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市阳明山(山脉)分别于多个县市区,主体在双牌县境内东北隅,与零陵区、祁阳县、新田县、宁远县等接壤。其面积远远大于
五岭之一的
骑田岭。
潇水穿越其山体,主体在于潇水之东。
佛教名山
据《永州府志》记载:“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者,阳明山也。”据《阳明山志》记载……万寿寺由南向北,从月台拾级而上,依次的下殿、中殿、祖师殿、父母殿、上盖小青瓦,祖师殿上盖铁皮,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秀峰禅师坐化成佛,殁后其身不坏供奉寺内,还供有十八罗汉、二十四孝、十二元觉、十八真人、韦陀、金刚、观音、如来佛等,殿堂挂有54块金扁,二十多幅黑漆金字对联,寺内有铁香炉四口,铜钟一口,接近不断的撞击声,震荡远近山谷,三米多高焚化纸钱的铁塔,终日香烟袅袅。寺庵108座,万寿寺、歇马庵、白云寺等皆为历史上有名的寺庵,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阳明山歇马建庵,被朱皇封为一品仙姑;明嘉靖年间郑秀峰禅师三十九岁在阳明山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为七祖佛,常年吸引周边3省18县58个香会100多万善男信女前来拜佛烧香,每年七月至十月,日以千计的善男信女前来朝佛,大有“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之盛况。据说有求必应,灵验得很。
“天下名山僧占多”。阳明山也不例外,被僧人占作了佛教道场。如今万寿寺耸立在高高的阳明山上,气宇轩昂,睥睨古今,观看红尘滚滚,诉说世事苍茫与纷繁。此外还有白云寺、歇马庵、祖师庵等寺庵,多达27处。一座大山就收藏了如此多的寺庵,可见佛气之盛,山水之灵。
因此,阳明山是一座信仰山,也是一座文化山。山上的每一株树就是一个世界;树上的每一片叶就是一副心肠;枝头的每一朵花就是一个境界;山涧的每一滴水就是一种性灵。这浓浓淡淡深深浅浅的山光水色无不张扬禅意的氤氲;感染着满山的竹木花卉蓬勃向上苍翠欲滴生机盎然。
阳明山,乃天下名山;万寿寺,亦为楚粤古寺。名山古寺两相彰,白云绿树雾茫茫,构筑了神秘莫测灵异非常的佛教文化氛围,飞腾海天佛国的祥光瑞霭,将世人推进深越宽弘的精神憩园,获得安然自在的心理慰藉,因而铸造了无量功德,凝聚了世俗的心力,激发了巨大的生命活力。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阳明山境内70%的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群山连绵,山峰环立,主峰望佛台海拔1624.6米,登峰远眺,极目千里,上可达九嶷,下可见衡岳,零城冷区和蜿蜒
潇湘,无不
历历在目。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森林茂密,树种繁多,松涛和鸣,秀竹滴翠,流泉飞瀑,
云山雾海,路转峰回,鸟语虫鸣,奇花异草,相互辉映。身临其境,宛若进入“鸟鸣山更幽”的人间仙境。
气候特征:阳明山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4.2℃,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不低于-5℃,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40天,夏无酷暑,冬无极寒,被誉为“不装空调不摇扇,伏暑午睡盖被毯”的仙境。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极高,最高达61018个/立方厘米,具有降尘、灭菌、促进人体代谢功能、治疗疾病、增进人体健康之功效,使游客感到头脑清醒舒适,心旷神怡。实乃建设避暑、疗养场所和夏秋会议中心不可多得的地方。
自然资源:阳明山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列为省自然保护区。山中盛产竹木,有
竹乡林海之称。国内名贵稀有的
华东黄杉,这里有成片的次生林;濒临绝种的白鹇,亦时在山里行走翻飞。其他稀有药材,珍禽走兽,种类繁多,难以胜记。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动植物宝库。绕而巍峨的阳明山,是令人流连忘返的胜地。登上
高桥峰,俯瞰四围,
永州古城,蜿蜒潇湘,尽收眼底。阳和山一云封,静若太古的幽境;
龙潭在潮雾迷漫时则呈
汪洋瀚海的奇观。北
阴山树形奇特;好汉岭号称“三天门”;倒漆岭、歇
马岭、望佛台、仙神塔等等,不但山川秀丽,许多传奇故事也美丽动人。
水力资源:湖南省也称
