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是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原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年7月4日批准,文号“陕科计发(1997)69号”。依托单位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李新岗研究员为主任。
概况
依托单位通过学校和国家林业局实验室建设资金,以及地方有关红枣基地县的合作开发资金,项目经费合计约300万元,投入“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装备了枣组织培养实验室、样品测试实验室等,加大了实验室和研究投入,促进了我省红枣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在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购置了组织培养接种用的双人
超净工作台、自动灭菌锅,以及植物样品粉碎机、压力消解器、GTA—96自动注射器等仪器设备,装备了红枣组织培养实验室和样品测试实验室,目前各类仪器、设备运行正常。依托单位在政策、人员和实验室配备、项目倾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各种保障措施上给予保障,有效地保证了“红枣研究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
研究内容
依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林学院及相关学院的红枣科技人员为主,并吸收省内有关专家,成立了“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设立了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区域规划与良种选育”、“无公害栽培”、“储藏保鲜与加工”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并确定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通过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支撑研究中心的发展。通过执行项目,培养人才;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促进人才交流,事业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陕西及西北地区红枣产业的发展。
运行情况
1.科研项目,近年来,红枣中心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攻关课题、国家林业局课题、陕西省课题等十多项,总经费近300万元。
2.获奖情况,该中心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其中省部二等奖4项,省级三等奖5项;获得国家科技部奖励4次,1项成果科技部杰出贡献奖。
3.科技论文,出版的图书5部,1997年10月“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它们分别代表良种选育研究;优生区及区域产业研究;抗裂性研究;组织培养及快繁;栽培技术研究;采后生理、贮藏保鲜与加工等6个方面,这也正是陕西红枣研究的特色所在,并在全国树立起自己的地位,成为我国红枣研究中一支很有权威的团队。
4.人才培养和开放共享,通过开放、流动、合作等方式,增加人才培养的活力。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快人才培养及学历教育的步子,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人。同时,使50%的实验室固定人员达到硕士以上学历。
运行机制
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为加强研究中心的学术领导,吸收省内有关专家,成立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仪器设备能高效、正常运转;技术依托单位对实验室高效运转给予了大力支持。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合作”的运行机制,积极承担国家、省部及各类科研课题,与国内外、省内外及大专院校之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机构特色
红枣中心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应用研究和服务于产业发展,特别是在良种选育、优质丰产栽培、红枣干制与加工、鲜枣贮藏保鲜等方面在全国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今后在继续发扬这一特色的基础上,开展基础领域的研究。力争在5到7年内,将该研究中心办成特色鲜明、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研究中心。其发展规划和目标是:
中期目标:确定陕西及西北枣区的良种结构,选育出红枣良种3~5个,1~2个通过国审;各项配套的产业化技术先进实用,加工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企业广泛应用,科技对红枣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研究中心”的科技水平和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长期目标:选育良种3~5个,产业化配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达70%以上;“研究中心”的科技水平和整体实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