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升
无机化学家、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原教授
霍启升(1962年11月20日—2017年6月28日),美籍华裔无机化学家,曾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人物经历
1983年,获吉林大学学士学位。
1988年,获吉林大学硕士学位。
1992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
1983年—1992年,吉林大学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讲师。
1992年—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博士后、研究助理。
1997年—2004年,美国普莱克斯公司(PRAXAIR)高级工程师。
2004年—2006年,美国桑地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研究员。
2006年—2007年,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研究员。
2007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2015年,任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6月28日上午11时11分,霍启升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华盛顿州逝世,享年5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无机孔材料及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及无机化学中的自组装过程
从事多功能介孔材料、功能化无机微孔化合物、纳米结构的无机-有机自组装材料、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应用的研究。 研究工作侧重于通过自组装方法合成无机多功能材料,以及无机材料在能源、环境、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以探讨合成化学中关键科学问题为出发点,以应用为导向合成无机材料。通过对自组装过程的深入理解,控制材料的合成化学,达到制备多功能无机材料的目的,拓展固体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范围。研究的材料体系包括:介孔材料、纳米粒子、微孔晶体、手性结构、微孔金属配位聚合物等无机和无机-有机杂化体系。试图达到合成过程简单化和合成产物复杂化的目的。为深入研究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以及无机材料在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介孔材料和纳米孔材料的功能化
1. 单胶束为模板合成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2. 制备高质量、高浓度、尺寸可控、单分散的介孔SiO2纳米粒子
3. 基于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介孔纳米粒子稀土发光/稀土荧光探针的合成体系
(二)、新型无机微孔磷酸盐和亚磷酸盐
1. 手性亚磷酸盐微孔化合物
2 .在溶剂热体系下以金属配合物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亚磷酸盐
3. 大孔道微孔亚磷酸盐的合成
4. 无机-有机杂化磷酸盐分子筛
(三)、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出版著作
1. 多孔材料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徐如人 庞文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徐如人庞文琴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3. 介孔材料的合成与鉴定(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徐如人庞文琴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4.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in Molecular Sieve and Related Porous Materials, Ed. Ruren Xu, , John Wiley and Sons, 2007
5.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发表论文
Lirong Zhang, Xuejian Qu, Minghui Bi, Shuang Wang, Shuzhe Gong, Qisheng Huo, Yunling Liu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Cu2[bbimb]: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zeolite ABW topology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9, 119, 344–348.
Shuang Wang, Lirong Zhang, Guanghua Li, Qisheng Huo, Yunling Liu Assembly of two 3-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rom Cd(II) and 4,5-imidazoledicarboxylic acid or 2-ethyl-4,5-imidazoledicarboxylic acid Cryst Eng Comm, 2008, 10, 1662–1666.
Xuemin Jing, Lirong Zhang, Shuzhe Gong, Guanghua Li, Minghui Bi, Qisheng Huo, Yunling Liu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ovel three-dimensional vanadium phosphites: |(C10H10N2)|[VIV2O2(HPO3)2(H2PO3)2] and |(C4H16N3)|[VIV2VIIIO2F2(HPO3)4]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8, 116, 101–107.
Jian Qiao, Lirong Zhang, Li Liu, Yang Yu, Minghui Bi, Qisheng Huo, Yunling Liu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 novel 3D zincophosphite |Co(en)3|[Zn4(HPO3)5(H2PO3)] containing helical chains J. Solid State Chem., 2008, 181, 2908-2913.
Wu, H., Huo, Q.S., Varnum, S., Wang, J., Liu, G.G., Nie, Z.M., Liu, J., & Lin, Y.H., Dye-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 labels/protein microarray for detection of protein biomarkers. Analyst 133 (11), 1550-1555 (2008).
Wang, D.H., Ma, Z., Dai, S., Liu, J., Nie, Z.M., Engelhard, M.H., Huo, Q.S., Wang, C.M., & Kou, R.,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tunable mesoporous crystalline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and applications as Au catalyst support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2 (35), (2008).
Song, Y.J., Steen, W.A., Pena, D., Jiang, Y.B., Medforth, C.J., Huo, Q.S., Pincus, J.L., Qiu, Y., Sasaki, D.Y., Miller, J.E., & Shelnuttt, J.A., Foamlike nanostructures created from dendritic platinum sheets on liposom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8 (9), 2335-2346 (2006).
Huo, Q.S., Liu, J., Wang, L.Q., Jiang, Y.B., Lambert, T.N., & Fang, E., A new class of silica cross-linked micellar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8 (19), 6447-6453 (2006).
Wang, D.H., Liu, J., Huo, Q.S., Nie, Z.M., Lu, W.G., Williford, R.E., & Jiang, Y.B., Surface-mediated growth of transparent, oriented, and well-defined nanocrystalline anatase titania fil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8 (42), (2006).
Liu, J. & Huo, Q.S., Self-assembled nanoporous electrodes for sensitive and labeling-free biomolecular recogniti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7 (13) (2005).
发明专利
Synthesis of aluminium rich AFI zeolite,2003,美国专利,US 6,551,573
Stabilization of molecular sieves by salt addition,2003,美国专利,US 6,632,767
Zinc-substituted zeolite adsorbents and processes for the use thereof in gas separation,2003,欧洲专利,EP1317957
Block copolymer processing for mesostructured inorganic oxide materials,2007,美国专利,US 7,176,245
Biomolecular detection device,2008,美国专利,US 7,439,055
Method for detecting biomolecules,2008,美国专利,US 7,410,762
科研奖励
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科学技术部,1999)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教委,1994)
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1991)
人才培养
执教以来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人,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已学成回国,成为科教领域的拔尖人才。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霍启升教授作为优秀的海外引进人才,自回校工作以来,一直投身于化学学院和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踏实勤恳;关爱学生,治学严谨;潜心科研,埋头苦干;注重创新,锐意进取;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前瞻的理念来管理和建设实验室,苦心积虑,公而忘私,为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吉林大学教师队伍的表率。(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评)
参考资料
沉痛悼念霍启升教授.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7-06-3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1: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