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杄(学名:Picea wilsonii Mast.)是松科云杉属的乔木植物。高可达50米;树皮淡黄灰或暗灰色,浅裂成不规则麟状块片脱落;冬芽卵圆形,稀圆锥状卵圆形;叶四棱状条形,直或微弯,横切面四菱形或扁菱形;球果卵状圆柱形或圆柱状长卵圆形,熟前绿色,熟时黄褐色或淡褐色;种子倒卵圆形;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植物学史
词源:特定的种加词wilsonii,是为了纪念植物收藏家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他向西方引进了大量亚洲植物品种,绰号“中国威尔逊”。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1.3米;树皮灰色或暗灰色,裂成不规则鳞状块片脱落;枝条近平展,
树冠塔形;一年生枝淡黄绿色或淡黄灰色,无毛,稀有疏生短毛,二、三年生枝淡灰色、灰色或淡褐灰色;
冬芽卵圆形,无树脂,芽鳞排列紧密,淡黄褐色或褐色,先端钝,背部无纵脊,光滑无毛,小枝基部宿存芽鳞的先端紧贴小枝。叶排列较密,在小枝上部向前伸展,小枝下面之叶向两侧伸展,四棱状条形,直或微弯,较短,通常长0.8-1.3(-1.8)厘米,宽1.2-1.7毫米,先端尖,横切面四棱形或扁菱形,四面各有气孔线4-6条,微具白粉。
球果卵状圆柱形或圆柱状长卵圆形,成熟前绿色,熟时黄褐色或淡褐色,长5-8厘米,径2.5-4厘米;中部
种鳞倒卵形,长1.4-1.7厘米,宽1-1.4厘米,先端圆或有急尖头,或呈钝三角形,或具突起截形之尖头,基部宽楔形,鳞背露出部分无明显的槽纹,较平滑;
苞鳞匙状矩圆形,先端钝圆,长约4毫米;
种子倒卵圆形,长3-4毫米,连翅长1.2-1.5厘米,种翅倒宽披针形,淡褐色,先端圆;子叶6-9枚,条状钻形,长1.5-2厘米,棱上有极细的齿毛;初生叶四棱状条形, 长0.4-1.3厘米,先端有渐尖的长尖头,中部以上有整齐的细齿毛。
产地生境
青杄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内蒙古(多伦、大青山)、河北(小五台山、雾灵山海拔1400-2100米)、山西(五台山、管涔山、关帝山、霍山海拔1700-2300米)、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海拔1600-2200米、甘肃中部及南部洮河与白龙江流域海拔2200-2600米、青海东部海拔2700米、四川东北部及北部岷江流域上游海拔2400-2800米地带,常成单纯林或与其他
针叶树、阔叶树种混生成林,生长缓慢。适应性较强,为中国产云杉属中分布较广的树种之一;在气候温凉、土壤湿、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地带生长良好。英国、美国(
俄勒冈州)、中国江西庐山有栽培。
生长习性
雄球花在树冠中下部居多,约占总量的60-70%;单生于1年生枝的叶腋处,或1年生枝顶芽周围,1-3枚,以1-2枚者居多;希单生于1年生枝枝顶。雌球花基本着生在树冠中上部,以上部居多;单生于一、二级侧枝的1年生枝顶芽周围,1-5枚,以1-3枚者居多;希单生于二级侧枝的1年生枝枝顶,偶有单生于一级侧枝1年生枝枝顶者。
据资料报道,在中国四川马尔康原产地,青杆花期为4月,上旬为始期,中旬为盛期,下旬为末期。长春地区较其短了10天,花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下旬初,群体的散粉期为20天,单株为6-7天;同株雌球花的可授期较其散粉期提前或延后12天,这种机制有利于减少自花传粉机会。不同植株间花期时间相差显著,最早和最晚者相差14天,是单株花期的2倍,表现明显的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减少了异花传粉机会,增加了自交可能性。
雌球花在接受花粉后,几天内便可受精,开始进入幼果发育阶段。刚完成受精的幼果有两种颜色,即深紫灰色和深紫红色。随着球果的不断发育,颜色发生了显著变化,一种为浅紫灰色,另一种为绿色,两者比例相差悬殊。结绿色幼果的植株显著多于结浅紫灰色幼果的植株。
繁殖方法
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通常春播。
播前准备
圃地选择:土壤是育苗生产的基础,育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土地的选择。苗圃地应选择在向阳、地势平坦、水源方便、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沙质壤土或沙壤质草甸土、微酸性土壤。如果选择耕地作苗圃要注意耕地原茬口,应选择苞米茬口或大豆茬口,不要选择蔬菜、瓜豆、甜菜茬口。同时切忌选择在盐碱地、涝洼塘、黄土岗、大风口和沙石地培育青杄。
细致整地:圃地要做到全面整地,全面秋翻1次,深30厘米,不耙越冬,到早春解冷后耙地或再翻1次,深20厘米,随翻随耙。作床时要充分打碎土块,捡出草根、石块、杂物,使土层细碎疏松。
作床、施肥: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作床的高度,低地的床要作的高一些,地势高一些就作低一些,床高15-20厘米、宽约1.2米、长10米以上。床与床之间留20厘米步道,宜多施用有机基肥,如用大粪干、猪粪等绿肥,3者混合比例1:3:5,播种量为4吨/亩左右。基肥通常分底肥、春肥2层施肥。底肥在春、秋翻地前施,翻地时混入耕作层的下部,春肥作床时撒在床面上,结合作床碎土使其与床面土壤充分混合,深达10厘米。床面整平整细,床作好后在播种前7天,要用1%的硫酸亚铁溶剂作床面消毒。
