公里,离靖会灌区最近处约10余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14亿立方米。由于水低地高,高差在70-530米之间,过去无能力提水灌溉。
灌区多旱灾
灌区辖靖远县和会宁县11个乡镇,59个行政村,人口约12万。有可耕地45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糜、谷、荞麦、洋芋等。
经济作物有西瓜、籽瓜、胡麻、棉花等。由于该地区干旱少雨,旱灾频繁不断,1949年至1971年的23年间,特大旱灾就发生了5次。仅会宁县1949年至1973年共用国家自然灾害救济款1442.5万元,90%以上用于旱灾。1970年冬至1971年秋,大早持续达10个月,夏秋作物绝收,粮食靠政府救济,人畜饮水极为困难,该灌区及附近山塬区缺水户达1.26万户,8.7万人,大牲畜2万头、猪羊10万只。当地政府不得不组织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拉水,以解燃眉之急。
历史沿革
1971~1989年为初建阶段
1971年8月,
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张忠视察靖、会两县生产救灾后,在向省革委会汇报中提出兴建靖会电灌工程一事。9月2日,省革委会决定:“以工代赈,生产救灾,兴建靖会工程”。9月中旬,甘肃省水电局第一勘测设计队和定西地区、靖远、会宁两县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规划。11月,提出规划要点,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当月,成立靖会电灌工程指挥部,参加民工2.5万人,分两个民工团在6个工区开始施工。
1972年,被甘肃省列为基建重点项目,12月,完成总干渠和峡门干渠土方开挖工程,建成部分建筑物。
1973年,被国家水电部列为国家批准地方基建项目,决定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发展川区灌溉面积13.3万亩;二期发展塬区灌溉面积16.7万亩。4月,总干1泵站开始上水。5月6日,送水郭城川。10月25日,总干渠及峡门干渠全线通水。
1976年,三场塬干渠列入基建项目开工,定西地区拨款65万元。
1977年7月28日,大暴雨,总干2泵祖厉河渡槽3号墩被洪水冲跨,两跨槽身跌入水中,
直接经济损失24万元。同年11月25日,总干渠野糜川渡槽出口东侧,因长期漏水,致使22跨330米槽身排架全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1万元。
1978年开始,对大型渡槽、主要建筑物进行加固、改扩建。
1983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对白草塬灌区进行评估,议定援助小麦1.95万吨,食油325吨,合人民币715万元,国内配套投资808.1万元。
1986年,特大暴雨,导致干渠决口,冲坏堤坝及一些建筑物,全灌区停水,损失500万元。经甘肃省水利设计院勘测,提出急需改建项目24项,计划投资1012.38万元(至1990年,完成改扩建项目136项,完成投资1922.89万元)。
1987年做出决定:发展灌溉面积27.67万亩。
1988年,甘沟干渠工程竣工。
1989年9月,白草塬工程竣工,平田整地6.38万亩,修田间道路182.6公里,植树造林3222亩、216.66万株,投入劳动日1663.1万个,折合人民币753.54万一元。计划投资1.24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976亿元,投入劳动工日2334.7万个。
1990~1998年为续建改建阶段
1990~1991年,投资693.5万元,改扩建总干渠一泵站、白草塬干渠渠道7千米,改扩建后总干一泵站提水量由原设计的12立方米/秒增大到14.4立方米/秒。
1993年,投资354万元,处理总干渠渡槽排架裂缝,改建总干五泵出水道为座槽。
1995年,投资1225万元,更新总干渠三至九泵站的出水管道,加固五营等7座渡槽排架和跨祖厉河渡槽槽身。
1996年,投资172万元,改扩建关川干渠跨祖厉河渡槽和部分渠道。
1997年,投资447万元,对三场塬干渠进行除险加固。
1999年后为续建节水改造阶段
从1999年开始,全灌区已基本形成了“工程+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截止2009年8月,全灌区已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55个,覆盖面积19.76万亩,占全灌区总面积的86%,覆盖支渠137条,涉及人口10.23万人。用水户协会的组建运行,对减轻农民负担、理顺灌区管理体制、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节约用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9年被国家计划委员会、水利部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当年对总干渠4.1千米险段进行改建。
