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县,隶属云南省
德宏州,位于
中国西南边陲,与
缅甸山水相连,阡陌相连,总面积187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98%,国境线长50.899公里。县城章凤距省府
昆明779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最前端。截至2023年末,陇川县常住人口为190540人。辖5乡4镇1个国营农场,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有
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傈僳族、
德昂族和
回族。
历史沿革
公元前425年,“勐掌”(保山盆地)傣族土目号召傣族各部组建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
哀牢国”),“勐宛”傣族土目加盟“勐达光”(哀牢国)。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置
永昌郡;今陇川属永昌郡哀牢县。
公元77年,“诏达光”(哀牢王)反汉失败后,到怒江以西重组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掸国”)先后在“勐勉”(腾冲)、“勐辣”(盈江)、“勐卯”(瑞丽)、“蒲甘姆”(缅甸中部)建立都城;今陇川属“勐达光”(掸国)。
公元586年,“勐达光”(掸国)被骠人所灭,“勐果占璧”(前果占壁国)组织傣族各部抗击骠人、继承了“勐达光”(掸国)版图;今陇川属“勐果占璧”(前果占壁国)。
公元762年,“蒙舍龙”(汉译“南诏国”)吞并澜沧江以西各部及“勐果占壁”(前果占壁国)各部、置永昌节度和镇西节度;今陇川属“蒙舍龙”(南诏国)镇西节度。
公元954年,“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复国,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宝石之国)、自称“勐货罕”(金子之国);今陇川属“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
公元1261年,
大蒙古国招抚
澜沧江以西各类土目设金齿等处安抚司,“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同时解体;今陇川属金齿等处安抚司。
公元1271年,金齿等处
安抚司分设东路安抚使(镇康路安抚使)、(建宁路安抚使);今陇川属金齿等处安抚司西路
安抚使。
公元1278年,元朝(原大蒙古国)裁金齿等处安抚司,原西路安抚使辖地设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下辖镇西、平缅、麓川等路;今陇川属平缅路。
公元1286年,裁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和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辖地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后改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今陇川仍属
平缅路。
公元1312年,“勐卯”(
瑞丽江河谷盆地)的傣族首领思汗法兼并周边地区、建立联盟国家“勐卯弄”(麓川国);今陇川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元朝、其地设平缅宣慰司;今陇川属平缅宣慰司。
公元1384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明朝、其地设麓川平缅宣慰司;今陇川属麓川平缅宣慰司。
公元1400年以后,明朝逐步“析麓川地”(使麓川平缅宣慰司仅剩今梁河南部、芒市、陇川、瑞丽及缅甸木姐、南坎等地);公元1428年,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明朝、恢复“勐卯弄”(麓川国)向周边扩张;公元1439年,“勐卯弄”(麓川国)击败明军,占领澜沧江以西“祖地”;公元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倾半国之力“三征麓川”;明朝第二次征麓川时,将“勐卯弄”(麓川国)政权从“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逼到“孟养”(今缅甸克钦邦);公元1444年,明朝另立
陇川宣抚司(辖今陇川、芒市遮放、瑞丽、缅甸木姐、缅甸南坎等地)。
公元1584年,明朝分陇川宣抚司地设遮放副宣抚司(芒市遮放镇、瑞丽畹町镇);公元1604年,明朝分陇川宣抚司地设勐卯安抚司(辖今瑞丽及缅甸木姐、南坎等地)。
公元1659年,清朝沿明制、仍设陇川宣抚司;公元1766年,清朝分陇川宣抚司地设户撒长官司、腊撒长官司。
公元1912年,民国政府在陇川宣抚司、户撒长官司、腊撒长官司之上设陇川弹压委员。
公元1916年,弹压委员改为行政委员,户撒长官司划归干崖行政委员、腊撒长官司归勐卯行政委员。
公元1932年,陇川宣抚司辖地设陇川设治局,宣抚司傣族土官与设治局汉族流官同时治理陇川。
公元1942年,
日军占领陇川,陇川设治局人员撤离,陇川
世袭宣抚使多永安组织傣族抗日武装与日军周旋。
公元1945年1月,日军撤出陇川,陇川设治局恢复。
公元1951年12月,陇川成立各民族联合政府。
公元1952年11月,撤销陇川设治局、陇川各民族联合政府,设立陇川县。
公元1958年11月,瑞丽县、陇川县合并为
瑞丽县。
公元1959年9月,瑞丽县又拆分为陇川县、瑞丽县。
公元2021年12月21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公元1998年4月,陇川县人民政府驻地由
城子镇迁至
章凤镇;辖4镇(章凤、城子、景罕、陇把)8乡(户撒、清平、姐乌、勐约、王子树、赛号、护国、邦瓦)。
公元2002年,撤销邦瓦乡、辖地分别并入城子镇和勐约乡;陇川县辖4镇(章凤、城子、景罕、陇把)7乡(户撒、清平、姐乌、勐约、王子树、赛号、护国)。
公元2005年11月,撤销赛号乡、姐乌乡,原赛号乡大部分辖地并入
景罕镇、原姐乌乡辖地和原赛号乡撒定村委会并入城子镇。
区划详情
陇川县辖4个镇(
章凤镇、
陇把镇、
景罕镇、
城子镇),4个乡(
护国乡、
清平乡、
王子树乡、
勐约乡),1个民族乡(
户撒阿昌族乡),1个农场(
陇川农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陇川,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东邻
芒市,南连
瑞丽市,北接
梁河县、
盈江县,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899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国土面积1873平方公里,县城章凤距省府昆明779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最前端。
