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
一种主产于南京的石头种类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是属于“宝石级”、“玉石级”的画面观赏石。
化学成分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红色成分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雨花石是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六合横梁镇(雨花石之乡)产出的雨花石。
雨花石又分为细石和粗石两类,细石以玛瑙为主,石质细腻,颜色艳丽,磨圆度高,晶莹可爱;粗石质地较粗,以石英或变质岩为主,价值较低。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思绪入石,非常漂亮。由于雨花石种类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以玛瑙砾石为例,它来源于原生玛瑙。一般认为,原生玛瑙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形成的。这种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经过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在砾石层中的雨花玛瑙石
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著称于世。它的圈状花纹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发生带色离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扩散。原生玛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雨花石极其艳丽秀美。
分类与区分
按主体质地分
根据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13年发布的《雨花石鉴评规范》,雨花石按主体质地可分为玉石类和石英类,其中玉石类雨花石包括玛瑙质、玉髓质、蛋白质、水晶质、油泥石质的雨花石以及质地为玉石类、石英石混杂但玉石类占观赏面一半以上的雨花石;石英类雨花石则以石英石为主体质地。
在对雨花石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级时,一般将其置于白色瓷器皿中,并注入清水超过石面,然后在自然光线下距离水面0.5~1米进行观察,通过质、色、形、纹、象、意6个主要要素和名称等辅助要素最终确定其质量等级。通常情况下,质地光洁细腻、色彩丰富纯正、形态圆润饱满、纹理流畅优美、意蕴形神兼备、名称立意新颖的雨花石才是品质最高的。
按广义狭义分类
当今南京雨花石收藏家池澄先生认为雨花石的广义与狭义分为产地与质地两方面。
质地的狭义指卵状的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及各种具有观赏性的化石。广义泛指卵形的彩石、纹理石。
产地的狭义专指出产于南京雨花台的。广义一指南京周围地区如江宁、六合、仪征、江浦、和县等地出产的与雨花台类似的卵石,二指包括长江流域诸多城市所出产的类似卵石。
按矿物岩石学分类
1. 玉髓玛瑙类雨花石
为雨花石主体常称为“水石”、“细石”、“活石”特征为晶萤剔透、纹彩奇特,具细、洁、润、腻、温、凝之六德。其自然花纹可构成山水、人物鱼虫、树花等稀世珍品。
2. 蛋白石类雨花石
往往是蛋白单色,常因含铁、锰以及其他元素杂质而构成花纹、图案而成珍品。
3. 碧玉类雨花石
常呈不透明单色,如棕红、墨绿等,亦有因次生杂质或微细脉贯入构成古典花纹而成珍品。
4. 燧石类雨花石
表面常有甲痕,一般呈褐、黄黑单色。黑白、黑黄、黄白相间条带构成美丽花纹者能成珍品。
5. 石英岩类雨花石
多为半透明的单色白或单色黄,有隐现的粒状结构,常因含云母、辉石绿泥石、绿帘石等杂质而构成花纹图案而成珍品。
6. 脉石英水晶类雨花石
常为单色白或无色透明。因原生杂质、包裹体、结晶缺陷等构成鱼虫花卉图形奇巧而成珍品。
7. 构造岩类雨花石
破碎角砾岩,构造混杂岩或有褶曲岩硅化构造岩形成如瑞雪、海涛、大漠景观花纹图案而成珍品雨花石。
8. 砾岩类雨花石
砾岩中砾石构成密集型蟒皮、鱼鳞状自然花纹。
9. 化石类雨花石
动植物化石形成化石类雨花石,可形成图案,常具科学价值。
10. 模树石雨花石
砂岩、灰岩砾石表面因铁锰质沉淀而形成各种图案的雨花石。
11. 其他含宝石玉石矿物的砾岩
具有反映科学现象的砾石,亦是一种有价值雨花石。
形成原因
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砾石层。雨花台砾石层为古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滁河的沉积物。形成距今约1200万——300万年的地质时代,即中新世、上新世,乃至第四季早期。这些砾石是隐晶质的石英微晶组成的集合体,成分较为复杂,但以玛瑙、燧石、石英岩、蛋白石、水晶等为主,它们有的来自长江中游一带,也有的来自南京附近,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搬运才变得十分光滑圆润。雨花石发育地质纹,有些还带有惟妙惟肖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人物肖像或山水风景图案,这主要是由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自身所含的化学元素决定的。地下的二氧化硅胶体溶液通常会从岩石空隙或空洞的四周向中心逐层填充,并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冷凝固结,当微量的铁、铜、锰等杂质混入,就会使其形成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比如含铁者为红色,含铜者为绿色,含锰者为紫色。
因此,雨花石的一生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原生阶段,即冷凝固结形成岩石;然后,经历流水侵蚀和搬运;最后,沉积形成砾石层。目前发现的雨花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南京市郊(包括六合区、江宁区等)及临近的仪征市等地,在安徽、四川、江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但仍以南京所产的雨花石最为著名。所产雨花石之质、形、纹、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备,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美丽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收藏已有千年历史,在古风复起时,雨花石倍受国内外人士青睐,成为馈赠亲友、欣赏、收藏的珍贵礼品。
