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联寿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科学专家
陈联寿,1934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舟山定海,大气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0年,陈联寿毕业于定海县立初级中学(现浙江省舟山中学), 1952年,毕业于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中。1953年,考入南京大学气象学系。
1957年,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央气象台工作。
1980年,应William Gray教授邀请,于1982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系从事热带气旋科学研究。
1984年,回国后继续从事台风研究,并先后任中央气象台台长、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91年6月25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末陈联寿担任第一副院长。
1993年3月,出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至1996年12月)。
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2024年11月,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联寿长期以来他对台风做了系统性和开拓性研究并长期从事和负责全国范围天气预报和警报的制作和发布;主持、设计并合作完成了预报会商室现代化业务系统和电视天气预报动态显示业务系统,均投入业务应用,对国家防灾作出了贡献。90年代担任国家攀登B计划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上高原指挥并与课题组一道成功完成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他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台风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和面上基金多项,论著丰硕。
热带气旋研究
陈联寿对热带气旋作了系统性和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台风机理的新事实,得出了台风非对称结构对其运动影响等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创导性和应用性。
台风研究
陈联寿对国内和国际台风研究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是中国台风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台风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课题主持人,研究得出台风突变的理论观点预报效果好。
197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西太平洋台风概论》,填补国内空白,引起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美国港台等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和重视。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陈联寿还担任国家攀登B计划工程与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项目(TIPEX)首席科学家。1998年上高原指挥和实施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首次获得高原从西到东三站系统、优质的高原大气边界层宝贵稠密资料,对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及其影响的基础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试验等四大科学试验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天气预报警报研究
陈联寿长期负责全国范围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制作和发布,对减轻国家自然灾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并设计了全国电视天气预报动态显示业务系统,开创了把计算机制作的天气预报警报图象搬上电视屏幕的先河,在中国是一项社会影响很大的创新,收视率高达5亿,全国气象部门推广,对减轻国家台风、暴雨、寒潮等自然灾害和森林火灾的损失作出重大贡献,台风业务获WMO台风委员会集体减灾奖。他还开创了天气预报会商室的现代化技术改造,使其首次具有资料图像检索,加工处理和分发的功能,已普及全国气象台站,改变了中国天气预报环境和方式落后的传统格局。
陈联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
截至2012年,陈联寿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出版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10多部,主编论文集4册,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
人才培养
截至2016年,陈联寿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原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培养学生,已培养博士生10多名、硕士生10多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陈联寿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联寿是中国台风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在热带气旋预报和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第10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评)
参考资料
院概况> 历任主要领导.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3 20:5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