地貌
陇川县境地形由
高黎贡山余脉纵贯,西南走向,东北高峻,西南低平。地貌特征为“三山两坝一河谷”,东北高峻,西南低平,最高海拔2618.8米,最低海拔780米。
气候
陇川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每年5至10月是雨季,11月至来年4月是旱季。历年平均气温18.9℃,降雨量1595毫米,日照数2316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9%。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最大风速30米/秒。历年平均降雨量1595毫米,年均降雨日166天,终年无雪。
自然资源
植物
陇川县植物资源因地理条件的影响,境内植被呈垂直带谱状分布,天然植被有150余种类,人工植被20余种类。优质木材有:紫椿、黄心楠、黄檀(柞难能可桑)、木荷(红木)、楸木、秃杉、西南桦、栎树、黏枣、杉木、云南松、楝木等。
动物
陇川县内峰峦迭翌和茫茫林海,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野生动物有4大类107种。其中:野生动物有:
水鹿、
棕熊、
黑熊、
金钱豹、云豹、苏门羚(山驴)、豺狼、狐、
九节狸、獐、野猪、黄猴、长臂猴、旱坝羊、破脸狗(果子狸)、麂子、刺猬(豪猪)、
猞猁、野兔、
野猫、鼬、灰猴、水獭、松鼠、竹鼠、穿山甲等27种;野禽、留鸟类35种;候鸟类14种;两栖、水族类有31种。
水利
陇川县境内有大小河流98条,总长752.85公里,由北向南流入丽江、
大盈江后,汇入伊洛瓦江,地表水量为77亿立方米。
主要河流有:
南宛河,增内流长65.7公里,径流面积1058.7平方公里,年产水10.5亿立方米;
户撒河,境内流长34.4公里,径流面积257平方公里,年产水2.88亿立方米;
龙江,境内流长51公里,径流面积615.3平方公里,过境水量58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陇川县总人口181580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陇川县常住人口为181364人。
截至2023年末,陇川县常住人口为190540人,其中,男性97401人,女性93139人。人口出生率10.08‰,人口死亡率10.61‰,自然增长率为-0.53‰;少数民族人数103558人,占总人口的54.2%。五种少数民族合计99002人,占总人口的52%。其中:傣族32076人,景颇族45330人,阿昌族14090人,傈僳族5995人,德昂族1511人。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1.73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99%,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民族
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
拉祜族、
佤族、
纳西族、瑶族、藏族、
景颇族、布朗族、
布依族、
阿昌族、
哈尼族、
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
基诺族、德昂族、
水族、满族、
独龙族等26个民族分布。其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
德昂族5个民族为陇川县世居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0年,陇川县生产总值完成72.83亿元,增长11.3%,增速全州排名第1名。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23.7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14.72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34.38亿元,增长9.3%。
2022年,陇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941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225997万元,增长4.9%,拉动全县GDP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1382万元,增长3.9%,拉动全县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52031万元,增长3.7%,拉动全县GDP增长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30.6:21.8:47.6。全县人均GDP达到39700元,比上年增加983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9%。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60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占全县GDP的比重达48.7%,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23年,陇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2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4.41亿元,下降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07亿元,增长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6:21.8:47.6调整为31.4:19.6: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064元,增长0.7%。
2023年,陇川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5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7.08亿元,下降5.7%;第三产业增加值19.86亿元,增长5.5%。
2023年,陇川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下降0.5%。
第一产业
2022年,陇川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85867万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278610万元,同比增长5.7%;林业产值29847万元,同比增长5.9%;牧业产值60502万元,同比增长4.7%;渔业产值11292万元,同比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616万元,同比增长3.5%。