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附近的重要地层,在1924年世界地质大会上,由地质学家刘季辰、赵汝钧创名。雨花台砾石层中的砾石来源与长江及支流有关。
来源假说
距今3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长江流域的西部进一步抬升,由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岭冰川因日照、风化、水流融化作用而形成的冰融水,从涓涓细流,千涧百溪,最终汇成汹涌波涛,冲出青藏高原,切开巫山绝壁,使东西古长江相互贯通。从此长江犹如一条银龙,咆哮翻滚,拍打着悬崖峭壁,冲击着崎岖乱石,历经6300公里,一路向东海奔来。而在这过程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至下游平坦地带南京段,便逐渐淤积下来,形成雨花台砾石层,雨花石便是其中之一员。
雨花石是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混合形成的珍贵宝石,也称雨花玛瑙。据传说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南京南郊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为石,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
经地矿学家考证,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颜色和花纹,则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夹杂物而已。仔细欣赏雨花石,个中藏有山川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色彩艳丽,变化万千。人们多爱将其置于水盂中,陈设于书斋、案头,不失为高雅之物。
雨花石为我国特有的美石,在百千种奇石中,堪称石中皇后的佼佼者。提到雨花石,先声夺人的是一则关于雨花石的神话:传说古时雨花台上有一座雨花观,雨花观中有一位雨花真人。雨花真人端庄睿智、深藏若虚,他经年静坐而绝少宣道,仿佛自己就是一部玄秘古奥的经书。一天,雨花真人开坛讲经。微言大义、悬河流水、探本溯源、咳唾成珠,品格和智慧的魅力震撼了众多百姓乃至感动了上苍诸神,欢悦之中诸神命令降下一场五彩天雨来。五彩天雨比肩接踵杂沓而下,好似一幅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米芾山水长卷。泠泠雨水敲击在雨花台上,一粒粒变成了玛瑙般的雨花石。
雨花芳龄南朝梁代以后流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坠落”的神话故事。北宋大观年间,吏部侍郎卢襄根据雨花说法的传说给云光法师讲经处命名为“雨花台”。雨花石产于南京市郊及长江两岸的六合、仪征(真州)、江宁、江浦等地。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称雨花石为“玛瑙石”、“螺子石”。明《一统·南京》称:“雨花台石,聚宝山出”。雨花石名真正脱颖而出在明末清初。徐荣以《雨花石》为题写了一首七律诗。张岱在《雨花石铭》一文中称:“大父收藏雨花石,自余祖、余叔及余,积三代而得十三枚……”。石名随地名更迭。
从“玛瑙岗”到“雨花台”从“玛瑙石”到“雨花台石”,再到“雨花石”,从一个美丽的佛教传说到雨花石美名的约定俗成,使绮石、五色石、六合石、灵岩石、江石子、螺子石等雨花石别称均定格为雨花石,并芳名盛播四方。
历史考古
跻身四大观赏石之一的雨花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以其色彩斑斓、玉质天章、小巧玲珑、纹理奇妙、包罗万象、诗情画意著称于世,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藏,其文化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原始社会
雨花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默默地沉睡了数百万年,究竟在什么时候进入人类的视野,走进人们生活的呢?可谓是千古之谜。现据考古发现,可上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八年南京博物院先后四次对市中心鼓楼区北阴阳营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考古工作者还从当初含在死者口中、陶罐里发现了76颗雨花石。
对当时的文化特征、社会形态、殡葬制度进行考证还发现,当时“制玉工艺较发达”,“玉石和玛瑙装饰品丰富”,雨花石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赏玩品、装饰品,而且还作为财富的象征和“可能有原始信仰的用意”。关于雨花石文化的历史渊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界也许会有更加喜人的成果。
春秋战国
雨花石文化的发展史与我国的赏石史、玉石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雨花石既有宝石的特质(如蛋白、玛瑙、水晶、玉髓),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玉与玛瑙所不能及,故足贵也。”(明《灵岩石说》语)春秋末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尚书.禹贡》记载:“扬州贡瑶琨”。瑶琨者,似玉的美石,玛瑙也。而扬州的辖区真州(今仪征市)惟盛产玛瑙,是雨花石的主产地之一。
月塘乡砂矿,仍多产玛瑙,质地尤其润泽细腻,为社会所共认。六合、仪征两地砂矿众多,星罗棋布,唯月塘名声最响。故此,早在春秋战国时便将此地之“瑶琨”贡至宫廷,成为达官显贵的案头清供或为皇室嫔妃装饰点缀之物乃是至情至理之事。好一个“扬州贡瑶琨”,五言而已,足以让雨花石的热爱者、研究者兴奋不已。
南朝梁代
南朝梁代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问及雨花石的来历,往往会听到这样的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有个叫云光的高僧在南京市石子岗(今雨花台)设坛讲经说法,感动上苍,为之雨花,落地后便幻成了五彩缤纷的雨花石,后人将讲经处便称之为雨花台。还有不少散见于史料中的诗文称:雨花石为女娲补天的遗石。如“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孔尚任咏《六合石子》)
“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战国《列子》)