2000年,全面改造总干渠二泵站、新建黑虎岔河防洪工程,衬砌斗渠6.6千米、农渠14.4千米。
2001年,更新总干渠渡槽360米,对跨祖厉河渡槽的445米槽身进行补强处理,衬砌斗渠14千米、农渠28千米。
2002年,全面改造总干渠三泵站和总干渠通讯设施,改建总干渠2.7千米渠道,敷设光(电)缆184.32千米,对总干渠渡槽150米槽身进行补强处理,衬砌斗渠14千米、农渠28千米。
2003年,全面改建总干渠四泵站,衬砌斗渠8千米、农渠15千米。2004年,全面改建总干渠五泵站,衬砌斗渠6.5千米、农渠14千米。
2005年,全面改建总干渠六泵站。改建后总干渠各泵站运行操作全面实现计算机控制,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年增产粮食1190万千克。
2009年7月,甘肃省发改委确立一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会宁县城区供水改扩建(一期)工程,2010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后于同年11月开始开工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28149万元,累计投资金额2.6亿元。项目以靖会电灌工程甘沟延长段黄河水为供水水源,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建设总库容程400万m3平原型调蓄水库1座,建设处理能力2.5万m3/日净水厂1座,敷设原水输水管线9.17km,新建及改造城区供水管道19.21km。
工程概述
靖会电灌工程于1971年11月动工,1976年基本建成,此后又经过多次改建、扩建,到1991年底,工程规模为总干渠1条,干渠5条,总计长184.43公里,设计提水流量12秒立方米,最大提水高度529米,平均提水高度360米,设计灌溉面积29.4万亩,灌溉二川二塬(即祖厉河川、关川、三场塬、白草塬)。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0761.69万元,劳动工日2334.73万个。
靖会电灌工程为中型3等电力提灌工程,等级为三级,建筑物抗震烈度按8度设防,总干一泵站设计洪水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有各类建筑物1574座,其中泵站38座,安装水泵197台(套),装机容量5.75万千瓦,川台地小泵站84座,装机129台(套),装机容量4468千瓦。总干一泵站设计提水流量12秒立方米,历年最大提水流量9秒立方米。有支渠211条,总长342.7公里,支渠建筑物4891座。斗渠1146条,长387.7公里,斗渠建筑物6362座。建成110千伏变电所3座,输电线路86公里,6千伏输电线路123公里。由白银变电所供电。
总干渠、峡门干渠和甘沟干渠从北向南,偏东约15度,基本成直线形,共长114.36公里,在祖厉河两岸形成了狭长的河川灌区,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6.03万亩。
总干渠
总干渠一泵站设在距靖远县城西3公里,黄河右岸,铁路桥和红嘴子渡口之间,从高程1394.5米开始提水。设计流量12秒立方米。总干渠经一、二泵站提水向东跨祖厉河渡槽逆祖厉河南上,经四泵站至靖远县城南11公里处的五营村,过五营渡槽横跨漫靖公路至东山根,依山根南上,先后共经过9级提水至会宁县河畔细家窑,全长57.2公里。设泵站9座,装机101台(套),装机容量3.4万千瓦。有支渠69条,与峡门干渠的支渠合计总长140公里,川台地设小泵站37座。
峡门干渠
峡门干渠与总干渠南端相接,泵站1座设在土门岘河北岸,将水压入土门岘河倒虹吸南上至韩家砭,全长15.6公里,设计引水流量2.7秒立方米,装机7台(套),装机容量1045千瓦,有支渠21条,川台地设小泵站9座。
甘沟干渠
甘沟干渠(又称甘沟延长段):与峡门干渠南端相接,渠道依东山根向南延伸,先后经3级提水至会宁城北六十铺的上王庄,跨祖厉河倒虹吸至河西岸锦鸡屲,再经四、五泵站至李家辽坡,全长41.56公里。设计引水流量1.5秒立方米,设泵站5座,装机15台(套),装机容量2580千瓦,有支渠51条,长44公里,川台地设小泵站10座。
三场塬干渠
从靖远县大芦乡野糜川口的总干六泵站向东分水,引水高程1503.9米,经过10级提水上三场塬,渠长29.6公里,引水流量1.5秒立方米,设泵站10座,装机29台(套),装机容量8460千瓦,有支渠11条,长26公里,川台地设小泵站4座。该干渠所形成的灌区七泵站前为狭长地带,七泵站之后面积开阔,南北宽8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控制面积3.8万亩。
