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黑格尔派是19世纪30年代
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活动中心在
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1808~1874)、B.鲍威尔(1809-1882)、E.鲍威尔、A.
卢格、K.F.科本(1808~1863)、A.鲁滕堡(1808~1869)、E.梅因 (1812~1870)、M.赫斯、M.
施蒂纳等,L.
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
马克思和
恩格斯也曾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
无神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特别是对
福音书的
批判性研究。施特劳斯认为,福音故事是像神话那样不自觉地发生的,其中客观的
精神实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鲍威尔则认为它出自福音书作者的有意虚构,起决定作用的是
自我意识,因而只有自我意识才能把人类从宗教
异化下解放出来。
进入40年代后,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青年黑格尔运动发生分化和解体。青年黑格尔派中最激进的分子如
卢格开始公开批判
普鲁士国家制度,赫斯开始宣传
空想共产主义。费尔巴哈从
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宗教和
黑格尔哲学。与此同时,以鲍威尔兄弟和梅因为首的一群人组成了“柏林自由人”小组,玩弄空洞的批判词句,蔑视群众,指责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施蒂纳则鼓吹
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他们迅速从
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老年黑格尔派也称“黑格尔右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
资产阶级保守派的...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
唯心主义体系,继续用黑格尔的“
绝对精神”解释一切,认 为“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