雨花石也五色之石也,是否就是补天的遗石呢?其实,这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不足为据。很显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学的,雨花石的历史比云光说法更加久远。云光说法与雨花石的结合源自所处年代佛教盛行的社会背景。如今时过境迁,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的情景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而云光说法这一神话传说伴随雨花石赏玩活动的延续,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北宋南宋
北宋南宋《怪石供》、《云林石谱》续写新篇章。
继南朝梁代“云光说法”以后,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渐次明朗起来。北宋中期,在退居江宁(今南京)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王文忠公全集》中,出现了以《雨花台》为题的诗文。北宋末年,史部侍郎卢襄正式为雨花台命名,都为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和根据。而对后世赏石产生直接、深远影响的则非苏轼莫属。他在贬谪齐安(今湖北黄州市)任上往往于江中“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既久,得二百九十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挹水注之粲然”,遂作《怪石供》、《后怪石供》,对所集之石从质、色、形、象以及陈列、鉴赏进行了极为细致生动的描述。对今之雨花石赏玩、研究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其慧眼识珠,善于发现的审美意识更令石界为之折服。正如雨花石收藏家张轮远先生所评:“苏公一履斯土,竟能独具只眼、识拔石子于庸夫俗子之手,岂非癖石子者先进乎。惟苏公虽癖好,而所得则非灵岩石”。但齐安石与雨花石乃同宗同源之物,倘不论其产地而称东坡先生为赏玩雨花石之鼻祖当受之无愧。无怪乎明人冯梦祯在赏品雨花石时也发出“恨不能起长公于九泉,与之品石耳”的感言,更有清人宋荦因景仰东坡而自号西坡,并足及黄州觅石而作《怪石赞》者。
宋代赏玩雨花石始盛,还因雨花台的修建立名而渐成江南登临胜地之故。人们于闲暇之时前往雨花台不仅可以寻古探幽,一寄情怀;返归自然,览江采风,尽享川谷之野趣;还可搜石觅宝自得其乐。加之文人墨客时以诗词歌赋竭尽文情渲染之能事,客观上提高了雨花台的知名度,带动了雨花石赏玩活动的深入。
因此说,南宋绍兴年间“后东坡无几时”(张轮远语)的杜绾著就《云林石谱》,涉及六合及同类石8种之多,从而确立了雨花石在观赏石中的历史地位,当属应运而生,是我国石史上的一大幸事。正如《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云:“若杜季阳(即杜绾)者,称之为癖灵岩石之第一人,谁曰不宜。惟灵岩石者,石中之尤物也。于宋代始著于世……兹遇季阳,当为我石庆矣”。
宋囚元使成就《江石子记》。
公元一二六零年,为南宋景定元年,亦元代中统元年。前者虽仍据江南一隅,但大势已去,岌岌可危,不足道矣;而后者始盛,世祖登极,欲遍告天下,遣翰林侍讲学士郝经出使南宋,却被扣而囚于真州(今仪征市)长达十五年之久。于是见识雨花石遂嗜之且为之作《江石子记》。此记几近千言,是一篇详实记叙雨花石的专文。后人所概括的质、色、形、纹在此已初见端倪。有意思的是,由于作者的背景特别,难免夹记夹议。开头言其“在仪真与山川百物隔绝”,至文章后部则由推测雨花石的形成演变、宇宙幻化、世事更迭,而至身陷囹圄壮志难酬的无奈。故眼下只能将雨花石“姑汲新泉恣为溅弄,坐视诸山之为石子也”。
金元时代
金元时代,虽然手头没有更多的史料反映这百余年中雨花石史的状况,但《江石子记》可谓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也足以说明人见人爱的雨花石连身处逆境的郝经都会“如获物外之奇宝,濯之以清泉,薰之以沉烟,置之盘盂内,而弄于明月之下”,(郝经《江石子记》语)连原始人类都视如珍宝,是绝不会默默无闻沉睡百年的。
明万历年
明万历年雨花石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第一次热潮
沿着石史的隧道前行,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脉络也愈加清晰、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至明代万历年间,雨花石的赏玩活动呈现出盛况空前的热潮。首先,赏玩的人数倍增。早期南京先民们曾把雨花石作为财富的象征,到了明代,文人骚客和士大夫们则承前贤之遗风,往往以“官定旧陶,一盎清泉”陈列雨花石,作为案头清供,以求风雅,鉴赏兼得,且争相效仿,蔚然成风,一时涌现出很多藏家。如《素园石谱》作者林有麟、侨居金陵的新安别驾程克全、《醉石斋记》作者冯梦祯、六合县令米万钟、《灵岩子石记》作者姜二酉以及“时过从里中藏石诸家”。(孙国敉《灵岩石说》载)甚至波及“新都”(今北京),足见此风之劲,玩者之众也。
产地分布
雨花台地区
此处又名石子岗。顾名思义,砾石层广泛分布,其中有不少美丽卵石,当称雨花石。
南京市地区
南京市辖雨花、江宁、江浦、六合等地亦分布有大量古砾石层。这些砾石层中同样产有美丽的卵石。南京市民一般都知:市场销售的雨花石并不来自雨花台,而是言必称“六合”。将这些地区的美丽卵石称为雨花石实际上已为大众所接受。
长江下游地区
南京周围地区,如江苏仪征、安徽和县等地也盛产“雨花石”。有报载:仪征月塘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雨花石源地。以上地区所产美丽卵石古已发现并有各自的地区名,如江宁螺子石、六合石、灵岩石、仪征江石子等。如今均被雨花石名所取代,也为大众所接受,重要的是石质石形等均为一样,理当属雨花石类。
长江流域
砾石层多有分布,其中有不少与雨花石类似的卵石。这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如苏东坡所称怪石(黄州石)、云林石谱中记有峡州玛瑙石、盱眙、招信等地的玛瑙石、松滋石、嘉州菩萨石、鄂州石棋子石等,至于其他地区是否有类似卵石,有待考证。
价值
从质、艺、科、史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雨花石的价值。
质地价值
即雨花石砾石的石质,其评价标准可参考翡翠及其他玉石评价标准,同时结合雨花石为一种天然的砾石进行综合考虑。评价要素:颜色、透明度、结构、形态、大小、缺陷等。
颜色
雨花石的颜色丰富多彩,一般多为红、黄、白色,鲜见绿色蓝色更少。翡翠以红为翡,绿为翠,翠的价值比翡高。雨花石也类似。绿色更具生机、多绿、蓝色的雨花石价值相对较高。同一种颜色具正、浓、鲜、均特点价值相对较高。多色、色艳、色彩鲜明对比度大的价值增高。
透明度
透明度高可增加美感,颜色灵活而有动感,另外可增加形象层次感。翡翠好的质地为玻璃种,雨花石则为玻璃透。
结构
为组成岩石的晶粒粗细、形状及结合方式、晶粒越细越好,反映岩石表面光泽好、细腻、润滑、有韵感。
形态
一般雨花石近似圆形、椭圆形、桃形较好,当然形态已成为象形石,具某种物体形态,或成为山川风景的造型雨花石则另当别论。
大小
雨花石为砾石类观赏石,大小宜适中,一般直径4cm~10cm者为好。
缺陷
影响雨花石美观的缺点,疤坑、裂纹、干扰图案、图像、形态的杂质越少越好。
艺术价值
逼真度
