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铎
中国工程院院士、皮肤性病学专家
陈洪铎,男,汉族,1933年2月1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共产党、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皮肤性病学专家,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33年2月18日,陈洪铎出生于浙江绍兴。
1950年至195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1月至1983年1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研究室主任。
1979—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留学。
1982年4月,成为中国医科大学教授。
1983年4月至1985年4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4月至1994年4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系主任、院长、教授。
1999年1月,担任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6年,陈洪铎在国际上第一个证实家兔是须癣毛菌的传染源。
1979年,陈洪铎专攻免疫学和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在研究皮肤移植过程中,根据田鼠颊囊和人角膜移植后成活率较高,而两者又都缺少朗格汉斯细胞这一事实,提出这样的设想:移植物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可能对移植物是否被排斥起决定性作用,决心揭开朗格汉斯细胞之谜。经过3000多次动物实验,陈洪铎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和脾脏,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可表达多种免疫功能,并在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此外,陈洪铎在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甲酸促进皮肤光损伤的修复、硬红斑的病因、皮脂腺癌的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获得国际公认。
20世纪80年代,陈洪铎设计制作了中国国内第一台负压吸引表皮移植机,开展了白癜风、浅表脂溢性角化症的临床治疗,陈洪铎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恢复。陈洪铎还带领团队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现温热影响皮肤免疫,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病治疗有效。
学术论著&发明专利
截至2018年7月,陈洪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18篇,其中英文文章264篇,主编、合编及主审著作37部(其中英文专著10部,包括主编2部),有专利22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日本专利1项)。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洪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人才培养
陈洪铎认为,国家的发展寄希望于年轻人,所以对年轻人要严格,首先做人要实事求是,而这也正是做科研必备的品质和素质,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不要弄虚作假。
陈洪铎认为,一个学科的建设资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还认为,学科与学科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截至2018年7月,陈洪铎已培养硕士、博士生共40多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洪铎)他虚怀若谷,宁静致远;他忧国为民,戎马一生;他有着精深的专业造诣和渊博的知识;他对后辈倾囊教诲和倾力提携......大师风范于他,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科学中国人》评)
陈洪铎在皮肤免疫、医学美容及皮肤性病防治方面有高深造诣,在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的研究中,做出了创造性的、有实际价值的贡献。(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评)
陈洪铎是中国著名的皮肤性病学专家,为发展中国医学事业、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言献策,十分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各项咨询学术活动,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为医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评)
参考资料
陈洪铎.中国工程院.
人生点滴.中国院士馆.
陈洪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08: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