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技术专家
陈太一(1921年12月29日—2004年5月6日),江苏省宜兴人,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总参通信部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
人物生平
1921年12月29日,陈太一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1937年,在宜兴精一中学读书。
1938年,考入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现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
1940年春,以同等学历考入大同大学物理系。
1941年春,进入江苏省立第五临时中学工作;同年夏,进入广西大学数理系借读。
1944年,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在贵州大学担任助教。
1946年,从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47年2月,担任广州第六区电信管理局工程师,兼任中山大学副教授。
1951年,担任中南邮电管理局无线电工务科科长。
1952年2月,担任张家口军委工校(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1958年2月,担任西安军事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无线工程系副主任。
196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兼任国防科委第55研究所副所长。
1965年,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的总体论证。
1970年,参与组建第十九研究院,担任第十九研究院技术组长。
1978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总工程师。
1982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1988年,担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5月6日,逝世,享年8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太一在军事通信和指挥自动化方面作了开创性、奠基性工作。坑道通信埋地天线、丛林通信等科研成果,解决了军事通信中的重大问题。1978年提出的“三网一系统”构想,在“七五”、“八五”军事通信科研与型号研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指挥自动化工程中负责体制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领导并研究了前期C3I系统集成中的关键问题。主持半导体战术电台系列、短波单边带系列、长距离海缆通信系统和数字保密通信系统的研制。在卫星通信、数据通信、程控交换、网络管理、通信抗干扰等领域做了大量先导性工作。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太一先后出版《数字传输》《程控用户交换机原理与设计》《综合业务数字网导论》等专著。
人才培养
陈太一编写出信息论系列教材。
陈太一参与创办中国首批军事学硕士点,并主持建立了信息论、无线电波传播和量子电子学三个新专业,为国家及军队培养出众多高精尖人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太一在国防通信网、第一颗人造卫星、通信系统自动化和指挥系统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交通大学评)
陈太一为军队通信的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江苏省宜兴中学评)
陈太一为解放军通信和指挥自动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陈太一同志始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学习并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坎坷,“文革”中虽受到打击迫害,但始终立场坚定,勇于追求并坚持真理;他忠于职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精深的学术造诣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教书育人,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军通信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他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关心群众,是深受大家尊敬的德高望重的导师和益友;他兴趣广泛,情趣高雅,富有人格魅力;他乐观豁达,始终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同病魔斗争的两年多时间里,积极配合治疗,依然在病床上坚持工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胸怀坦荡,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弥留之际还叮嘱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丧事从简,将遗体用于医学解剖造福人类,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和高风亮节。
陈太一同志的不幸逝世,是我国、我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一位慈祥和蔼的长者,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他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而不懈奋斗!(中国工程院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3:1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