雨花石中的风景、人物、鸟、虫、花、树、文字以及各种象形体往往似像非像,所以存在一个逼真度。逼真度越高一眼就能看出图案图像和形态其价值也就越高。
清晰度
雨花石中的图案、图像与基质的颜色反差越大,图案、图像表现得越清楚,则价值也越大。
稀有度
雨花石表现艺术品越复杂、越难形成、类似越少,则其价值相对于简单工艺品越高。例如文字石“一”较易形成,笔划多的“宝”则较难形成,当然后者的价值要大于前者。
干扰度
一块雨花石,其中某一个地方存在一个类似动物图像,但是周围色彩不简洁。另一块雨花石中仅有一个动物,无任何干扰的杂质,当然后者的价值要大于前者。
美观度
雨花石给人直观印象非常美丽,这也会提升雨花石的价值。
自然度
雨花石作为观赏石,要求自然形成、无加工痕迹的精品乃为最好。但为了增加逼真度、美观度、清晰度也可进行简单加工例如抛光。如果颜色、图案、图像形态、文字是人工所做,那就是工艺品,所以同类雨花石随着加工度增加,其价值递减。
科学价值
因在雨花石上能清楚看出一些特殊矿物结晶形态,内部包裹体(如水胆玛瑙水胆水晶),岩石结构、断层、褶皱各种构造形态沉积作用、火山作用、生物作用等科学现象,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一般说来,反映特殊科学现象,比较稀少的雨花石价值高,如可能存在的金顶石(包含辰砂硅质岩)雨花石,不仅说明南京地区存在世界少有金顶石玉石而且表示可能存在金矿。雨花石中的特殊生物化石也具有研究价值。至于用作说明一般地质现象的,如表现沉积韵律褶曲、断层的雨花石可当作标本。
历史价值
雨花石产出时间,被收藏经历、书籍记载以及展览评奖的结果也会给雨花石本身增添价值。如北阴阳营墓葬出土的雨花石,即为文物,也体现了雨花石本身的价值。
赏玩收藏
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花。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在赏玩、收藏雨花石时,可根据其呈像分为人物、动物、风景、花木、文字、抽象石等、按照“六美”程度可分为绝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级,观之令人心旷神怡,赏之可意安体泰。
赏玩活动
古往今来,雨花石备受人们喜爱。历代名人及文人骚客爱石甚多。《醉石斋记》云:因“六合山中所产绝奇,好事者竟出金钱购之”,且好事者日众,使需求趋于旺盛,原“牧童过而拾之,玩美俄倾,旋复弃掷”(姜二酉《灵岩子石记》)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有“吴人在涧旁结草棚以市酒食”,“贫者日奔走以自给”,乡民荷铲而至,“斫山斧壑,先期候雨,冲流搜讨”,“一时蜂涌蚁聚”,可见其盛。而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石头,玩赏者竟相购买,价格也随之上涨,原“出升许换得饼饵去”的不景气情形已成了老皇历。
六合县令米万钟就“自悬高价,殆十目罗之”。在南都(即南京),夫子庙桃叶渡、雨花台的石市异常活跃。有以石比玉抬高行情的,有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不一而逐。“寸许石子,索价每以两许”令人咋舌。一如孙国敉所描述:“噫,一石子显晦也有时也”。
周恩来总理曾经收藏雨花石,南京梅园新村依然陈列着周恩来总理当年保藏的雨花石;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1991年10月来江苏时,观赏了雨花石,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曾赏玩雨花石,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运动员将雨花石作为中国的象征永久存在汉城。
如今中国及国外赏玩、收藏雨花石的人越来越多,它已成为馈赠来宾、亲友的高档礼品,雨花石风光无限。雨花石以晶莹玉润的质地美、钟灵毓秀的形态美、瑰丽璀璨的色彩美、莫测变幻的纹理美、匪夷所思的呈像美以及神韵天成的意境美,奠定了其在观赏石中独特的地位与价值,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鉴于雨花石如此之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拍摄了专题纪录片《雨花石》,1994年4月拍摄完毕后译成了10种外语,用于我国各驻外使馆对外文化宣传及海外有关电视台播放,又一次掀起了“雨花石”热。雨花石生成艰难,收藏亦非易事。它不仅是财力、眼力、毅力和缘分的结合,收藏过程本身,也是对藏石人综合的考验。
人有多深,石有多深;石品反映人品,人品决定石品。只有人石合一,才是藏石者最高的境界。就收藏的艰辛而言,恐怕也只有藏石人自己方能体味了。雨花石得一常品易,得一珍品难,得一精品、绝品,更是难上加难。“一吨黄砂四两石,百吨石中无一珍”,由此可见一斑。
而南京,由于其特有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石文化底蕴,依然是国内乃至国际最大最主要的雨花石集散地和活动中心,比较知名的雨花石交流中心有:清凉山奇石市场,雨花台雨花石博物馆、夫子庙文化市场、中山陵文化市场等。作为雨花石的故乡,南京,喜爱和收藏雨花石的人更是越来越多。自然形成的雨花石,不同于人工制作的工艺品,由于资源的有限和其纯天然的魅力,其收藏的潜力和投资的价值也在迅猛地提升,愿“石中皇后”雨花石这朵奇葩越开越艳。
赏玩意义
雨花石的赏玩活动内容丰富,交流频繁,鉴赏水平大大提高。
1、陈列的器皿和方法极为讲究。要么是古董,要么是官窑制品,大小多少都以不同器皿摆放。
2、命以雅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典籍诗书中寻觅清词丽句,力求名符其“石”。
3、邀友共赏。家有宝物,供于案几,净室焚香,请来好友一起品评,或题名或赋诗,视为乐事。《灵岩石说》载,别驾程克全以“一石奴唱名号以见客”,可惜号多鄙俚,晦涩难懂,一时亦为笑谈。
4、鉴赏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交流增多,渐成共识,上升为理论,指导赏玩。孙国敉便将雨花石分为三等,甲为不等贮之清泉,入手夺目,“此神品也”;乙为必待入水,若助其姿,只能“屈居二乘”;“必假磨琢,及其后天莹澈”者不能“以甲乙论也”。孙的标准扼要明了,于今无异。
5、言为心声,有感而发,留下更多史料。赏石活动的蓬勃发展、经久不衰,必然上升为文化形态,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较之前朝,为雨花石撰文、立谱、绘图、作记、吟诗作赋者不胜枚举。如明《一统志.南京》载:“雨花台石,聚宝山出”;“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征明的诗句“雨花台上雨花干,野色江光入座间”;陆君弼《夏日朱宪昌山人以锦石见贻》;叶誉《观灵岩石子口占六绝》;周晖《金陵琐记》载:“朱孟办获三奇石于聚宝山间……黄鹤山樵王蒙图铭之,宋太守又为作石铭”;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金陵雨花台小马脑,止可充玩耳”;陈眉公《太平清话》载:“五色石子出六合山玛瑙涧中……而负石者之众,此风惟万历甲午始见之”。陈慧祯《秋园杂佩》等等罗列不尽。
