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2022年3月16日),男,汉族,出生于浙江省
镇海县,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人物生平
1921年10月16日,陈敬熊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
1943年—1947年,在上海
大同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7年—1950年,在
交通大学电讯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
硕士学位。
1950年1月—1952年1月,在北京邮电部研究所工作。
1952年1月—1957年1月,在通讯兵部电信研究所工作。
1957年1月—1965年1月,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所长。
1965年1月—1980年1月,担任七机部二院二十三所副所长。
1980年1月,在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工作。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022年3月16日,陈敬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3月20日,陈敬熊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50年代,在通信兵电子科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期间,陈敬熊为解决军事通信天线的设计问题,开展了地表面波及贴近地面或埋入地下军用短波天线的研究,在没有资料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核实,解决了特殊天线常数、输入阻抗、方向图及传捕特性等系列关键问题,为军事通信天线提供了设计依据并为部队所采用,围绕飞行器上天线的理论与设计问题,陈敬熊从事了电磁波在高速飞行器上绕射的研究,为弹上天线的没计做了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在此期间,他提出麦克斯韦尔方程的直接解法,从而简化了麦克斯韦尔方程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漏项。
20世纪60年代中期,陈敬熊主持了中国第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一一红旗号制导雷达天线的研制工作,仿制完成后,发现天线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产品不符合要求,他为此做了理论分析,并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得出了系统误差是由于“二次本征模”干扰这一结论,他通过改进工艺设计抑制了 “二次本征摸”,这项关键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当时十多个即将报废的天线起死回生, 减少了中国的损失,也为大批量生产高性能天线提供了技术保证,满足了部队的战备急需。
20世纪70年代,陈敬熊参加了天津“715”相控阵雷达会战,负责“102”相控阵达技术抓总,在相控阵天线的研究中,他从麦克斯韦尔方程出发推导出整套天线输入阻抗随扫描角变化的计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弄清了相控阵天线产生盲区的机理是由于天线的输入电导为零所致,而不是Oliner等人提出造成盲区是由于天线的输入电纳为无限大造成的,这项成果为以后的相控阵天线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陈敬熊从事微带天线的研究,做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理论工作,在设计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中提出了一整套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降低天线旁瓣的公式,同时还将Shannon采样公式应用于天线方向图的计算,其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方法,在探地冲击雷达的研究中,根据电磁场理论提出了种提高目标信噪比的方法,使对地 目标探测的效果有了提高。
据2020年4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敬熊有198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电磁理论中的直接法与积分方程法》专著一本,曾在墨尼赫国际博览会展出。
人才培养
陈敬熊在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讲授“电磁波理论”时,因为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陈敬熊自己动手编写了《电磁波理论》。
陈敬熊认为,要让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法解决,于是他开始在二分院倡导并实践“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他鼓励有技术基础的徒弟勇于实践,对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则手把手的教。
陈敬熊对低年级的同学提出了高要求,勉励他们要夯实数理基础,透彻理解物理概念,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尝试新方法,陈敬熊还告诫同学们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勇于思考,勇于反驳。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出生在宁波商贾之家的陈敬熊自小就是个聪明孩子,父亲陈葆珊没有像很多宁波人那样让孩子“学以致商”,而是将子女带到上海,让他们“好好读书,掌握本领,将来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陈敬熊的晚年生活可谓多彩,他喜欢养花,但他家离花鸟市场较远,来回不便,单位同事知道他有这一“癖好”,来看望他时,就会带上几盆,时间一长,阳台上的花就多了起来,如同一个小型苗圃,他喜欢春兰、蝴蝶兰之类的兰科植物,少说也有五六盆。为了养好这些花草,陈敬熊不仅自己琢磨,还向单位大院里的园丁讨教经验。闲来无事,看着这些争奇斗艳的绿叶红花,是陈敬熊晚年的一大乐趣。陈敬熊还喜欢优雅抒情的歌曲,是“金嗓子”周璇和“一代歌后”
邓丽君的粉丝,尤其是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更是让陈敬熊的眼前浮现出中学时期师生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那段峥嵘岁月,陈敬熊爱吃鱼,也爱烹制鱼。
1955年,陈敬熊与夫人常菊芳喜结连理,一直以来,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曾有人问陈敬熊:“这么多年来,您和夫人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一些不愉快的事?”陈敬熊回答:“可以这样讲,基本上没有,至少我对这样的事没有一点印象。我这个人脾气比较急躁,但她的性情很温和,我们互相谅解,所以争吵是从来没有的,更不用说动手,最多是开开玩笑,那样倒是有的。”
人物评价
陈敬熊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科学和航天事业竭尽所能发挥作用,正应了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人民网评)
陈敬熊院士是中国著名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是中国制导雷达天线设计早期开拓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侯萍梅评)
陈敬熊院士在学术上卓有成就,是学界楷模;在思想上追求进步,是党员典范;在工作中甘为人梯,是引路良师。我们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传承奋斗品格。(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 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