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1958年10月~2014年10月30日),生于太原市,1982年执教于
河北师大中文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新诗评论》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诗学、比较诗学、
现代西方哲学。
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燕山大学人文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兼职教授。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7年4—5月,应
纽约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弗里曼讲席邀请赴美讲学。在美期间,还应
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加州大学东亚系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和双语诗歌朗诵。
学术研究主攻现代诗学。所出版专著和论文,力图探索和建构跨文化语境的现代诗学体系,其中,以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泛修辞学批评的有效结合,引起汉语诗界的关注,建立了自己的诗学体系。此外,还以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更新和带动了国内“解诗学方法论的转型”。
6.谈
杨牧之《佛罗伦萨在哪里》 2003.7. 23 光明日报
1993年获
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
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获“河北十佳青年作家”称号,1995年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2000年获《作家》“最佳诗歌奖”。2004年《热爱,是的》获河北省政府第十届“文艺振兴奖”。2005年《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获国家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8年,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