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农场隶属农垦
建三江管理局。位于同江市南部与富锦市交界处,场部距同江市政府驻地35公里。青龙山农场,因场部所在地北靠青龙山而得名。
1969年由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抽调人员和农机具进入同江县青龙山南麓开荒建场,组建第六师第五十九团。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更名为青龙山农场,隶属当时的建三江农场管理局。青龙山农场地处三江平原东部,地势低平,浓江河、青龙河流经场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场区土地面积9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5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大豆,1992年粮食总产量2.4万吨。场办工业有农机修理、粮油加工厂等。场部所在地青龙山,已形成有1.27万人的小城镇。
青龙山农场位于
三江平原东北部,
街津山南麓,地处
黑龙江、
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合处的同江市境内。全场总控制面积为570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有耕地31.5万亩,林地5.9万亩,牧地0.7万亩,荒地22.9万亩,苇地8.9万亩,水域6.6万亩,建设用地7.6万亩。
有木耳、蘑菇等,药材有
党参、
五味子、龙胆草等近20种。场辖两个街道办事处和18个农业生产连队。1997年底,全场人口11678人,其中职工2125人,有汉、满、蒙古、回、朝鲜、侗、赫哲、彝8个民族。
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2年,全场实现社会总产值8.7亿元。农场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不断引进新品种,新的种植技术,坚持增加投入和综合治理相结合。1997年,粮豆薯总产量13.3万吨,其中水稻11万吨、大豆1.34万吨、玉米5000吨、小麦4595吨。扩大了保护地生产,增加蔬菜棚室面积,做到了棚室配套,系列化栽培,1997年有
蔬菜大棚40余个,
温室1.58万平方米,保护地面积达800余亩。1997年自营经济产值达2300万元。
大力发展
养殖业,全场有规模养殖户71家,生猪存栏4581头,出栏4120头,产肉515吨;牛存栏1471头,其中奶牛存栏485头,产奶602吨;蛋鸡13.72万只,产蛋550吨;肉禽3.5万只,出栏1.2万只,产肉169吨。畜牧业增加值698万元。
以珍珠米厂为龙头企业,年加工水稻3000吨,实现工业产值450万元。个体工业已达31户,全场实现
工业增加值420万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74万元。
为了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以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500万元,场部实现了路灯化,筑有4.5公里长的
水泥路面,1997年投资270万元,新建33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大楼,为职工提供了文体、娱乐和学习场所。
改善办学条件,1992—1997年,用于教育投资达1500万元,建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社会保障网络已经形成,目前,场部有3000平方米的职工医院大楼1座,病床300张,各生产队全部配有卫生所。
青龙山农场按照省委提出的“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发展目标,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搞活场办工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围绕总局党委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继续加强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实施四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