鉴别方法
雨花石的欣赏,究用何法,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因人而异,从无定式。归纳起来约有下列数种,概称“雨花八法”。
色彩: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石头里面能看见很多然的形状和颜色,颜色以黄红绿居多。如果能有风景或人的形状在雨花石里面,那么这将是一个价格极高,极为贵的佳品。
形状:雨花石一般以非规则的椭圆型为主,厚度不一。
硬度:雨花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所以硬度较高。
欣赏方法
汲水埋盆
此法为东坡居士井卤、热汤。水需一日一换,换水宜在清晨。宿水染尘,顿扫石趣。
群石配景
将不同色彩、纹理的石子配置成趣,叫“配锦”,也叫“配碗”。其要诀是形要近似,纹、色要间隔。形似,特别是圆形或椭圆形之形,给人以圆润之美。纹、色相间,则给人以缤纷错落之感。书斋供养,可用稍大的盆盂。如配以明清笔洗,更臻雅趣。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藏水平,配置成双碗、四碗、八碗的组石。
迎光透影
有个别石子,照光比浸水更臻妙趣。池澄家中藏一石,粗看只是一朦胧黑影;迎光透视,素衣高髻,竟似李清照端坐石中。迎光之法,选一个器口与石子相若的古董小坛,置石其上,置于窗前,举目可观,饶有别趣。
挂佩祈年
有的雨花石上有一自然生成的圆孔,如用红绳穿扣,佩挂于颈,则有“祈年”之意。
书斋摆谱
明代米万钟任六合县令时,常在书斋摆开“宣德窑器”作盛具,拭几焚香,邀客赏石。赏石分三部曲:先上几盘常品,后由石童一一捧献珍稀,最后自己从袖中亮出一博奇赏的“尤物”,常能震惊四座。
选石握游
清末民初,在南京、上海、天津出现过一个“握游派”。他们仿效米芾“涟水袖石”的遗风,选觅佳石,袖石握游,石不离袖,啸傲园林。所谓“一拳一栗之中,孕千岩万壑之秀”,所谓“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是也。
与石同眠
上世纪30年代,天津王猩酋有与石同眠的雅趣,并谐称为“小殉葬”。他曾有句:“世界正愁人太满,我先钻入石中游。”
与石同归
当年米万钟藏一石如柿。这枚美石与他的至宝“七十二芙蓉砚”一起,做了他的殉葬品。藏石界称此为“大殉葬”。古人此风,当然只可鉴知而不必仿效。
保管方法
南京雨花石虽然精美绝伦,质地坚稳,不易风化和氧化,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埋藏于地下的物品突然重见天日,如果保养不好,灰尘杂质的入侵,还是会对雨花石造成永久的损害。
常规方法:放到有水的盆里、碗里、桶里,置于家中角落、床下、某处。小盒子存放后,放在有锁的地方。
真空保管:装在玉石专用袋子里,存水挤出空气后密封保管。
摄影制图
雨花石制图,往往采取水面上摄影,避开光影的高光点,隔着水面摄影得到雨花石图片后,用软件编辑抠图成为图片。同时还有旱拍法(针对奇巧类)、透板雨花石底下打光摄影法,以及荷塘月色蛐蛐叫原创的.水中立体摄影法、单反偏振镜头旱拍法等。
雨花石制图原则是恢复雨花石真实色彩,而不是制造失真颜色,要用到PHOTOSHOP软件或其他制图软件。
因此,为了保持雨花石的审美特征,不使其变质,采取适当的保管方法还是必要的。
防干防裂
雨花石在自然环境里,保持一定的湿度,有些雨花石中含有水分子,长期处于干燥情况下,会失去游离水分子,表面就可能开裂,尤其是抛光石和蛋白石,干放时间长了,就会开裂。保管时,最好能保持相对湿度。还要防止机械性碰撞,在外力作用下会开裂破损,取放时要小心谨慎。
防酸防碱
雨花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基本上属于中性,它在自然界所处的地质环境,也基本上属于中性。因此,保管环境也要保持中性。偏酸或偏碱,酸碱中的离子就会与雨花石中的色素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使雨花石变质,或腐蚀,或变色。正常情况下的水是中性的,偏酸偏碱的水,对雨花石都有影响。展览时,最好使用蒸馏水,或烧开后的冷却水。
如有可能,在用水前,可用pH试纸测试水的酸碱度,pH值大于7的偏碱,pH值小于7的偏酸。偏碱的稍加些食用白醋;偏酸的稍加些食用碱,调至pH值等于7就可以了。
防热防曝
加热或在强光下曝晒,随着温度的增高,也会改变色素离子的性质,使雨花石变质。保管时要离开热源,也要避免在阳光下曝晒。其他用途 雨花台因多产五彩石子,古称“聚宝山”、“玛瑙岗”。 雨花石并不一定只有观赏的作用,一些没有观赏价值的雨花石在其他方面也有他的价值。
铺路:
用雨花石铺路不仅美观,而且光脚在这条路上走还能起到按摩脚底的作用。
盆景:
在盆景中放一些雨花石不仅能增加美观,也能对盆景的泥土表面起到保护作用。
文学记载
通灵宝玉
红楼梦》第八回,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南京生活,其家族赏玩雨花石,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的原型就是雨花石,此点为国内红楼梦研究学者、奇石界广泛认可,同时雨花石界认为曹雪芹笔下的通灵宝玉,可能是一块雨花石蛋白石或多色丝纹玛瑙雨花石。
自古就把案头摆放一盆各色雨花石,作为书房或把玩的形式,2012年3月,经过荷塘月色蛐蛐叫的研究,总结出观赏雨花石愉悦的奥秘。
1.主观感性阶段
其实就是一个“通灵”动作的开始,一个通灵动作或者活动,从心瘾发作,大脑内激素物质,欲追求快感和重温以前那种赏石时带来的快感(及占有欲,满足欲等),这个准备阶段即为一个赏石通灵活动的准备活动开始,接着是铺开或摆开美石,准备欣赏,这个时候是“通灵活动”三部曲的第一步,即“主观感性阶段”,就是一个人开始满怀冲动,欲望要打开财宝盒子,去重温欣赏自己的财宝,从而用重复多次认知的方式,来确认自己拥有这些财宝(即雨花石),使得自己大脑皮层化学元素得到,获得视觉带来的外界色相之现实满足感,财宝拥有感以及美不胜般的食欲感等等,这个阶段是人大脑中充满欲望,发自性情忙不迭的阶段,称为“主观感性阶段”。
2.微观具象阶段
当我们摆放好雨花石后,开始上前凑近观看,凝神驻足时,这个时候,就是第二个阶段了,这个阶段称为“微观具象阶段”,就是我们调整眼睛焦距,从日常的几米以上的焦距,调整到几十厘米远近观看盆里碗里手里石头的距离,这个时候,我们会集中精神,思想,眼睛会搜索那些,色相纹型图味等石头元素,此时赏石时,呼吸会变慢,变深,犹如在品尝天下美食,一边看,品,联想,一边,轻轻摇摆头部,赞叹,长吁气,默念赞美,握拳等,有时会出现微表情里的倚靠身体动作,这种放松动作,只有在觉得自己安全的情形下才会出现,此时是因为完全放松阶段,眼光在盆里会不停搜索美石的层次,韵律,节奏,色相,纹理等微观(就是细部光影色相)情景,光影带来的美轮美奂,放松眼睛焦距,心情舒展呼吸深且慢,此时状态类似在品尝天下美食,啧啧称奇的同时,会因为视觉色相光影带来的真实拥有感,确认拥有感,占有欲,为此逻辑会传递给大脑皮层确认无误的信号,即这些面前的金银财宝(雨花石),是观看者自己的,千真万确的,从而大脑会得到一种激素的刺激后(类似吃到美食后大脑兴奋的区域),获得愉悦感,这就是占有欲的快乐(俗称七情六欲中的一种欲望),这就是通灵活动的第二个阶段,冥想中的微观具象阶段。
3.宏观抽象阶段
