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风(1935年7月26日~2021年11月29日),原名陈啸风,乳名阿瑛,
粤剧表演艺术家,
广东东莞人。出身粤剧世家。1946年,开始在香港的戏班担任小生。20世纪50年代初跟随戏班远赴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表演。1952年回广州,参加粤剧改革工作,担任省、市属专业粤剧团体主要演员,创立“风腔”成为当今粤剧主要唱腔流派之一。表演戏路宽广、文武兼备、俊逸潇洒、传神逼真。与红线女、林锦屏等粤剧名家合作主演《昭君公主》、《朱弁回朝》、《绣襦记》、《粤海忠魂》等名剧,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舞台人物,深受欢迎。
人物经历
陈笑风他自创“风腔”,被称为“天皇小生”。陈笑风出身自粤剧世家,父亲为著名编剧家兼电影编导
陈天纵,曾编写马师曾的戏宝《贼王子》、《冷面皇夫》等剧本。陈笑风年少时候在广东大学念土本工程系,后来才他父亲所主持的歌坛任音乐员。不久转学粤剧表演。1944年,得到了男花旦吴惜衣的赏识。1946年,开始在香港的戏班担任小生。50年代,他曾经跟随戏班远赴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表演。
在新加坡表演的时候认识了他太太
梁瑞冰-名伶“奔纲冰”。后来,他带他的妹妹陈小茶加入粤剧成为花旦,也跟妹妹陈小华合组戏班。
他的首本戏有《山伯临终》《大漠英雄》《王大儒供状》《刺目劝夫》《胡二卖仔》《人面桃花》《枇杷门巷》《梁祝恨史》《红楼梦》之“宝玉与黛玉”等等。他收徒谨慎,只公开承认收了
郑少秋一人为徒。1986年退休,移居美国纽约。
2006年,他更与广东省政协、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主办、
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文化局合作制作《优秀粤剧粤曲艺术大观》之“陈笑风专辑”。
人物逝世
2021年11月29日23时19分,陈笑风在广州红十字会医院逝世,享年98岁。陈笑风的追悼会将在12月10日举行。
主要作品
陈笑风作品
经典名曲:卡拉OK1陈笑风原人原唱[1VCD]
所属类别:戏曲小品大陆影剧VCD碟盒
出品:广东大拇指影音有限公司
ISRCCN-D17-02-543-00/V.J8
剧集1
演员:陈笑风
字幕:中文
介质:VCD
产地:中国大陆
内容简介:陈笑风杰出
粤剧表演艺术家,风腔艺术创始人,风腔--好听又好味,如醇香的美酒令人陶醉,已成为人们传唱的典范……
2、宝玉哭晴文 陈笑风
3、六号门之胡二卖仔 陈笑风 陈绮绮
获奖记录
1978年,凭《粤海忠魂》中周锋一角获广东省专业文艺汇演演出奖。
1981年获广东粤剧“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2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
2015年12月7日,获第二届广东文艺
终身成就奖。
人物评价
饮誉海内外
陈笑风系饮誉海内外嘅著名
粤剧表演艺术家,佢演出咗好多著名剧目《朱弁回朝》《六号门》《大漠英雄》《梁祝恨史》等,从初出茅庐到耄耋之年,从艺半个世纪以嚟,佢用数百出粤剧大戏成就咗“天王小生”嘅美誉,喺舞台上塑造咗各种个性鲜明嘅人物形象,畀观众留低深刻印象。佢开创嘅“风腔”流派,为粤剧艺术留低咗宝贵嘅财富。
讲到“风腔”嘅特点,陈笑风话:“风腔”主要体现喺发口上边,唱嘅时候要控制音色,吐字咬字同形腔嘅时候,要有字重于腔嘅习惯,唱腔系从弱到强再到弱嘅唱法,气息要控制得收放自如,易学难精哦。
陈笑风作品
陈笑风原名陈拔英,生于1925年,父亲是薛马时代的著名编剧家
陈天纵。少年时代于广州攻读土木工程,后投身
梨园,专攻
文武生几年间当上正印,名声大嘈。他长期于国内剧团工作,演出了很多著名剧目如《朱弁回朝》
《六号门》等。演出着重人物内心感情和性格的细腻刻画,一步一指,一个关目,一个做手,都能表现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和处境,且恰到好处。他的唱腔更共鸣和谐,悦耳动听,演唱讲求与剧情配合,能随剧中人的思想感情转变作出变化,投入真挚。陈笑风曾担任广东
粤剧院一、二、三团、广州粤剧团的正、副团长,又对院中演员作出不少教导,帮助培育新人。他还能导演粤剧,设计唱腔,真是一位粤剧宗师。 陈笑风身穿一件银色长衫,围了条白颈巾,穿一双黑皮鞋,
精神焕发地行到台中央。他说自一九九二年开始,已为香港灵实基督教协会做了无数慈善经费筹募工作。他经常到灵实的不同服务单位,探望老人,为他们带来温暖。他又和名伶