白草塬干渠
从总干八泵以后,总干东侧1560.9米高程另设一级泵站向东分水,经九级提水上白草塬,渠长14.1公里,引水流量2.9秒立方米,设泵站9座,装机33台(套),装机容量9890千瓦,有支渠37条,长61公里,川台地设小泵站24座。该干渠所形成的灌区南北宽约10公里,东西长约12公里,控制灌溉面积6.38万亩。
关川干渠
从总干七泵站后1544米高程自流分水,跨新堡子渡槽和祖厉河渡槽,经四级提水进入关川,渠长26.37公里,引水流量1.38秒立方米,设泵站4座,装机12台(套),装机容量1305千瓦,有支渠23条,长71公里。1该干渠在关川河左岸形成狭长灌区,南北长约27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控制灌溉面积3.21万亩。
灌溉区域
灌区包括靖远县的大芦、高湾、乌兰、若笠、曹岘和会宁县的郭城驿、白草塬、河畔、头寨子、甘沟驿、柴家门等11个乡镇、59个行政村,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约60公里,有人口12万多人。
2018年,全年供水历时149天,提水量5432.81万立方米,占计划提水量7878.19万立方米的68.96%,配水量4873.7万立方米,占计划配水量7072.22万立方米的68.91%,耗电量7451.03度,单方水耗电1.37 度,全年水费收入1867.4万元。
2018 年,全年总收入4023.6万元,其中,灌溉收入1867.4万元,财政补贴1916万元,大泵站废旧物资处置收入171万元,其他收入69.2 万元;全年总支出7948.68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支出4738.34万元,正常管理费用321.84万元,工会福利费440万元,动力电费649.66万元,工程维修费用209.75万元,机电维修费用82.66万元,渠道岁修费32.08万元,住房公积金补贴267万元,养老金514.49万元,职业年金404.18万元,全年亏损3636.4万元。
管理机构
白银市靖会电灌工程管理局成立于1971年,隶属于
白银市人民政府,正县级建制事业单位。
内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灌溉科、工程科、机电科、计财科、劳动人事科、行政监察科、物资科、质量安全管理科、经管科、工会、团委、调度信息中心、项目建设办公室、保卫科等16个科室。
下设8个水管所,其中靖远辖区3个(二十铺、大芦、三场塬)、会宁辖区 5 个(郭城驿、关川、白草塬、河畔、甘沟驿),38座泵站(总干一至十泵站、三场塬支干一至十泵站、白塬支干一至九泵站、关川支干一至四泵站、甘沟支干一至五泵站)。
靖会电灌工程管理局领导成员名录
核定编制483人,实有466人。(截止2018年)
局 长:李云峰
党委书记:杜永胜
副局长:李俊成、王树银(8月止)、王兴忠、强有满、朱 雷
纪委书记:张鹏仑(6月止)
保护措施
靖远县人民政府于2018年8月7日根据靖政发〔2018〕196号公布为靖远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为1971-1973年,地址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二十里铺村至会宁县境,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保护范围:渠道两侧渠坝向外侧外延4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米内。
重要意义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为靖远、会宁两县农村经济发展,灌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的水利支撑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灌区群众称该工程上世纪70年代是“救命工程”,80年代是“扶贫工程”,90年代是“致富工程”,是群众永远幸福的“翻身工程”。
上水后,河谷川地、塬区坪地变成了水浇地,将原杂粮低产区调整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高产作物区。高产作物种植占灌溉面积的80%。解决了川塬区24个村、157个社的8500户人口和1.3万头家畜的饮水、灌溉问题。祖厉川成为粮食高产区,所产黑瓜籽、滩羊皮、马铃薯等远销国内外。灌区累计植树造林1240万株,覆盖面3.8万亩,有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1.5万亩,年产值476万元。上水前,亩产粮食不足50公斤,1990年达到35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