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豆,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豆、簠、笾、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
祭祀、
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简介
古代汉族人民最早用于盛放
黍稷,后演变为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物。
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商周时豆多浅腹,粗柄,无耳,无盖。
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较多,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有盖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使用时,豆也常以偶数出现,按尊卑长幼,亦有数量多少之分。
用途
青铜 豆是中国古代夏商周贵族用于祭祀、
朝聘、
宴飨、
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的用器,其社会功能是用来代表使用者的身分地位和等级权力,即用以“明贵贱、辨等列”,这些被赋予特殊意义的青铜器叫作
青铜礼器.或称彝器。这些
青铜器皿,主要是用于盛载酒食祭祖祀神,因此它上面的纹饰,多具确神秘恐怖的特点。同时青铜礼器还是礼制等级的体现,即“器
以藏礼”。礼器的选种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在西周
奴隶制兴盛时期最显著,随着姓隶制度的衰落,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显示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标志的作用,逐渐变得人皆可用。
据各种文献记载,殷商时代人们最好迷信鬼神,从十多万片
甲骨卜辞神事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是由专职的贞人,在占卜时根据龟甲或者兽骨上的裂纹来判定吉凶,然后刻在甲骨上的。殷商时的贞人在
国家政权中是一种特殊的贵族,因为他们是专业的占卜、祭祀者,是那个时代垄断知识并披上神的使者外衣的阶层,只有他们才能与鬼神沟通,并可以驱神弄鬼,预测吉凶,在社会人群中地位很高,据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王
武乙殷商时代的祭祀方式主要有五种:一种是伐鼓而祭,称为乡,二种是
舞羽而祭,称为翌,三为献黍稷而祭,称为尝,四为献酒肉而祭,称为祭,五是联合他种祭典,与历代祖妣合并祭之,称为 。而他们祭祀的对象与原始氏族时期没什么两样,也是鬼神和祖先,包括日月星辰、山岳河流、
风雷雨电、天地万物,无所不包,但最主要是祖先,历代列祖列宗。由于大搞祭祀,就需要大量祭器,青铜器便是用来作为
祭器使用,满足他们的祭祀需求。相当一部分青铜器都是为了祭祀而制造出来的豆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宗教祭器的
青铜器,除了用来盛放供品,让鬼神享用之外,祭器还含有丰富而深邃的宗教含义。
虽由于现代人们对国学重视,各地兴建文庙,敬孔尊孔学习国学,文庙祭孔大典非常重视祭祀礼仪依旧,对于祭祀礼器也严格要求。
长春文庙、
沧州文庙、阆中文庙、
武宣文庙等多家文庙查询并考证各种祭孔礼器,并委托
洛阳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复制生产全套祭孔礼器,包括
鼎、簋、簠、豆、
笾、铏、
篚、爵、罍、登、尊、洗盆、馔盘、茅沙池、毛血盘、三牲、编钟编磬等,严格按照
祭孔大典礼仪祭拜至圣先师孔子,弘扬国学。
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
青铜器的显著特点。青铜礼器可分为四大类:
食器。有
鼎、
鬲、甗、
簋、
簠、
盨、
敦、
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礼器。安阳殷墟出土的
司母戊鼎,重达875千克,是艺术品交易中心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西周中晚期形成
列鼎制度,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的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份。据
《春秋公羊传》何休注,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
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在考古发现中,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
黍稷的簋配合使用,即9鼎与8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
酒器。包括饮酒器爵、觯、觥及盛酒器
尊、
卣、
壶、
斝、
罍、
觚等。商代贵族饮酒成风,西周初曾严厉禁酒,西周中期以后青铜饮酒器大为减少。
水器。有盘、匜等。主要用于行礼时盥手以表示虔敬。
乐器。有铙、钟(包括甬钟、钮钟与镈)、鼓等。
湖北随州战国
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达65件的
青铜编钟,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代表了
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及音乐的高度水平。
2。主礼器:玉、酒、牺牲、黍稷。
〔祭天〕用玉——“石之美者”。源于人类历史中99%以上
石器时代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石崇拜。正是在
新石器时代,人类第一次加速发展。青铜时代,则是第二次大加速度发展。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金属。
酒——使人类达到最原始的状态,以与天、祖沟通。源于“物类相感”的理念。
〔例〕中国古人崇奉的两种
圣虫:蝉与蚕。它们的蜕皮、羽化,反映了留连人世,关照后代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中国古人的
生死观,或者说“
终极关怀”。蝉的习性是“饮甘露”,“甘露”象征着“天地清和之气所钟”,具体化就是酒。
蚕丝被用作祭祀礼服,特性是圣洁和精细。蚕也是中国古人最早豢养的昆虫,有神虫的地位。曾有“帝王
一日三省蚕”的规矩。
牺牲——如这两个字的
偏旁部首所示,牺牲是以牛为主的。其排列方式即所谓的“
九牢”。
黍稷——黍稷之精者为“粮”(米+良),但不能祭祀。因为要在最原始状态下与天、祖沟通,必须反映“朴”的含义。但是,也不能取用最粗的“稻”。(南方食稻,到汉代才脱皮。)这里同样反映了“中庸”的指导思想。
以上祭品的盛器,就是当时的尖端科技产品——
青铜器。作为盛装礼器之用的青铜器,具有特殊的材质、造型、纹饰和用途。需要注意的是,青铜本身不是礼器,它所盛之物才是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