紧接着是通灵活动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联想,憧憬,纵横,浮想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多细部雨花石的观赏,形成联想,憧憬,浮想,思绪放飞等作用,这个阶段正是通灵宝玉雨花石之赏石精华阶段,正是几千年以来,华夏人类认为这个雨花石可以“通灵”的奥妙所在。
此时是第三个阶段,就是“宏观抽象阶段”,就是通过观赏美丽的雨花石,使得看出美石之中的山川,湖泊,人物,情景,花鸟,抽象图案,色彩色阶变换,韵律等,使得观石人能从微观的雨花石方寸之间,一下子联想到大千世界,万千红尘甚至不可思议的太空,灵幻,外太空,或者可以穿越时间,空间感,甚至是沐浴在鸟语花香,阳光缕缕的原始大森林之中,或者是俯卧在北非美丽草原,闭起眼睛,甚至能呼吸到那带有异域植物花香味道,竖起耳朵,居然听到周围大海潮涌拍击岩石礁岸,海浪翻涌的声音,又或者舌尖上能品尝到野外蜜蜂酿的桂花蜜的味道,而这些“通灵”幻想,都是通过联想,浮想,冥想得到的,此时的状态是宏观抽象阶段,所有脑海中出现的幻境,都是通过欣赏美石后的联想,浮想得到的,而这类由于观赏不同美石出现不同联想的虚拟空间,是抽象的,而正是这样的阶段,是造就雨花石,自古被华夏神州文人雅士称为“通灵宝玉”的原因,因为雨花石里,有一部分美石能起到这样神秘的作用。
第三阶段,宏观抽象阶段,是通灵之美,神秘力量的根本。
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人始终认为,雨花石就是通灵宝玉,这个在《红楼梦》中,有记载,古代中国人严谨作风,无信不立,崇尚儒学或道德的年代,人体进入第三阶段通灵过程后,即在抽象思维中徜徉浮想,此时哪怕身边炉子上的开水烧开了,大门敞开进入了小偷,赤身裸体在洗澡被窗外路人偷窥等,往往都会浑然不觉,此时大脑内如同梦境,一种醒着的梦境,俗称“走神,灵魂出窍”等,大脑皮层左脑后上部某个区域,不停活动化学物质激素刺激,不断获得愉悦感后,人处于一种冥想+联想白日梦和美好愿望实现虚拟幻境之中,此时呼吸平缓,轻盈,身体没有动作,往往有倚靠借力支撑身体阶段(目的是用全身血液流向大脑,有助于思索,联想,使得身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保持在相对最低阶段,使得思索力更强,更容易进入幻境,获得刺激后,分泌更多激素后,左脑获得愉悦感)
通灵力来自第三个阶段,就是宏观抽象阶段,此时过程维持的越长,观赏石头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之后会有两种结束方式,一种是缓慢从宏观抽象阶段(冥想联想梦境中)退到微观具象阶段(回到雨花石纹理方寸之间)后,再退回到眼睛转向石头之外的环境,眼睛焦距调整到日常焦距后,一轮通灵赏石活动就结束了,另一种结束的方式是突然戛然而止,被外界声音,事物所干扰或其他原因突然终止后回到日常阶段。
通灵宝玉的三维时间轴线,就是通过观赏通灵宝玉,使人通过通灵宝玉这个载体的连接,获得进入“过去,现在,未来”,即人类的“前世,今生,来世”这就是通灵宝玉的三维轴线,也是时间,空间,时空交汇点三点对应的,通过赏石,联想到远古,现在,未来的幻境,按照观赏者的素质,理解力,解读图案力,想法,石头好坏,摆放方式,赏石间隔时间长短,环境,心情等不同,获得各自不同的赏石愉悦程度,《红楼梦》中贾宝玉,就是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含义就是,贾宝玉在出生之前,就是有前生的,出生后,是今世,死后还有来世,整个红楼梦作品,也充满的世事变迁,今非昔比,如梦如幻的风格,此处不做详细论述。
自古智慧的中国古人,通过观赏雨花石,发现会出现神奇的“通灵”过程,即虚幻冥想阶段,觉得这些美丽的雨花石是不可思议的,是具有神奇魔力的,所以,称它们是通灵宝玉,觉得这些石头,一放到水里,就会花纹毕现,通过观赏它们,能得到联想,甚至梦境,幻境,可以通过方寸之地,“看”到大千世界,看到人类想都无法想到的美丽梦境,在冥想看到幻境的一刻,整个人似乎处在“失魂落魄,魂魄出鞘”的处境,当从赏石活动中“苏醒”后,才感觉到刚才自己魂魄似乎被无形魔力所牵引,魂魄曾经被导入到盆里石头上,似乎看到了横向,纵向,交叉点,前生,今世,来生的幻境。
所以古人认为雨花石具有沟通阴阳界的能力,同时中国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全世界古人都有类似历史),身体腐朽了,但精神不灭,所以,在死后,人的灵魂会轮回或者重生,有三魂七魄,轮回等传说,所以在死后,都会祈祷再生,包挂秦始皇的兵马俑也是为死后皇帝复生做准备的,那么作为中国古代玩石最早的原石崇拜,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76粒“花石子”,即雨花石。在距今6000年前的洪荒时代,这些“花石子”就被人生前赏玩、身后殉葬,有的被放在手边,有的被置于口中,为什么这些雨花石被古人放到嘴里了?就是因为古人发现雨花石赏石时会出现第三阶段,即通灵力,所以它们认为这些宝石,在人死后,含在嘴里,能召唤灵魂,使得灵魂进入死去的人体,使人重生的作用。
中国地质学界和赏石界知名专家学者一致认定,相当一部分雨花石其实就是“玉”,源远流长的“雨花石文化”同时《红楼梦》“通灵宝玉”其实是雨花石,出生在石头城内江宁织造府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了“鲜明莹洁”、五彩晶莹,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等词,与历代文士记叙雨花石诗文中的“凡有五色”、“纹理萦绕石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结成五色、珠玑绚烂、莫可名状”、“体质空透、五色俱备”等语相等同,同时贾宝玉是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寓意着雨花石中的通灵级美石,被贾宝玉含在嘴里,刚出生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前世今生。
对于欲罢不能玩石头上瘾的朋友来说,每次在赏石活动结束后,大脑皮层受到通灵赏石激素的刺激后,就想再次,多次获得这样的愉悦,但同样的石头,会造成视觉审美疲劳,所以要购买,获得更多的雨花石来,加强,重获色相光影刺激后,形成新一轮的通灵过程,这个就是玩石上瘾的原因之一,上瘾严重者,属于“赏石幻影综合症”不严重者,不倾家荡产购买雨花石者不必治疗,严重者有时会突然痊愈(痊愈原因有多种,比如离开收藏石头的环境,出差等),同时有间歇性特征。
在通灵赏石的第三阶段,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强制性思绪紊乱,即“走火入魔”,只要离开赏石环境(比如离开房间或案头石头处),就可以回到正常,同时,就像打算盘高手一样,可以做到手里无算盘心里有算盘,一个算盘高手(可以是几岁的孩童),打算盘水平高级后,可以不要算盘,只是手指在动,眼睛闭起来,虚拟算盘就能算出结果,同样,赏石通灵动作同样能做到虚拟赏石,就是面前无石头,但可以虚拟想像出美石,同样能达到通灵赏石的目的,但此法易造成走火入魔,症状是头疼,长时间无法摆脱循环性大脑皮层刺激源,遇到此情况时,可以用水洗脸等方法,即可去除虚拟冥想幻境。
