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惠质
农业昆虫学家
雷惠质,农业昆虫学家。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她经对稻褐飞虱发生规律的长期研究可准确地作出稻飞虱发生量的经验预测,为洞庭湖区的水稻生产做出重大贡献。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科普教育,卓有成绩。
人物生平
雷惠质,1921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6岁入私塾,9岁时父亲接她到安徽省安庆市上小学。1937年刚读到初中二年级,因抗日战争爆发,她随母亲回到老家。为了求学,1938 年,她只身从嘉禾县的山沟里,徒步跋涉200余千米来到衡阳,就读衡阳女中。日本侵略军逼近长沙,使她辍学回家。她不堪失学的苦闷生活,一边在小学校任教,一边积极参加县妇救会组织的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她与一位女同学经受千辛万苦辗转到了湘西吉首镇,考入国立第八中学,总算读完了高中。在这偏僻的山村里,她目睹了中国农业的落后,为此立下志愿:“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以农业救国。”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她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从湘西到了鄂西的恩施,考入了不收学费的湖北农学院(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在校期间,昆虫学家李凤荪对她影响很深。194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由李凤荪介绍到湖南省农业改进所任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惠质针对湖南农业生产实际,开展农作物害虫的防治研究。她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巨大贡献。1956年,她出席了全国第一届科普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87年,应邀参加在马尼拉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植保学会并在会上宣读论文:中国杂交稻害虫综述
雷惠质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先后担任湖南省农科所植保系副主任,植保所虫害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技术顾问,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担任过中国植保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四届副理事长,第五届常务理事。她是湖南省植保学会发起人之一,任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四届理事长,第五届名誉理事长。湖南省昆虫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1989年3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96年1月10日,雷惠质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终年75岁。
技术成就
研究稻虫 艰苦深入
1949年8月,雷惠质在湖南农改所护所。新中国成立后,她任湖南省农作物病虫防治总站技术员。当时正是满目疮痍、百废待举之际,她认为是施展“农业报国”抱负的大好时机。她生小孩刚满月,便毅然放下襁褓中的婴儿,背着简单的行李,带着扩大镜、扑虫网,深入到湖南各地农村,对水稻、棉花、柑桔、落叶果树、蔬菜、苎麻等作物进行实地调查。经过几年努力,了解湖南当时主要农作物174种主要害虫的基本为害情况,为以后从事水稻害虫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3年土改后,农民为增产粮食,大力发展双季稻。由于栽培制度的改变,出现了褐蝽象严重为害双季早稻的情况。雷惠质立即投入研究,常常一连几个昼夜潜伏在田边观察,终于摸清了褐蝽象是以成虫在山坡、路边杂草落叶下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10日左右早稻始穗至抽穗期迁入稻田为害;白天潜伏稻秆基部,傍晚5时至次日10时前,爬上叶片和稻穗上取食;稍有碰撞,假死现象敏捷。根据这些习性,她提出了“早与晚药杀、网捕、滴油罐捕”等防治方法,及时控制了这一害虫的为害,为以后大面积发展双季稻起了保障作用。
50-60年代,水稻螟虫为害严重,雷惠质主持了防治研究。她与农业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科研人员一道,在湘潭艮湖开展了农药甲六混合粉剂防治稻虫的实验。这是中国最早大规模进行农药混配剂实验;首次发现了与三化螟形态特征极为相似的螟虫新种——褐边螟。在螟虫方面的研究成果,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
雷惠质先后主持和从事稻蝗、粘虫、白翅叶蝉黑尾叶蝉等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雷惠质从事水稻害虫防治研究近50年,坚持深入农村,长期蹲点。她的特点就是哪里虫情严重,就奔赴哪里,战斗在哪里。她从不怕苦,不怕累,经常是泥一身、水一身,被誉为植保界的女强人。她饱经磨砺的身影,丝毫看不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植保专家。一次,雷惠质进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接见了她,使她感到无限温暖和鼓舞。
在稻飞虱研究上的突出成就
1954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后,稻飞虱成为湖南水稻上的头等害虫。雷惠质急生产之所需,全力投入研究。为了探明褐飞虱的越冬虫源问题,她和助手走遍了湖南各地,采回无数样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观察,认为在湖南境内褐飞虱能以卵在再生稻上及李氏禾上越冬,并能正常发育繁殖后代,是当地翌年迁入大田的有效虫源。同时,根据多年的田间调查资料,运用系统分析中的层次分析方法,明确了稻飞虱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了稻飞虱发生量的经验预测模式。这一模式经多年实践检验是正确的。1986、1987、1991年是湖南褐飞虱大发生年,由于及早发出预报,在生产上起到很好作用,为此雷惠质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为了探索防治稻飞虱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雷惠质每年都亲自动手在田间做药效实验。