种子催芽处理:催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种子内含物质转化,解除种子休眠,提前萌发,增强发芽势,缩短出苗时间,增强抵寒力,延长生育期,达到出苗快、齐、匀、全的目的。种子催芽方法有4种:混砂催芽、水浸催芽、低温积层催芽、雪藏催芽。为适应在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采取雪藏催芽。具体做法是:在土壤结冻前,选择排水良好、背阴处挖坑,坑深、宽各50厘米左右,长度随种子的数量而定。先将坑底铺上草帘或席子,铺1层10厘米厚的碎冰,然后将种子与雪按1:3混拌均匀或种子、沙子、雪按1:2:3混拌均匀,放入坑内,上面堆成雪丘,并用塑料布、草帘子或覆土铺盖。春季逐渐撤除积雪,但仍盖草帘。待播种前1周撤除覆盖,每天中午倒翻2-3次,使冰雪融化,并查看种子,当80%种子萌动开裂口,即可播种。如果播种量小,可采用大缸或木箱,其它容器也可以雪藏催芽,种子、沙子、雪的混拌比例相同,但应把容器放在背阴的冷冻房内。
播种方法
适时播种: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地表温度10℃以上就可播种,气温在14-20℃出的快,15天就可出齐。播种量依种子质量而定,发芽率95%,播种量3-4千克/亩。适时早播可提早出苗,增强苗木抗害力,延长生育期,促进苗木木质化。
播种前要灌足底水,播种后要立即覆土。播种前要充分灌足底水,播种时要均匀撒播,播后要及时覆盖,一般可覆沙、土、草炭的混合物,覆盖后镇压1次。覆土厚度是种子直径的2-3倍,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不然会影响出苗,也会直接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及时覆盖:加覆盖物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湿润,调节地表温度,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滋生,对小粒种子覆盖更为重要。采用松针做覆盖物,可达到无菌省工、省时、省钱,降低苗木成本的目的,效果非常好。
苗期管理
出苗期:幼苗出土到脱壳前要防止雀害,可用专人驱鸟或扎一些草人,或设一些风动的响声惊吓小鸟。在幼苗出土期遇到晚霜,要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作好防冻工作,可用柴草锯末点烟防止晚霜。
生长期管理:苗木出土后要根据不同生育期及时做好追肥、浇水、除草、间苗、病虫害防治。青杄苗生长缓慢,1年生苗高2-4厘米,每天浇水2-4次,要量少次多,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间要避开中午高温或清晨低温,切忌用新抽上来的井水,最好就自然河水,井水必须在蓄水池中晾晒48小时后才能浇,雨季减少浇水。除草剂使用可参照落叶松管理,但药量必须低于落叶松。间苗,2年生苗木留苗600-800株/平方米,3年生为400-600株/平方米。
防寒:防寒是减少幼苗越冬损失率的关键措施。办法是:在初冬土壤冻结前(10月底-11月初),将苗床间步道土壤用锹翻起打碎,把苗木倒向一方,将土均匀覆盖上,其厚度应高出苗木4-5厘米,覆土时间不宜过早,否则幼苗容易受热发霉。撤覆盖土时间应在春季早风之后,过早则仍不能免除生理干旱。
栽培技术
苗木选择:选择2-3年生青杄苗木,根系长20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苗高20厘米以上。
立地条件选择:造林地应选择阴坡或半阴坡、坡度25°以下、石砾含量20%以下、土层厚度40厘米以上、pH值为5.0-7.0的棕色森林土,且排水良好,落叶松保留株数在375-450株/公顷,郁闭度0.6左右。
整地:在造林前一年秋季,按4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规格穴状整地,将穴内的树根、石块清除,把土翻松后,表土回填。
造林密度:在林间采用2米×2米定点,即2500株/公顷。
造林时间及方法:在早春土壤化冻达到35厘米深时顶浆造林,一般在4月中下旬苗木萌动前,在已整好地的40厘米×40厘米坑盘中央挖30厘米深的穴,把苗木放在穴中央,按造林程序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苗木“下窖”。造林前,将苗木蘸上泥浆后放在苗木桶内,防止春天风大影响成活率。
抚育管理:由于林冠下杂草少,抚育次数3次即可。前三年每年1次,每次要将灌丛杂草全部割掉3年后杂草生长迟缓,不影响苗木正常生长。
主要价值
经济
木材淡黄白色,较轻软,纹理直,结构稍粗,比重0.45。可供建筑、电杆、土木工程、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可作分布区内的造林树种。树皮含单宁,也是烤胶生产及木纤维工业的优质原料。
观赏
青杄树冠塔形,树体高大,叶色碧绿,为园林绿化中一个清秀的良好观赏树种,也是营造水源涵养林的理想树种,可作为林区内的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树种。园林绿化中,适宜在庭园绿地孤植、散植或群植于广场、公园、草坪、建筑物周围,形成壮观的园林效果。
保护现状
列入《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无危(LC)。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