潇湘,源头之一就在
萌渚岭—阳明山一带的
潇水。阳明山水力资源丰富,阳明山水电站建于阳明山森林公园内,共一库三级。其中一级水电站水头300m,装机12.6MW,年发电量4299万千瓦时。二级水电站水头329m,装机25MW,年发电量8855万千瓦时。三级电站水头60m,装机8MW,年发电量2472万千瓦时。
独特风光:
阳明山因其“古、奇、灵、秀” 的独特景致,悠久的“和” 文化传统及深厚的佛教渊源,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群众最喜爱的“湖南百景” 、湖南“新潇湘八景” 、首个“绿色中国环境文化示范基地” 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每年5月左右,阳明山杜鹃花竞相开放,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被誉为“天下第一杜鹃红” 。阳明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是秀峰禅师坐化之地。“和” 文化底蕴深厚,近年通过开展寻“和” 之旅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人雅士、社会贤达为阳明山题写“和” 字7000多个,增添了千古名山的“和” 之气韵。
民间传说
相传,远古这里是一方终年云遮雾罩的无名地,后来两个地仙闯出了这个洞天。
这两个地仙是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叫郑一郎,弟弟叫郑二郎。兄弟俩看地寻龙,哥哥拿一根一丈二尺长的银针在地上走,弟弟手托一个纽扣般大小的铜钱在土内行,每走三步,银针向地下插一次,如果银针在哪里插进铜钱眼孔里,哪里就是一块
风水宝地。
兄弟俩虽有通天入地的本事,但在这里却接二连三都未能闯进这云封雾锁里面去,兄弟俩烧起蜡烛钱纸,双双跪拜天地,“此处是人杰之地,还是仙山名地,或是佛刹宝地?请让我们看个明白,不然,死也不暝目!”祷告三日三夜,真诚感动玉皇大帝,白云浓雾袅袅升腾而去,青天白日下,只见北是一条“
黄龙”,南是一条“青龙”,二龙盘踞山脊,会首处是一颗硕大的“珍珠”,原来是当年大禹制服的两条孽龙。好一个“二龙戏珠”的所在啊,是人地,是仙地,是一块佛刹宝地。兄弟俩人感叹一回,对苍天三叩而起,正欲离去,却见别处是一片阳光灿烂,而这里竟然没有太阳的照耀。
兄弟二人一商量,干脆好事做到底,又双双跪告天庭,请求赐给太阳光热,玉皇大帝准奏,派太阳神下凡到这里,将随身携带的一盏天灯挂在这—片土地的上空,并把这里命名为“阳明山”。从此这里最先享受到太阳的照耀,昔永州府志载:“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者,阳明山也……”。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末期,阳明山属“三苗国”地域。夏、商、西周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南境。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据长沙国境内舂溪取名,设
舂陵县(今
宁远柏家坪),阳明山属
舂陵。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析楚国置长沙郡,阳明山属长沙郡地。始皇时期(244-221年),绕阳明山地域边沿东南侧修“
秦驰道”,宽五丈余,类今河道(旧志载)。1983年沿“秦驰道”建成零(陵)宁(远)公路。
阳明山古称舂山或舂陵,故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析长沙国于此置舂陵侯国(今
宁远县),后属
零陵郡。据清光绪年间重刊的《阳明山·祖爷岩志》载:……《新开道路碑记》“永(州)有阳明山之白云寺,乃前朝东汉建立也……有十八真人烧丹炼汞,飞身腾空,地址尚存”。
东汉时这里已经建起了寺院白云寺,寺中住持是东汉献帝
刘协(公元189-220年)派来的智安和尚。
相传,中国过去的寺庵道场,大多属于皇帝的个人行为。自秦始皇为保证他秦家世代为皇,大断天下“龙脉”开始,历代皇帝都深信“葬在龙头出天子,葬在龙身出宰相,葬在龙尾出状元”,大肆抢占天下名山,以防“真龙天子”出现,抢夺去他们的
江山社稷。大概舂陵侯刘买就恰巧葬在了龙头上吧,其五世孙刘秀击败了创汉的王莽,建立东汉王朝,成就了一番霸业,是为汉光武帝。
白云寺位于阳明山主峰绝顶北侧2里许的
白云峰山腰之上,海拔1500多米,这里山高僻远,林深壑幽,莫说香火,就是和尚吃的米和食盐也来之不易,因而当时白云寺中的僧徒来来去去一直不多,但历代皇帝一直保持这个寺院,据说和尚们食用的粮米油盐等物均由国库拨给,并定期派军兵用脚力肩挑送上山来,只因为这个地方的“龙脉”太旺盛了!
