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米 ,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做过教师、编辑,当代作家
史铁生的妻子。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她身为残疾人,以顽强的个性、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劳动,参与策划了“
哈佛商学经典”丛书,并责编了《总经理》《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无根据颂》等图书,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已出版随笔集《让“死”活下去》《骰子游戏》,以及长篇小说《女人一思考》等。
陈希米严格按照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的出版方针、政策、法规办事,策划、编辑了大量的优秀图书。身为残疾人,以顽强的个性、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劳动,圆满地完成了社里交给的各项任务。处处以身作则,虽然可以在家看稿,但她坚持天天上班。参与策划了“
哈佛商学经典”丛书,并责编了其中的《总经理》、《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等6部书,责编了《
无根据颂》等4部图书,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2011年11月29日,作为“2011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参演剧目,由
瞿小松作曲兼指挥、龚建东主演、
林兆华导演兼
舞美设计、根据已故作家
史铁生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独幕歌剧《命若琴弦》在
首都剧场上演。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也到场观看。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瞿小松在谢幕时向台下的“大导”林兆华和陈希米致谢,同时表达对史铁生的深深敬意。
残疾与爱情曾被史铁生反复在文章中诉说。他在《爱情的命运》中曾说“二十几岁的年华,毕竟是人生最美妙的季节,是春天。它充满了活力、激情和向往。”“真的,那毕竟是人生最美妙的季节,是春天。当春风吹醒了希望和理想,感情便也像解冻的溪水,潺潺而流了。二十几岁是逃不脱爱情的。” 《爱情的命运》中的主人公小秀儿是不幸的,史铁生也曾经不幸,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地在二十一岁生日的第二天迎来了残疾,从此只能“扶轮问路”了。
上天并非总是让人哭泣的,还有带给人惊喜的一面。史铁生是幸运的,这世界上有一缕目光向这个孤独者投来——从他紧闭的
房门的缝隙间照耀进来了。她就是陈希米。
西北大学并不单单是让史铁生的作品首次变为
铅字,它还为他准备了爱情的种子。史铁生的作品在《希望》发表时,后来成为史铁生妻子的陈希米当时正在
西北大学数学系读书。据同一级历史系的黄敏兰回忆,“当时文科与理科学生交往并不多,但对陈希米来说却是一个例外。她经常跑到我们宿舍聊天,和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成了朋友。这是因为她的知识面广,所以乐于搞‘跨学科’的交流。”
一九八九年,陈希米和史铁生结婚。
姚育明初次见到希米后,感叹“简直是尊右腿轻残的
维纳斯。这个带有音乐之声姓名的太太很年轻、很美丽、很温柔、很明朗,气质仿佛滤过的透明的水,老史兄福分不浅……陈希米做了他的新腿”。好友陈村感慨道:“我永不能忘记的是她的笑,那是天使的笑容。天使的笑,是那种忘忧的笑、忘我的笑、来去自由的笑、让看见的人也喜悦的笑……她常常笑着,灿烂又本分地笑着。有了她的笑,那个凝重的50岁的史铁生再没有装扮
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无疑,把陈希米送到史铁生的身边是上帝对他最好的眷顾。
就这样“只有一条好腿的希米充当了铁生的眼睛和双腿”,直到史铁生生命的最后一刻。据《
南方人物周刊》11年第2期报道,史铁生去世前,陈希米去旁边病房办理史铁生捐献器官手续,希米刚走,史铁生就“全身挣扎,
心电图立刻乱了”,可陈回来一弄,好了,陈再去,史又闹,陈只好把手续拿到病床旁边办,史铁生就“安安静静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爱情的伟大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