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英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分析化学与纳米化学专家
陈春英,女,1969年6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湖北武汉人,分析化学与纳米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9年6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87年,陈春英入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199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博士学位。
1996年11月—1998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8年11月—2006年5月,历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1年9月—2002年10月,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诺贝尔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8年12月起,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21年,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春英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①、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②、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行为的检测方法与机制;③、纳米佐剂与递送系统;④、高效低毒抗肿瘤纳米药物的研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⑤、典型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⑥、核分析与同步辐射技术及组学技术用于生物体系纳米颗粒暴露和效应标志物的研究;⑦、易感人群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的分子毒理学研究等。
陈春英开展纳米蛋白冠分析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在纳米蛋白冠生物体内行为的检测方法与机制、疫苗纳米佐剂与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纳米蛋白冠介导的“纳米材料体内转运—生物转化—生物利用”的测量方法与描述其“体内代谢和转化过程”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并在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载体或疫苗佐剂方面开展应用研究。
陈春英负责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纳米技术国际标准,被ISO和IEC颁布为全球使用的标准方法。
据2023年1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官网显示,陈春英已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美国化学会志(JACS)》《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有29篇入选ESI-TOP1%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被引用4.2万次,H-Index为107(Google学术),2014、2017、2018年分别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全球高引用科学家”,主编中英文专著7部,其主要论著有《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应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安全应用》《金纳米棒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生产与工作场所纳米颗粒暴露监测指南》《纳米材料概论及其标准化》《医用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评价》《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Toxicology of Carbon Nanomaterials》《Nuclear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Metallomics and Metalloproteomics》等。
据2023年1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官网显示,陈春英已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7项,国际授权PCT发明专利1项。
人才培养
陈春英讲授的课程有“纳米能源环境材料”、“纳米生物技术”、“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II”、“纳米生物医学系列讲座”、“纳米生物效应—‘杰青学者论坛’系列讲座”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陈春英的爷爷是一位教授语文、历史和地理的中学教师。老爷子一生喜爱古典诗词,从小鼓励陈春英背诵古诗文。陈春英的父母都是科研工作者,在父母师长的熏陶、栽培下,陈春英的科研之路走得义无反顾。
生活中的陈春英,是一位单纯又有趣的人。读大学的时候,父母给陈春英姐弟俩买了照相机和摄影教材,她逐渐培养起了对摄影的兴趣。由于工作原因,陈春英无法在摄影爱好上投注太多心血,但她还是忙里偷闲,捕捉到了许多美好的瞬间。陈春英的业余爱好多得让人吃惊,音乐、文学、手工、瑜伽……等等。
人物评价
“陈春英是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领域的‘引领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评)
“陈春英是中国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评)
“陈春英在纳米生物界面分析方法及其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评)
“陈春英为阐明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化学与分子机制、探索纳米药物以及安全性评价体系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中国化学会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4:4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