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惟龚贤也。位居清画坛“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好石之深,爱石之切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相逢顽石亦当拜,顽石无心胜巧人,作客十年魂胆落,归来约与石为邻”。其实他何止归来为邻,及至“归去”也是与石相伴的。龚贤作古时,其友孔尚任亲理丧事,其所藏雨花石“均系上品………皆以为葬,湮灭不传”。呜呼!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相关文集
《新都风物录·雨花石》,堪称雨花石文化史发展至清末民初的最全面的概括。作者莲生在文中记述的三件事尤为使人耳目一新。
其一,明确雨花台市场的存在。此前只《灵岩子石记》载有“余履齿每及雨花、桃叶间,必讨其上乘者……”,“雨花”者应为雨花台,但那时是什么样的市场呢?季节性的?流动性的?简陋的?一家两家?三五十家?难知其详。但此时在“雨花台石子岗之中腰,有筑草房居,门外几列售石子者”,足以证明前来旅游、采石、购石的人也一定不少,故值得在此“筑草房居”,以方便采购且是有利可图的。
其二,首次明确述及平民之辈也有爱石藏石者。明万历时是“贫者采卖以自给”,“贫士献琛,恐误厚直”,而今有“江宁织造衙门茶役李升藏一石,轻易不示人。一日为债追逋,出于万不得已,乃含泪割爱而求焉”。一衙役爱石且向人“索银三十两”,可以想见当时赏玩气氛之浓和对雨花石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及市场价格的认可程度。
其三,首次详实述及时人作伪的手法、题材、兜售的技巧和上当者茫然不知之态,极为生动传神。有一清末遗老游江南时听说雨花石神奇,便大肆收买,一时石贩尽数推出,门坎几近踏破。所得石中,较“奇”者有梗叶缠蔓的《子孙万代》、色同鹅黄贵品的《南极庆寿》、身首肢爪无一不备的《欧西雪獒》。而一枚《幽春秘戏》的春宫图竟以四十元之代价购得。惜上述“概赝造物也”。今人之作伪有过之而无不及,唯其逐利之心态古今相同。
石头记
一部《石头记》,今人争相说雨花。众所周知,《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一落胎,嘴里便含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甲戌成本第二回),今人以为,此称作“通灵宝玉”的就是雨花石。
理由一:质、色、形、纹类似。《石头记》卷八云: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与史料对雨花石的描述如出一辙。如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载:“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纹理莹茧,后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而自古以来,南京具上述特色的石头惟雨花石与之相近,别无其他。
理由二:作者曹雪芹自幼在南京生活,至十三岁才离开,此后一直爱石咏石画石。祖辈也极为好石。
所以说,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居住长达六十年之久,连他们家掌管的江宁织造府的衙役都爱石藏石,文人雅士上流社会自不待说,而一代文学巨匠是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无所知,而在作品中生造出一个“通灵宝玉”来的。理由3、此玉的背景描写与古诗文对雨花石的描述极为相似。
刘赓尧《雨花石》诗云:“曾听生公来说法,娲皇补天是何年”,《石头记》诗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明.华成漮《咏灵岩石子》云:“君不见女娲补天几千秋,犹有遗石存山丘”,《石头记》诗云:“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事非”,可谓遥相呼应。
如今,江宁织造府西苑遗址——曹雪芹早年生活过的地方,考古发掘出黄石湖石、瓷片、瓦当等遗存,但愿有一天也能出现“通灵宝玉”的生活原型——雨花石,以了却“红迷”、“石迷”们的一段悬念。
乾隆大帝史话
乾隆大帝下江南,赋诗藏石留史话。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帝王也概莫能外。在古城南京,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六十寿辰时,宠孙朱允炆在盘子中用雨花石拼成“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连同一个酷似寿桃的雨花石,作为祝寿之礼和盘托出,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无不称奇,使龙颜大悦。朱允炆称帝后,对雨花石仍情有独钟,内宫案头,时有雨花石作供。如果说这是“野史”,那么清高宗赋诗藏石可是千真万确的。
乾隆帝在位六十一年,曾六次南巡,南京乃必到之地。以雨花台为题的诗便有五首,如《雨花台口号》、《戏题雨花台》等;在莫愁湖畔的景观石上刻有他“顽石莫嗤形貌丑,娲皇曾用补天功”的诗句。一九九二年六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中国观赏石展》展品中,就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乾隆皇帝赏玩过的四枚雨花石。其中一枚龙首毕现,出神入化,令人称奇,且为“真龙天子”所藏,给人印象愈深。
民国文学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列强侵扰、军阀割据、战火连年、社会动荡,却仍然有那么多人眷恋着金陵这片古老的土地,深深地爱着美丽的雨花石,既证明雨花石有着无穷的魅力,更说明人们是多么热爱生活,向往和平。南许北张天津王便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
南许名泽初,别名问石(1897~1980),早年在金陵就职,晚年寓居上海。一生痴爱雨花石,以六十年的心血搜集精品达600枚之多,实属不易。文坛前辈郑逸梅曾为之写《藏奇石的许问石》。沪上同为雨花石收藏家的夏风先生曾写《雨花台下雨花石》,记述应许之邀,亲临许宅赏石的趣事,传为美谈。他“寻雨花石非得具备三个条件:麋鹿一样善跑的腿,逛马路的闲功夫,胜过犹太人的那份耐心”和“四字秘诀:曰色曰形曰纹曰逸”的经验则倍受石界推崇。
天津王即雨花石收藏大家河北雍阳人王猩囚(1876~1948),世称猩翁。天津为主要生活工作地。“数十年荒淫于雨花”并写就《雨花石子记》,科学地提出雨花石因长江而形成的观点,并就雨花石的质、形、色、纹、定名、玩赏、品级、交易等进行全面论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猩囚先生乃北地人氏却爱上南方的雨花石,也可以说是一种缘份,但彼此天各一方,能坚持数十年不改初衷,即使在日寇杀我南京三十万同胞后的一九三九年,仍不忘托人一次次在南京为其采石、购石、邮石,尤其令人感慨不已。
北张曰辂号轮远(1899~1986),与王猩囚同乡,与郑逸梅交往亦深。在天津南开中学时与周恩来总理同为国文老师张皞如先生的得意学生。幼年在家乡由于受猩囚先生的影响,对雨花石产生极大的兴趣,后被保送金陵大学,惜因水土不服改转北法术律系。但对雨花石一往情深,虽身处燕北,关山多阻,仍利用各种机遇,终身不辍,存石三千余枚,并矢志为藏石立谱。
