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饲养模式采用全
封闭式管理,有严格的
疫病防治措施,科学的管理规程,较之农户
散养,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且基本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和季节的影响,有利于周年不断地生产,从而稳定地供应市场;集约化养殖还从选种、
饲料、
兽药、
机械等投入品供应,到饲养、防疫、加工、贮运、包装、销售,各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考虑到我国众多人口对畜禽食品需求的巨大压力,都必须进一步推行集约化饲养模式。
饲养管理
空怀母猪 (非哺乳) 的饲养管理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是按均衡生产原则完成每个生产节律的配种计划;促使断奶母猪在第一情期内90%及以上发情配种;饲喂泌乳母猪料。
饲养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a配种原则:小 (1~2胎龄) 配晚, 老 (7胎龄以上) 配早, 中 (3~6胎龄) 配中间;最佳时间:呆立反射。
b每头母猪喂料量为2 kg/d~2.5 kg/d, 1~2次/d (喂料量应该视体况及断奶后的天数而定、逐渐增加) 。
c猪舍最适宜的温度为19℃~22℃;保持栏舍干爽卫生及空气质量新鲜等。
d保证提供足够、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配种后至分娩阶段)
怀孕母猪的管理目标是安胎保胎、调整到最佳的体况、促进乳腺发育, 为哺乳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胎儿出生重 (1.4 kg~1.5 kg) 。
根据现代规模化养猪的生产阶段及母猪整个孕期体况 (体况评分标准见图1) 和母猪乳腺及胎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与规律 (图2、图3、图4) , 将母猪的怀孕期分为怀孕前期、怀孕中期和怀孕后期。
怀孕前期 (配种后0~30 d)
a配种后0~14 d喂料量为:每天1.6 kg/头~1.8 kg/头, 1~2次/d。
b配种后15 d~30 d, 每头母猪喂料量2 kg/d~2.2 kg/d, 1~2次/d。
c保证提供足够、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怀孕中期 (31 d~90 d)
⑴每头母猪喂料量2.0 kg/d~2.5 kg/d, 1次/d~2次/d。
⑵调整膘情期 (31 d~70 d) :在此期间, 要根据猪群的体况评分值 (肥瘦) 、胎次 (后备母猪) 进行适当的喂料量调整 (过肥的适当减料, 后备母猪和体况偏瘦的经产母猪进行适当补料, 每头0.5 kg/d, 直到把体况调整到3~4分在右即可;安胎 (胎儿死亡的第二高峰) 。
怀孕后期 (91 d~110 d)
⑴母猪喂料量2.5 kg/d~3.5 kg/d (根据时间逐渐增加) , 2次/d, 进行攻胎 (出生重, 出生胎重) ;
⑵分娩前3 d开始逐渐减料 (每天每头减1 kg, 直到分娩当天不喂料) 。
⑶保证提供足够、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分娩至断奶)
哺乳母猪的目标与任务是顺利生产, 让母猪尽快从产后疲劳中恢复, 提高采食量、奶水的质量, 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及断奶重等。
其饲养管理遵照以下原则和要求进行:
⑴产房采取独立生产单元的分娩车间, 采取“全进全出”制。
⑵产房空栏后, 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原则上清洗消毒净化一周后才能重新进猪。
⑶母猪产前一周赶到产房。进产房前, 须先将母猪全身彻底冲洗消毒及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⑷做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工作 (猪舍温度决定猪群健康) , 保持栏舍干爽卫生及空气质量新鲜等 (产房最适宜温度20℃~22℃, 保温箱气候环境最适宜温度29℃~33℃;湿度65%~75%;哺乳期间杜绝冲洗产栏和母猪及仔猪) 。
⑸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保健工作, 以预防仔猪下痢等。
⑹根据哺乳母猪体况、泌乳情况、带仔数等具体情况精细化地饲喂泌乳母猪料。
⑺控制母猪产程在5 h内, 必要时实施助产, 超过6 h仔猪死亡率翻倍。
⑻母猪分娩当天不喂料, 如有剩料, 应把剩料清除;产仔第2天投料1 kg~1.5 kg, 第3天2 kg, 之后按每天0.5 kg递增 (以哺乳10头计, 每增加哺乳1头仔猪, 每天母猪饲喂量增加0.5 kg) , 直至母猪能吃多少就喂多少 (6 kg/d~8 kg/d) 。2次/d (夏季气温高, 母猪的食欲差, 喂料次数可增至3次。剩料必须清出, 绝对不允许母猪采食变质的饲料) 。断奶前3 d开始减料, 每天每头减1.5 kg~2 kg, 直到断奶当天不喂料, 如有剩料, 应把剩料清除。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 决定断奶仔猪的体重 (成正相关) 。
⑼保证提供足够、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动物保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从传统散养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集约化养殖在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环境控制、饲料转化率、生产效率、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规模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养殖业的集约化经营大大丰富了产品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畜禽养殖综合效益的显著提高。
畜禽养殖
集约化经营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生产的外部性效应日益凸显:例如养殖场
动物疫病频发、动物健康水平低下、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集约化养殖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导致畜禽产品品质的下降,最终影响人民的健康,因此提出动物保健的概念。
动物保健,英文Animal Health,简单说就是保护动物的健康,因此所有促进动物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动物保健。即人类为确保动物健康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机构设施、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及与动物保健有关的日常事务。动物保健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动物身体健康,使动物在健康状态下发挥各种生理行为,从而提升饲养动物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动物保健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个大课题。它涵盖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卫生消毒、饲养管理、防疫防病等各个环节。
动物保健计划制定需要根据实际养殖情况而确定。首先要根据动物饲养的数量、密度、管理水平、疾病状况等确定动物保健的技术指标;其次诊断动物的疾病按技术和经济标准确定各种疾病的重要性次序,启用合适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第三保健计划应对生产进行全面监控。
如何做好动物保健,应该从源头开始。第一首选要给动物选择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简单来讲就是空间适宜,通风良好,活动范围适中,周围环境相对安静。这是大环境,小环境就是圈舍内温度适宜,光照充足,能满足畜禽的需要。
第二就是保证饲料和饮水安全。饲料安全和饮水安全是在动物保健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动物生产过程中每一天都离不开饲料,饲料中的能量、蛋白、氨基酸是决定动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没有水,动物无法存活。一旦饲料品质得不到保证,动物的健康自然无法得到保证。目前导致饲料安全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农药及废弃物污染;重金属超标;