2022年,陇川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2830亩,同比下降3.2%;粮食播种面积330971亩,略高于去年;油料种植面积21607亩,同比下降23.6%;甘蔗种植面积242481亩,同比下降9.2%;烟叶种植面积57787亩,同比增长23.4%;年末实有茶园面积57078亩,同比增长21.6%。
2022年,陇川县粮食总产量12.448万吨,同比增长3.7%;油料作物产量2725.1吨,同比下降25.7%;甘蔗产量1318520.9吨,同比下降11.3%;烟叶8119.3吨,同比增长9.9%;茶叶产量2953.7吨,同比增长38.6%。
2022年,陇川县出栏肉猪9.0378万头,同比增长9.7%;肉牛出栏1.6425万头,同比增长7.1%;家禽出栏87.8562万只,同比增长7.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1342.6吨,同比增长11.3%。
2022年,陇川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5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2.51%;农产品初加工机械3846台;灌溉面积达33.24千公顷。
第二产业
2022年,陇川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主要行业产值“六增二降”。其中:发酵制品完成产值56623.2万元,同比增长13.6%;医药制造企业完成产值3606.7万元,同比增长25.8%;木材加工和制品业完成产值2696.3万元,同比下降55.3%;硅冶炼企业完成产值49529.8万元,同比增长4.4%;大米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0004.5万元,同比增长32.7%;电力生产及供应企业完成产值40493.9万元,同比增长21.3%;缫丝加工完成产值10420万元,同比下降18.4%;制糖企业完成产值123313.5万元,同比增长29.6%。
2022年,陇川县主要产品产量:食糖234106.85吨,同比增长19%;酵母31748.86吨,同比下降9.21%;中成药2.66吨,同比增长15.2%;工业硅27932吨,同比增长38.8%;发电量55276.55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0.52%;纤维板18307立方米,同比下降26.8%;大米27467吨,同比增长28.8%。
第三产业
2022年,陇川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2330万元,同比增长3.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94万元,下降1.43%。其中:增值税完成6992万元,增长13.34%;企业所得税完成239万元,下降35.05%;烟叶税3586万元,增长7.3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1407万元,同比增长22.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074万元,增长73.95%;教育支出39390万元,增长25%;科学技术支出336万元,下降33.6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702万元,增长12.55%;卫生健康支出34661万元,下降9.93%;农林水支出59445万元,增长16.07%;住房保障支出7234万元,下降25.18%。
2022年末,陇川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22162.86万元,同比增长6.9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54344.71万元,增长11.53%;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8259.22万元,增长10.2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9156.03万元,同比增长3.99%,其中:住户贷款321613.17万元,增长5.29%;企(事)业单位贷款267542.86万元,增长2.48%。
2022年,陇川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2802万元,同比下降3.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3127万元,下降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899万元,下降3.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72906万元,下降4.3%;餐饮业收入39895万元,下降0.1%。
2022年,陇川县外贸进出口总额23.72亿元,同比增长6.17%。其中,进口总额15.1亿元,同比增长30.31%;出口总额8.62亿元,同比下降19.86%。章凤口岸进出口总额完成28.03亿元,同比增长20.61%。其中:进口17.75亿元,增长32%;出口10.28亿元,增长4.4%。
2022年,陇川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215万元,同比增长16.4%。其中:项目投资完成243971万元,同比增长40.9%;房地产投资完成26244万元,同比下降55.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2281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35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5582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11.95%、11.97%、76.08%。
交通
陇川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433公里。章遮二级公路、章八公路建成通车。通达工程顺利实现,全县9个乡镇已通油路,9个乡镇建设了客运站,68个村委会通弹石路。
章凤口岸
县城章凤古为中缅贸易的必经之地和集散地,今为省级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以章凤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已基本形成:沿瑞—章公路(二级路面)向东20余公里可至德宏经济窗口瑞丽市。沿章—遮公路向东北经龙江河谷100余公里到达德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潞西市。沿章—八公路(弹石路面)向西经缅甸雷基92公里直通缅北港口旅游城市及交通枢纽八莫。沿盈——章公路(柏油路面)往西北经“佛祖花园”——户撒90余公里通往盈江。沿梁——陇公路(柏油、弹石路面)向北100余公里达梁河县,再行50余公里至腾冲。