一九七九年,为了使自己毕生精心收藏的雨花石珍品,能够供更多的人研究、欣赏,更好的得以保存,他毅然割爱,倾箧捐献给地质部北京地质博物馆,其胸襟之豁达、气节之高尚,令人敬仰。张轮远先生曾自撰联语“曾拥图书逾万卷,幸随顽石共千秋”,托吴郡哈佩先生书写悬于室中,可谓是其一生的写照。
一九四八年,张轮远先生所著《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问世,是为二十一世纪雨花石界一大幸事,堪称第一部系统研究雨花石的理论专著,填补了鉴赏、研究雨花石的空白。此谱集雨花石文化发展史之大成,凡前人涉及的有价值之内容无一遗漏,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比之前人,更有长足的进展。此谱在对神妙诸石“目察心摹”的基础上,立论尽依科学方法,参考哲学、审美、心理、物理、矿物、及考古诸家折中之说,终开科学系统研究雨花石之先河。一九八二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再版,一九九三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辑入《古玩文化丛书.说石》中,可以想见此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今石城雨花石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册,研读活用者不在少数。
民国期间因诸多社会原因,雨花石资源极为匮乏。日寇占据时,石市萧条,往往“只一家售石者”,而“事变前,金陵城内贩石者数十家”。对于雨花石的赏玩者、研究者来说,这个时代是不幸的。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可扼制的。他们无畏艰险,逆流而上,在焊接这段石史的链条上点击出耀眼的火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令人欣慰。捧读他们的著述,诚如分担这段沉重的历史,心中溢满感激,也为之骄傲。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充满神奇、欣喜、典雅、礼赞,又何尝没有凄风、苦雨、泥泞、酸楚和充满期盼呢?
走进新时代
新中国建立后,雨花石赏玩活动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掀起了雨花石史上的第二次热潮。
一、雨花石赏玩队伍日益扩大,整体素质大为提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天独厚的南京人对既有“革命精神”象征,又充满美感的雨花石更是珍爱有加。自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以来,雨花石爱好者、收藏者日益增多,工农商学兵行行皆有,乃至国内境外的爱好者也大有人在。
韩国友人张俊宁在南京留学三年,归国时行李中最多、最重的便是雨花石。台湾朋友邱信明先生来南京后,很快就喜欢上雨花石,一如当年东坡先生“一履斯土”而遇齐安石子也。十年下来,投资不下百万,独居一寓,四处皆石,俨然一座宝库,铁定执“石”不悟了。
在众多的爱好者、收藏家中,著书、作文、讴歌、研究者比比皆是,彰显者有刘水著《雨花石鉴赏》、池澄著《雨花石谱》等,均有诸多新意,开卷悟读,裨益自增。加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照相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雨花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雨花石量大质优品位高。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上了快车道,建筑用砂石需求旺盛,加之电力、机械的利用,在采沙掘石的同时,其副产品雨花石也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让爱好者、收藏家们欢欣鼓舞,既庆石头多,亦恨银子少,追求永无止境。倘若走进他们家中,坛坛罐罐,大橱小柜,目之所及尽是雨花石,即使墙壁上、匾额中也是雨花石的放大图片抑或还有某个书画名家为其藏石而作的丹青墨宝。如将藏品陈列起来,便是一个地道的私家藏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
三、雨花石市场遍及城乡。明.姜二酉《灵岩子石记》云:“灵岩子石……出六合灵岩山之涧中,而聚于金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合的乡民还是夜半过江到南京玉器厂排队卖石。可此后由于长江大桥建成交通逐渐便利,市场需求趋旺,玩家欲望增强,不待石农进城,纷纷前往六合、仪征产地,采购觅宝。一如明万历年“蜂涌蚁聚”之盛况。在乡村,往往一家就是一个工厂、一爿铺子。在城市,凡游人足及之处,就有雨花石销售,价格由一元一把至成百上千数万元不等。究竟有多少人从事雨花石的采集、经营难以估算。雨花石带着她的美好、带着古城的祝福,走进了千家万户,遍及五洲四海。
四、形成产业,出现不同性质的组织形式。在乡村最早出现的是集体砂矿,个体抛光作坊;在六合城镇有集体性质的雨花石工艺厂。厂家、公司很多,但90%以上都为私营性质。一九八四年南京建立社团性质的雨花石协会;一九八九年在南京雨花台建成南京雨花石博物馆,二零零零年由刘水、丁凤龙发起建立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所,下属两个雨花奇石展览馆;在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台湾、广东等地还有为数众多的私人藏馆。无论是何种形式,它们都为弘扬雨花石文化,推动雨花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五、雨花石文化与经济联姻,与“对外”挂钩结出丰硕成果。自一九九九年开始,南京每年举办一届雨花石文化艺术节,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雨花石文化,而且作为南京的“形象大使”,雨花石已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提高了南京的知名度,推动了南京的对外交流,为南京的现代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了贡献。
雨花石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未有穷期,凡挚爱雨花石的人,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将前赴后继,不辜负前贤,不愧对后人,坚持弘扬雨花石文化,让雨花石这颗明珠永远在古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2:14
目录
概述
化学成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