1987年,湖南最早大面积推广Applaud农药,后来又推广了国产“扑虱灵”,防治飞虱、叶蝉、蚧壳虫等,在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她认为抗性品种在病虫防治中是极其重要的,便和助手们对3万多份水稻品种资源进行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这一极其繁杂的工作,不但为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了重要数据,还直接为生产服务。截止1992年,评选出150多份高抗材料,可供生产和育种部门应用。由她提供给湖南水稻研究所的抗源“ASD7”,育出了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湘晚籼一号”和“248-2”。这两个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她从抗性鉴定圃中直接评选出来的“水源290”和引进的“三五糯”两个糯稻品种,经多年多点实验示范,均表现高抗稻瘟病,中抗飞虱,兼抗白叶枯病,较耐纹枯病,并且米质优、产量高、糯性好。截止1992年,这两个品种已分布到湖南的53个县、市,还引种到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广西、湖北等省区,深受群众欢迎。她在飞虱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农业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上的贡献
“洞庭湖稻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一直都被列为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的子专题。雷惠质作为主持人和具体实施者,付出了艰巨的劳动。
该专题以稻飞虱、稻螟、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3虫3病为主攻对象,任务是艰巨的。雷惠质和助手们反复研究,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抗性品种为中心,放宽防治指标,适时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天敌”等一套综合防治关键技术。该技术在洞庭湖稻区3500多万亩稻田推广应用,获得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农药用量由1981年的每亩261克下降到1989年的88.4克,节省的人工费用加上增值每亩达44.5元,投入产出比为1∶12.9,稻谷内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允许标准。多抗性杂交稻的研究和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成果,1990年得到国家经委、计委、科委、财政部的表彰奖,1986年农业部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
热心科普教育 助人为乐
雷惠质热心科普教育,大力培养植保科技人才。她是湖南省植保学会的组织者之一,长期担任湖南省植保学会理事长,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她利用学会这块园地,推广植保科学技术,为培养植保科技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3年3月,湖南省植保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召开。会议上,她向政府提出的关于增加植保科研投资、改变农药生产结构等四项建议,对发展湖南植保科技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她倡导召开的省植保学会与省化工学会联合学术讨论会,不但为湖南农药的更新换代、植保科技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还为省科协、中国科协开展学会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1991年10 月,湖南省科协组织“科技兴湘”活动,她带领会员30余人,赴省展览馆、长沙市街头,开展科学讲座、科技宣传、技术咨询活动。入冬的斜雨寒风吹得她直打趔趄,胃受凉吃不下饭,也全然不顾。她培养了很多农民技术员,现绝大部分都成了农业战线上的骨干。她经常开展植保科技咨询,对来访的农技干部、农民群众详细解答疑难,自觉为群众做好事,从不收取任何报酬。
雷惠质助人为乐的品德,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曾当过她助手的曾伯钦,1982年不幸癌症去世。她用自己的工资多次接济曾家的孩子读书,稿费亦给曾的家属寄去。衡阳农科所的一名老植保科技工作者,被狂犬咬伤去世后,遗孤生活困难,她主动帮助,还到处奔走,为之解决了一个男孩的就业问题。
雷惠质在她古稀之年,仍亲自到田间检查实验,指导中、青年同志撰写论文,参加编写有关农、林昆虫图鉴。就在她去世前的几个小时,还在与助手审查科研项目计划。她生活简朴,热情诚恳,严以律己,乐于助人,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植保专家。
主要论著
1 黄能,雷惠质,周仁廉.湖南水稻褐蝽象的研究.昆虫学报.1955,5(2):149~164
2 雷惠质,王治海.湖南水稻褐稻虱的研究.应用昆虫学报.1958,1(4):283~313
3 雷惠质,王治海.湖南水稻褐稻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昆虫知识.1958,4(6):255~259
4 雷惠质,柳桂秋等.湖南褐飞虱越冬虫源及发生.植物保护.1981(4)
5 雷惠质,王治海.褐稻虱的防治研究.中国植物保护科学.1961:208~226
6 雷惠质,曾伯钦.湖南白翅叶蝉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82,9(2):83~87
7 雷惠质,柳桂秋.水稻田内稗草上飞虱种类及其消长的研究.植物保护.1983,9(3):11~12
8 雷惠质,刘若云.水稻褐边螟的初步研究.华中农业科学.1956(6)
9 尹长民,雷惠质.长沙地区高地预测灯下稻虫初步分析.昆虫知识.1964,8(1)
10 雷惠质,宋慧英.长沙市郊蔬菜害虫种类及防治经验.湖南农学院学报.1954
11 吴美伍,江建云,雷惠质.两个中抗褐飞虱水稻新品种抗性机制的研究.昆虫知识.1986,23(6)
12 雷惠质,彭兆普等.1986-1989年杂交稻种质资源抗褐飞虱鉴定研究.杂交水稻.1991,3(114)
13 雷惠质,彭兆普,罗崇善等.水稻三系资源抗白背飞虱鉴定.杂交水稻.1991,6(32)
14 雷惠质,江建云.中国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昆虫知识.1992,29(3):165~168
15 石健波,雷惠质.白背飞虱在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上发生的初步观察.植物保护学报.1992,19(3)
16 雷惠质,彭兆普,江建云等.糯稻品种的抗性评价与利用.昆虫知识.1994,31(3)129~132
17 雷惠质.中国农作物害虫病虫害(上册)(主写部分稻虫).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18 雷惠质.中国稻作学(主写第十三章稻虫).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10 08:1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