盖鸣晖、
陈好逑、
林锦屏、
倪惠英、
曹秀琴等灌唱片,为灵实基督教协会筹钱。这几年,他走遍欧洲各大城市,在当地向侨胞推介灵实的慈善服务,并以演唱来呼吁募捐,帮助灵实医院运作,可谓极热心于服务社会。司仪在介绍陈笑风时,说道他今天是捱着腰骨痛来演出。我想这是温哥华湿寒天气所做成的。我也在想,为什么他要捱着腰骨痛来演出。为什么一个七十多岁的长者,不坐在家看电视,打牌,休息,要跑出来,跑过一个太平洋来演出。为什么一个大老倌,要放下大老倌的尊严地位,四出为大众服务。这全因一个爱心,不计报酬为社会服务。
陈笑风演唱《山伯临终》。《山伯临终》是陈笑风的首本,演唱起来一定驾轻就熟。一阵开幕锣鼓,只见身穿银色长衫的他,带着较沉实的步伐,面露悲伤而绝望的神情,一步步的往台中走去,充分表现出
梁山伯在剧中悲伤但无奈的心情。刚走到台中央的梁山伯,挪右脚往前轻轻地踏了一步,就是这一步,潇洒、爽快而沉实的一步,和锣鼓“查”的一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准得无可在准。这一踏看来是轻描淡写、自然非常,实是藏着五十多年的舞台功架,无数舞台经验累积而成的一踏。再往前踏了两步,锣鼓打完了。梁山伯右手轻握拳放在鼻子前伤感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起唱打引:“人世无缘同到老,楼台一别两吞声、、、、、[反线二王板面]:泪似廉外雨,点滴到天明。空房冷冰冰,山伯孤零零。刻骨相思唯有病,一腔恨怨解不胜。梁兄唤你千声不应。[反线二王]:好同窗、、、、、
回味无穷
他唱得委婉动听,顿挫分明,而且声随情转,好象唱到“选婿重金龟”一句,他加重了用气,显出
梁山伯的愤;“拒婚嫌薄聘”时他收紧一点声线,表现出梁山伯的怨。他不会用“打拆锣”的声或尖声高音去表达愤怨,因为梁山伯的形象是文书生,不是什么大汉,虽愤也不会发出什么火,他要演的,我想是想发火但又发不出,很快又被从心涌出的与祝英台有缘无份的悲哀所掩盖,开始觉得无奈“争无计眼看马家郎、、、”,空有线坠和绣帕,渐渐变成了绝望。最精彩是尾段:从骂、恨、哭、到一写而绝命,陈笑风都能在唱腔上充分的表现出来,所以我觉得他表演的很好很好。陈笑风这次演唱十分投入,在唱到中段,已开始悲伤得要哭一样。唱到“二流”时,他要拿出手巾擦鼻涕。在最后写诗时,他利用锣鼓时间背转身来抹眼泪,真是投入。一曲唱罢,令人回味无穷。
陈笑风和白雪红合唱《朱弁回朝》之寒江伤别。这对殿堂级的组合真是难得。陈笑风的演唱风格跟方才演唱《山伯临终》时又是另一种了。他一开腔就时爽朗精神,荡气回肠,现出了能尝回国之愿的兴奋。自诉心底话到后来转为难舍宫主,到忍痛与宫主结为兄妹,两位都于唱腔和表情上表达得很清晰,投入。曲的尾声,一曲《江河水》,诉尽他俩矛盾复杂的情思。这是在听过
任白录音的《李后主去国归降》以后,另一首用“震撼”两字来形容的歌曲。陈笑风先生的表演艺术让人尊敬,同时他的善心也一样使人尊敬。
个人演出
舞台上嘅天鹅绒幕布徐徐拉开,观众席鸦雀无声,“风腔”艺术专场《山伯临终》开始嘞。
一阵开场锣鼓,只见身着白色
海青,头扎白布水发嘅
梁山伯,迈住沉实嘅步伐,面露悲伤而绝望嘅神情,一步步向台中走去。走到台中,梁山伯挪右脚往前轻轻踏咗一步,身体左右轻摇晃咗一下亮相,同锣鼓“嚓”嘅一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呢一下就交待咗梁山伯重病在身同埋悲愤嘅心情。呢个时候,佢轻反水袖,缓缓啖起唱打引:“人世无缘同到老,楼台一别两吞声……(反线二王板面)泪似廉外雨,点滴到天明。空房冷冰冰,山伯孤零零。刻骨相思唯有病,一腔恨怨解不胜。梁兄唤你千声不应。(反线二王)好同窗……”一个二王长腔,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佢唱得委婉动听,声随情转,顿挫分明。
唱到“选婿重金龟”一句,佢加重咗用气,显示出
梁山伯嘅愤;“拒婚嫌薄聘”时,佢收窄咗声线,用气息嚟处理唱腔,表现出梁山伯嘅怨。啖样处理,比用高亢嘅长腔更能表现人物,更有说服力,更引人同情。因为梁山伯系文弱书生,佢内心悲大于愤,同祝英台有缘无份,面对强权,开始觉得无奈,“争无计眼看马家郎,隔绝了卿卿”。
最精彩系尾段:从骂、恨、哭、到一写而绝命,佢嘅表演由悲泪盈眶到泪如泉涌,双手发抖,脚步跄踉。唱到激动嘅时候,将双水袖向上一扬,一个仰天长叹既造型,将一个文弱书生既无奈表露无遗。“我梁山伯,我梁山伯到死不忘情!”佢唱完呢句,忽然一个转身倒伏床上。舞台上追光灯照住
梁山伯,一幅凄凉临终图呈现眼前……
现场一片寂静,剧终,观众如梦初醒,从悲痛嘅情绪反应过来,抹住泪,用热烈嘅掌声感谢带畀佢哋艺术享受嘅偶像--演梁山伯嘅陈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