章凤口岸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南部,位于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之间,东邻
潞西,南连
瑞丽,北接
梁河、盈江,距州府
芒市129公里,距省府856公里,边境线长50.899公里,无天然屏障。主要口岸通道拉影、拉勐,距缅甸北部重镇八莫93公里,自古就是中缅贸易的集散地。
1991年8月10日,章凤口岸确定为国家二类口岸,扩大进出口贸易,1992年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克服各种困难修复中断了30多年的章凤至八莫公路,次年全线通车。1998年8月23日缅政府将雷基(洋人街)升格为国家级口岸,同时设立雷基市。2002年缅甸扩大开放,开发克钦邦第二特区迈扎央经济开发区。口岸的开通和对接,使章凤口岸成为中缅两国继畹町、瑞丽口岸之后的第三个陆路通道。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陇川县共有幼儿园47所(独立30所),小学35所,小学教学点17个,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1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9所(独立2所)。
2022年,陇川县招生10702人,其中:学前教育3154人、小学招生2710人、初中招生2980人、高中招生1858人。毕业生9826人,其中:学前教育2867人、小学毕业生3035人、初中毕业生2649人、高中毕业生1275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9.05%。
文体广电
2007-2012年,陇川县五年建成9个乡镇文化站,258个文化活动室。“景颇族目瑙纵歌”、“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民健身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建成各类广播电视发射基站61座,完成221个自然村9688户“村村通”工程,开通5个乡镇数字电视信号和6个乡镇数字微波信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94.1%。
医疗卫生
2022年末,陇川县有卫生机构97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个、卫生监督大队1个、诊所11个、门诊部2个,村卫生室61个、卫生服务站3个、医务室3个,卫生技术人员1453人,其中:执业医师335人,执业助理医师113人,注册护士57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76人。
居民收入
2022年,陇川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0470元,同比增长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169元,同比增长5.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42元,同比下降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695元,同比增长4.9%。
社会保障
2022年末,陇川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3294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545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783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0959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912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1835人。参加失业保险7531人。2022年全年城乡低保共发放11162人,共计发放4552.64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69人,发放227.61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793人,发放4325.03万元。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4个,床位数398张。
就业
2007-2012年,陇川县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2028个,新增城镇就业1776人,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1160万元,扶持创业232人,组织开展就业培训3833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86人,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扶贫
2007-2012年,陇川县累计投入1.7亿元扶贫资金和1.1亿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82个,易地搬迁414户,改造茅草房1827户,发放扶贫到户贷款1.08亿元,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民族文化
民族工艺
三宝一绝
户撒刀,因产于阿昌族聚集的户撒乡而得名。户撒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以其精湛的工艺著称,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性工艺品等三大类120多种,不仅销往北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甚至还远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1990年,户撒刀制作名师用自己独特的工艺锻造了象征民族腾飞的“九龙”指挥刀,被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指挥刀。2006年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昌族银佩饰,主要有银插针、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戒指、银纽扣、银衣链、银腰链、银泡花、银花饰以及银饰“挂膀”等。各种银佩饰都是由阿昌族民间银匠手工制作而成。不仅是男女服装的佩饰物,而且往往还是财富和光明的象征。
