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旦
中国科学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
陈星旦,1927年5月6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27年5月6日,陈星旦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虞唐镇郭门村一户普通人家。
1944年6月,日军攻进湘南,陈星旦和同学逃难到零陵,再度被迫疏散,爬上运伤兵的火车,沿湘桂铁路南行,到桂林却遇上第三次强迫疏散,挤不上南行的火车,与同学失散,步行去湘西,最后辗转到贵阳,在一个汽车修理厂当实习生,才安顿下来。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返回家乡。
1946年7月,考入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理化系,攻读物理专业。
1950年7月,从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即来长春,在东北科学研究所物理研究室(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实习员。
1952年,王大珩到长春创建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53年陈星旦被调到该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57年—195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助理研究员。
1959年—196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谱仪器、大气光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78年—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谱技术研究室主任。
1984年,主持研制出了第一台真空紫外光谱仪
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9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10月,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陈星旦院士工作站”揭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星旦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物理测量方面做过多项中国国内急需的开创性工作。在中国第一次核爆光辐射威力测试中,创造性地提出测量方案及辐射传感、模拟、标定系统。研制的几种光冲量计,在第一次及以后历次大气层核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真空紫射线光学技术。主持研制了光谱光源、标准探测器、光谱仪器、正入射软X射线成像元件和系统。建立了短波光学研究的技术基础。
根据2021年8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站显示,陈星旦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截至2019年10月,陈星旦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先后研制了“三代”滤光片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仪。
截至2021年3月,陈星旦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2008年,陈星旦被授予“首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陈星旦的母亲在生产时因难产去世,父亲在他一岁时因参与大革命而被反对派杀害。他在祖母与叔父的抚养下成长。
人物评价
陈星旦甘于奉献,发挥余热,展现了当代中国老年人的时代风采和良好精神风貌,是名副其实的老有所为楷模。(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评)
陈星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主持长春光机所的学术委员会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对该所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他严于律己,学风严谨,道德高尚,有很高威望。通过半个世纪的科学实践,他已锻炼成为辐射计量、光谱学、光谱技术和短波段光学研究的专家。在光学应用技术的许多领域,有高深的造诣,曾组织领导了多项重大的科研项目,是中国光学界有影响、有威望的著名科学家之一。(湘潭市人民政府评)
陈星旦在50和60年代做过多项当时属中国国内开创性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领域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参考资料
陈星旦大学毕业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2016-10-21
院士工作局看望陈星旦院士.中国科学院.2013-03-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5 18:5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