微生物污染;药物添加剂的滥用;激素的残留问题;转基因饲料安全问题等。应该保证动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充足、洁净的饮水,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保证水质的安全。
第三是就是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根据不同动物、不同季节、不同日龄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案,管理不能随心所欲,要按照订好的方案认真执行。
第四就是防病治病。随着
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最基本的营养需求已越来越清楚的被饲养者所把握,但随着对动物产品总量的片面追求,人工饲养环境与动物天性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加剧扩大的差异所产生的应激导致疾病频发。因此疾病预防与治疗也是动物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疾病主要从预防接种和药物添加剂两方面入手。要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减少流行疾病的发生。同时配合
饲料添加剂,改善日粮质量,促进动物生长繁殖、防止疾病、保障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等功能。药物使用随着食品安全的重视,会相对减少。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慎之又慎,2015年农业部发布公告:认为
洛美沙星、
培氟沙星、
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酯及其各种制剂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根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我部决定在食品动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4种兽药,撤销相关兽药产品
批准文号。抗生素的禁用,为中兽药打开了一个大门:中兽药取之于天然,具有低毒、低残留、高用药安全性、天然多功能性等优点,成为当今医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性要求及关注愈来愈高,而化学药品长期使用所导致的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实践表明,在休药期用中兽药、中长期使用具有低毒副作用的中兽药可有效降低体内的药物残留,同时还能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当然
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等产品也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多作用,值得我们关注。
集约化养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大力发展集约化养殖的同时,动物保健可以为集约化养殖提供有力保障,降低集约化养殖的弊病发生,从而使集约化养殖获得更大的收益。
集成技术
我国蛋鸡养殖现状综述
当前在我国的畜牧生产中, 小规模的散养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种养殖模式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比如生产方式粗放、信息落后、卫生防疫条件差、标准化水平低、良种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 这就导致了我国尽管是鸡蛋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并不是鸡蛋生产强国。当前,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主要采用的就是大规模、集约化的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水产养殖方面, 由于其具有现在广受人们所关注的环保、绿色、健康的特点, 而成为行业的流行话题, 目前这种集约化养殖的思想正在逐步向蛋鸡养殖领域扩散, 很多学者对这一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具有突破性的研究, 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议:赵华对中国散养鸡的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提出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地貌特征, 比如丘陵、林地等, 建立自然健康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健康养殖模式;黄炎坤则针对目前中国蛋鸡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众多突出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六项生产管理标准加以应对;王茂增则就蛋鸡的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提出了规模化养殖园区的思想, 并对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控制技术的制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所有的这些尝试都已经证明, 在中国蛋鸡的集约化养殖集成技术已经成为中国蛋鸡健康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出路和主要对策。
目前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蛋鸡养殖国, 如何处理鸡粪已经成为蛋鸡养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也是蛋鸡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亟须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建设完善过程中, 这就导致很多的企业和蛋鸡养殖户忽视了对这一方面问题的重视, 同时就技术层面而言, 我国现有的鸡粪处理技术还不成熟, 这就导致鸡粪对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鸡粪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1、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鸡粪通过地表径流, 比如下雨天经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水渠最终汇入河流湖泊等, 导致水体的氮、磷等元素超标, 水体过富养化, 有机质大量滋生, 污染了水体、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影响了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使水体变绿、发臭;第2、鸡粪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这主要表现在粪便里的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 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带有刺激性的气体以及一些携带大量致病菌的粉尘等, 这些粉尘会随着空气流动, 从而对相当大的一片区域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近几年来大家谈之色变的“禽流感”的主要成因中也有鸡粪的影子;再次, 有的农户为了充分利用农家肥, 将鸡粪施于田地当中, 以期望增加土壤营养与肥力, 但是由于蛋鸡的粪便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钠元素和钾元素, 如果直接用于农田, 蛋鸡粪便当中所存在过量的钠和钾会造成土壤的微孔减少, 土壤的通透性降低, 长此以往, 会使土壤的肥力减退, 农作物产量下降, 并且最终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