户撒烟,又名竹杆烟,素以烟叶厚实,烟味醇香,烟丝细腻,柔软、色泽鲜艳、加工别致而闻名,有“户撒草烟赛重九”之说。户撒烟每年的种植面积约为1000多亩。
户撒过手米线,是阿昌族特有民族佳肴,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其酸辣鲜香,软糯无渣,解暑清凉而独具一格。以前,过手米线是一道奢侈的大餐,即使是物质丰富的今天,吃过手米线也是一件盛事。
景颇族织锦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内容及色彩别具一格,花纹图案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苑中一朵瑰丽的“斑色”花,在景颇族人民中世代传承,是景颇族妇女朝夕接触的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手工艺品。凝聚了无数代景颇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是景颇族妇女手工文化的艺术精髓所在。
景颇族织锦可分为传统织锦和现代织锦两大类。传统织锦有长裙、短裙、妇女内裙、毯子、背腰、护孩围巾、祭祀毯、男女腰带、挎包、护腿、包头、马鞍坐垫等;现代织锦又增加了材质柔软、款式新颖的钱包、挎包、提包、披巾、拖鞋、男子领带等。
民族节日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在景颇山寨,目瑙纵歌按其内容可分为祭祀木代贵的“木代”目瑙,出征的“达如”目瑙,重大迎宾或节庆的“克拉”目瑙,祝寿举行的“柱罢丽”目瑙,起义时的“共润”目瑙等10种之多。
景颇族俗称“吃新谷”,原本是景颇族在秋收前谷物基本成熟后举行的一种原始宗教祭典。尝新时,各部落、村社的群众齐集官家;担任取尝新谷的老年妇女身着盛装;用来盛放稻谷的竹篮,四周要有稻米、豆类、高粱以及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收来的稻谷上面用大而圆的青叶覆盖着,背到官家,先由老年妇女用锅炒,炒后由姑娘用手碓舂,并把舂好的米用姜拌好,再由巫师主持祭祀,感谢各种神祗赏赐的丰收。祭毕,巫师当场抛丢用青叶包好的小包新谷和菜,意让野精灵分享。
尝新节,通常在农历八九月间举行。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来源于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的一种古老宗教仪式,过去没有统一的固定日期。1983年4月9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农历正月为梁河县阿昌族窝罗节,农历九月为陇川县阿昌族的会街节,节日时间两天。1993年5月德宏州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将阿昌族节日名称统一为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举行,节日时间两天。
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1983年4月9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为法定节日,每年春节期间(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初十)举行节日活动。
阔时节,即新年的意思,在傈僳语中,“阔”是“年”的意思,“时”是“新”的意思。阔时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跳三弦、弹口弦、吹葫芦笙、对歌和跳对歌舞,“都达”(一种游戏)、“跳嘎”(群众性舞:歌唱一年来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下火海、上刀山、过刀梯(陇川一带)、打弹弓等。
火把节
火把节是德宏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傈僳族过火把节别有一番情趣,节日这天,寨子里热热闹闹,人们喜笑颜开穿上节日盛装,全家团圆,杀猪宰羊,谈天说地,论古道今,美美地喝着水酒,唱歌跳舞,人人讲团结、家家户户互相祝福。
浴佛节,又称泼水节,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九九三年四月九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为法定节日。在节日里,泼水的方式有一定的规范。给老人浇水时,只能用盛着清泉水的小竹水筒,且要插上花,让水顺着花束滴到老人伸出的手心上,不能泼到身上。男女青年之间相互泼水时,也必须用竹筒,轻轻地从肩膀往下泼,不能泼在头上。未婚男女青年在给新婚夫妇泼水时,相互间都不准出现不礼貌的粗野行为。不然,轻则受到众人斥责,重则被剥夺参加泼水节的权利。
旅游景点
户宛温泉
位于陇川县清平乡西山脚的户宛寨头,距县城章凤41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葱茏,翠竹摇曳,青山绿水,碧绿万顷,风景秀丽,引人向往。这里地质属沉积断陷混合花岗岩类型,清澈的泉水从孵石下喷涌而出,热气腾腾,水温达60℃,最热的泉源处可以将鸡蛋煮熟。泉水潺潺流入南宛河,再向南悄悄地流去,出水量约31.4升/秒,清澈见底,时时散发出喷鼻的硫磺味儿。温泉汇集成河,与大孵石下的清澈凉水合拢,沐浴时可自行调温。这里被称为孔雀歇脚的地方,温泉具有祛病除毒的多功能效果,是沐浴、疗养的好地方,可以与腾冲温泉相媲美。
皇阁寺
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
章凤观音寺
位于陇川县章凤城内的一座汉传佛寺,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寺内正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修复,恢复了原貌,1987年扩建,建造了藏经楼,藏经楼里珍藏有一部国内稀有的《中华大藏经》,此经是1991年由台湾财团教育基金会赠送的。
《中华大藏经》包罗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和大乘佛教经典,是一部完整的佛教经典名著。此书系线装书,分7部577册,全是22开大本,重约1500多千克。《中华大藏经》成书于唐朝唐僧天竺取经时期。
章凤观音寺是陇川唯一的大乘佛教圣地,而且寺内还有着素食佳肴迎宾客,在这里可以品尝佛家的素肴名菜。
始建于明38年(1610年),位于遮(放)陇(川)公路东侧,陇川县景罕镇政府1公里处的小山丘上。该塔在印度、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转世为玉兔时曾在该地出现,并有一段玉兔救人出火海的佳话,故此塔又称玉兔佛塔,后毁于“文革”,1980年重修,由一大八小共九座涂金笋状佛塔组成,为小乘佛教朝圣的地方。
所获荣誉
2022年8月,被授予“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参考资料
陇川概况.陇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