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掩盖
阶级矛盾、取消阶级斗争的政治主张。认为
对立的阶级之间,利益可以协调,不必经过斗争就可解决矛盾,提倡各阶级之间合作,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19世纪以来,
法国资产阶级学者
孔德提出阶级合作论,鼓吹“社会团结”,保持社会秩序。此后,无产阶级内部的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也极力美化资产阶级的“民主制”,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主张阶级合作,反对暴力革命,认为可以“
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阶级调和论是古往今来的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防止被压迫人民革命而经常鼓吹的论调。
阶级调和论一种掩盖
阶级矛盾、取消阶级斗争的政治主张。认为
对立的阶级之间,利益可以协调,不必经过斗争就可解决矛盾,提倡各阶级之间合作,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19世纪以来,
法国资产阶级学者孔德提出阶级合作论,鼓吹“社会团结”,保持社会秩序。此后,无产阶级内部的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也极力美化资产阶级的“民主制”,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主张阶级合作,反对暴力革命,认为可以“
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阶级调和论是古往今来的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防止被压迫人民革命而经常鼓吹的论调。
以前的
《水浒》评论者,把这段骈文,看作是中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言书。这样一说,充满了尖锐阶级矛盾和路线斗争的梁山泊,竟成了理想的大同世界。事实真是这样么?否!这决不是“农民革命思想”的描绘,而是一篇阶级调和论的
宣言。
所谓“忠诚信义并无差”,这是用“超阶级”的道德观来否认意识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生活环境、遭遇的不同,阶级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基础不同。《水浒》中一百零八人虽然都上了梁山,但他们上山的动机和目的是大相径庭的。李逵、三阮这些人,他们起义是为了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改变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与此相反,“潜身水泊”的宋江,被“赚”上梁山的卢俊义,以及被拉上山的朝廷命官,这帮顽固坚持地主阶级立场的“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他们上山,是为了恢复、加强或提高自己在地主阶级内部的地位,他们不反皇帝,忠于皇帝。可见,在起义军内部,思想是千差万别的。这段骈文却宣扬什么“忠诚信义并无差”,企图用“忠义”把各个阶级的不同思想统一起来,否认各种思想的阶级烙印,它宣扬的恰恰是阶级调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