三国时期,初属蜀汉,后归
东吴。
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26年)阳明山属零陵郡舂阳县,东晋穆帝
永和年间(345-356年)改舂阳为舂陵。
南朝,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年),属零陵郡泉
陵县。
隋代,文帝开皇九年(598年)改泉陵县为零陵县,改零陵郡为永州总管府,舂陵并入
营道县,阳明山属永州总管府营道县。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割据建
梁国,析营道县置
梁兴县,阳明山属零陵郡梁兴县。
唐代,改梁兴县为唐兴、延唐两县,阳明山属零陵郡延唐县。
五代十国时期,先属
马殷楚国,后属
周行逢割据地,后晋改延唐为延熹县。阳明山在零陵郡
延熹县内。
宋代改延熹为宁远县,阳明山属零陵郡宁远县,从唐朝起,阳明山白云寺开始兴旺起来,这里原本是神仙聚会的地方,而自东汉建寺以来,寺中一些道德深厚的和尚,不但炼就铸造了一口“响彻千里”的“
南屏晚钟”,还得到了神仙的点化,大道功成,白日飞升,唐朝末至宋朝中期,这里出了“十八真人”!顿时轰动天下,成为当时的著名寺院,就在宋朝,和尚们又在阳明山绝顶之下的南侧,海拔1357米的花岗岩坡地上建一寺院,名日阳明山寺。又在阳明山建庵,原名“昭禅寺”(1515年后改为“歇马庵”)。
元代、永、道二州,改为永州路,
道州路,阳明山隶属永州路宁远县。
明代,太祖
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阳明山隶属永州府宁远县,正德年间(1510年),武宗皇帝
朱厚燳的三女儿秀灵公主为逃婚,更为寻求不老仙方,来到阳明山昭禅寺“尽驱寺僧,歇马建庵”。凭借她是公主的威望,凭着“皇粮”生活无忧的优越条件,很快在歇马庵聚集起108名尼姑。
明朝嘉靖二年(1524年),有衡州明性和尚,号自空,俗姓唐,接管阳明山寺做住持,为的是剃度郑秀峰,明嘉靖六年(1528年),郑秀峰年十六,由领
临济宗旨,取名真聪,号秀峰,剃度为僧。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
郑秀峰闭关坐化,三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明藩南渭王派
孙菊波与永邑文人蒋湘崖来阳明山祖爷庵启关谛视,见其宛然如生,发爪尤长,遂顶礼拜伏,相扶披剃,衣履庄严,涅槃端坐,告之于南渭王。明藩南渭王知道之后,钦佩郑秀峰生前的刻苦和高风亮节,更是颂扬郑秀峰的“以身示世”,于是飞马报奏嘉靖皇上,嘉靖世宗皇帝闻奏后,很是感动,“遂崇其号日七祖,临济正派,改寺名为万寿寺,”又赐“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寺联;南渭王又将“东抵黄江岸,西界狮子岭,南极三江口,北至禹龙岐,划属国山,永奉香火,免供民赋焉”。从此,阳明山寺更名万寿寺。
这时整个阳明山共有9庵(寺)18殿。和尚僧徒与尼姑僧徒达几百人之众。同时鱼目混珠,奸尻是藏。明末,这里曾设垌官48员,分区治理,阳明山的垌官工作地设在上流垌。
前清取消峒官制度,专设永桂理瑶军民府于上流峒,阳明山属永桂理瑶军民府所辖,清末隶属永州府宁远县。民国3年(1914年)废府属衡阳道。民国27年(1938年)湖南划分为十个
行政督察区,阳明山隶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建县始末
有史以来,阳明山巍峨险峻,僻在边陲,汉瑶杂居。元朝以前,瑶民多于汉民,这里位于
湘南中部,东界
桂阳,东南界
新田,南界宁远,西南零陵,西北
祁阳,东北
常宁,东西宽约75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主峰海拔1624.8米,山高林密,地域宽阔,地形复杂,交通梗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明初时,
陈友谅率兵入此地,沟通瑶民,扼险为守,经阁都亲督军征讨,历一年之久始克平。
民国初年,南北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为反抗官府和豪绅的压迫与剥削,各地农民武装乘机在阳明山周围积蓄力量,准备武装暴动;1915年吕逢盛、肖玉乾等设立“得胜堂”于波罗洞;周凤山、徐子林等设立“护国馆”于肥源;陈飞鹏、李如凤等设立“合义堂”于旭日洞;潘石宝、
黄文清等设立“龙兴馆”于白水洞;1916年,
周文、邓德胜等设立馆堂于全义江。同年7月,南军团长赵兴发,以战败收编队伍为名驻扎吕公洞,强缴地方团兵的枪支送给各路农民武装的馆堂,从而使这些只有大刀长予的农民武装手中有了枪支弹药。9月,北军师吴佩孚,下令衡阳镇守使赵春森枪杀了南军团长赵兴发,各路馆堂的农民武装见来势不妙,立即都像有谁指挥调遣的一般,呼啦一下子全部潜入进了阳
