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1061年—1128年),字晋之,享年68岁。生于福州
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世称“陈贤良”,北宋音乐理论家,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官至
礼部侍郎。
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
绍圣元年(1094)陈旸以布衣身份中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制科入仕。陈旸精于乐律,参加神宗至哲宗时“升之文馆”的《乐书》编纂,后主其事。该书200卷,目录20卷。前95卷摘录《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书有关音乐的文字,为之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论述十二律、五声、八音(乐器)、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对前代和当时的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均有详尽说明。乐器图取自散佚少见的《唐乐图》、《乐法图》、《律书乐图》、《大周正乐》、景佑冯元《乐记》等,可谓当时音乐百科著作。陈旸主张乐以太虚为本,声音律吕以中声为本,而中声又以人心为本,认为古乐之发,中则和,过则淫。反对使用“五声”以外的高低音和变化音,为宋代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
太常博士,迁
秘书省正字。是年,200卷《乐书》稿成,荐升太常丞,进
驾部员外郎,为
讲议司参评礼乐官。
崇宁二年(1103年),《乐书》正式进献宫廷,进鸿胪太常少卿、
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政和初(1111年),“坐言
盐铁利”,忤旨夺职。
政和三年(1113年)回闽。不久平反。卒后入祀乡贤祠。
《乐书》由其后人陈侯歧首刻于庆元六年(1200年);有元至正七年(1347年)福州路儒学赵宗吉刻本、明递修本、清光绪二年(1876年)方睿重刻本,清
乾隆年间被收入《
四库全书》,后亦被
国务院列入《第一批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还著有《礼记讲文》10卷、《孟子解义》14卷、《北郊祀典》30卷。
苏轼(1037年—1101年):【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出自《东坡全集》(钦定四库全书).卷二十九.
奉和陈贤良(第9页)
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杨诚斋序曰:“其书远自唐虞、三代,近逮汉唐、本朝,下逮子史百氏,内自王制,外逮戎索,网罗放失,贯综烦悉,放郑而一之雅,引今而复之古,使人味其论,玩其图,忽乎先王金钟天球之音,粲乎前代鹭羽玉戚之容,後有作者,不必求之於野,证之於杞、宋,而损益可知焉。”】——出自
马端临(约1254年—1340年)《
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卷一百八十六.经籍考十三.(第21页)
陈振孙(1179年—约1261年):【陈氏曰:“秘书省正字三山陈暘撰。建中靖国初进之。为《礼书》陈祥道,其兄也。其书雅、俗、胡部音器、歌舞,下及优伶杂戏,无不备载,博则博矣,未免於秽芜也。暘绍圣初制科,终礼部侍郎。”】——出自
马端临(约1254年—1340年)《
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卷一百八十六.经籍考十三.(第21页)
朱熹(1130年—1200年):“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脱脱(1314年—1356年)、
阿鲁图(—1351年):【陈旸字晋之,福州人。中绍圣
制科,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
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礼部侍郎
赵挺之言,旸所著《乐书》二十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既上,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详礼乐官。魏汉津议乐,用京房二变四清。旸曰:“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四清,乐之蠹也。二变以变宫为君,四清以黄钟清为君。事以时作,固可变也,而君不可变。太簇、大吕、夹钟,或可分也,而黄钟不可分。岂古人所谓尊无二上之旨哉。”时论方右汉津,绌旸议。进鸿胪太常少卿、
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尝坐事夺,已而复之。卒,年六十八。祥道字用之。元祐中,为
太常博士,终秘书省正字。所著《礼书》一百五十卷,与旸《乐书》并行于世。】——出自《
宋史》(钦定四库全书).卷四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陈旸(第26页)
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引证浩博,论辩亦极精审。唐以来,乐书无传者。宋乐书惟《
皇祐新乐图记》及此书存耳。】——出自《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