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距
到大地震动的距离
观察点到震中的地球球面距离称为这一点的震中距(△)。有时以长度来表示(公里数);有时用它对应的地心张角度来表示,1 0约等于110公里。根据震中距离大小,可将地震分为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公里≤△≤1000公里)和远震(△>1000公里)。
种类划分
1。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2。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
3。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 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如下几类:
地球上发生地震的地方有深有浅,从地下几千米至数百千米,均有地震发生。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近震
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
远震
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地震波
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地表为什么会振动?这是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时产生的弹性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结果;就像在水中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这种发生于震源,并向四外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是由好几种波组成的。经历过地震都知道,地震来临的时候,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才是前后或左右晃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震源同时发出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其中引起上下颠动的那种波振动比较弱,但速度比较快;引起晃动的那种波振动比较强,但速度比较慢;所以你就会感到先颠后晃,而且晃总比颠来得明显。传播速度快的叫纵波也称压缩波,传播速度较慢的叫横波也称剪切波;它们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还会形成其它的波。所以,地震波的组成是很复杂的。地震波震源发出后,随着传播距离越来越远,振动也会衰减。就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越远声音就越小一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3 13:58
目录
概述
种类划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