明山腹地。
1926年5月北伐军入湘,农民运动高涨,周文提出“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宫污史”等口号,帮助各地农协搜缴团防枪支,建立农民自卫军。1927年6—10月,周文联
合阳明山农民武装,三次攻陷宁远县城,连克
临武、新田、
蓝山、道县、零陵、
嘉禾等七县,威震湘南。
阳明山农民武装大规模的攻城克县行动,吓坏了当时的统治政府,为镇压阳明山地区的起义军,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湖南省政府划
祁阳县属之九疑坝、长吉山、花筵江,零陵县属之新罗洞、甘溪源、蔗糖,宁远县属之
龙潜,凤凰,
石溪、洞樟,
新田县属之凌家源、乌江源,
桂阳县属之白水山洞,
常宁县属之洋山
王洞等区域,设置
阳明县,同年十二月,派奉
文昭为首任县长。县政府初设石鼓源,后移白果市.越一年又六个月,改委奉璧续任县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六月再委欧冠继之。
设置阳明县的首要任务是联合邻近各县
地方武装,有效地清剿镇压境内的农民武装,1928年初,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围剿”起义军,许多义军首领叛变投敌,但周文义无反顾,对起义军进行军事训练,整顿军纪,严禁扰民。在茶蔸源办起兵工厂,在白果市、黄江源等地建立农会组织。
1928年3月,周文率军南下,攻破三元岭,
柏家坪,团兵节节败退,宁远县长熊兆贤闻讯仓皇逃至道县求援.5月20日,他击败遭县援宁团兵,进驻宁远县城,张榜安民。旋即挥兵北上,攻打新田县城,
许克祥部及道、宁、江,永“剿”总队
唐熙部穷追不舍,被他击溃。义军力量得到发展,拥兵二千。
1930年,
欧冠调任八县团防指挥兼阳明县县长后,全力“围剿”周文。
1931年元月,欧冠率两万多人,环山包围阳明山,修筑碉堡,封锁山隘要道,切断义军与外面的联系。周文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杀敌,击溃官兵一次又一次轮番冲锋。经过近三个月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弹尽粮绝,饿冻死者甚多。3月,周文率部突围,一千多义军被俘,惨遭杀害。
周文冲出重围后,携妻女经祁阳、
湘潭,辗转到广西恭城重操旧业,打桶谋生。
1934年4月,被人告发,
何键移交广西将他抓回宁远杀害。
自阳明县建县以来,所划六县之地,一直勘界未定,户口粮册,难以移转,田亩多未升课,田赋亦无从征收,仅靠省拨经费维持,不具备县治规模。
欧冠乃于民国二十年(1931)十二月呈报湖南省政府批准裁撤,改设阳明特区警备营,湖南省委派何宗汉任营长,办理善后事宜。两年后事平,警备营亦撤除。至此,历时4年多的阳明县成为历史。
行政管理
阳明山自古就是佛教圣地,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便开始修建寺庙,白云寺曾鼎盛近千年,现存的万寿寺始建于宋代,明朝时重修,并将包括现有争执区域在内的山林划为“国山”,“永奉香火,免供民赋”。
自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26年(民国16年),历史长河共计跨过了2312年的时空,而阳明山始终在佛教世袭制下延续发展中走过这2132年,民国16年10月1日,政府开始直接正面参与管理阳明山的实际性事务,要不是农民运动的风起云涌,佛教世袭制还要在此地延续更长时。
公元1927年在阳明山始设阳明县,1931年12月裁撤,改设阳明山特区,由湖南省委派何宗汉带一个营的人马在阳明山特区设防负责.1933年,何宗汉一营人马撤除,阳明山特区如同虚设,1938年归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湖南和平解放,1950年阳明山为黄柏洞乡,属宁远县上龙盘区管辖,此时
阳明山万寿寺等各寺庵共有和尚尼姑70人,1956年撤区并乡,将黄柏洞乡并入上龙盘乡。
1958年公社化时,上龙盘、清水桥、柏家坪乡合建为先进人民公社,黄柏洞划出,另立国营阳明山林场。同年的(1958年)2月,国营
零陵县五星岭林场建场时,省、地县联合工作组将粗漯漕至歇马庵、祖爷庵、禹龙岌等方圆几十里人烟稀少的原始天然林和灌木丛林划入该场管理;1960年3月设立国营零陵县五星岭林场阳明山分场,下设三个工区五个生产点,经营管理包括上述山林在内的大块山林。
1963年建立阳明山国营林场管理局,统一管理三个县的八个林场,其中包括零陵县的五星岭林场(含五星岭林场阳明山分场)和宁远县的阳明山林场;后考虑到阳明山分场距零陵县五星岭林场路程遥远不便管理,管理局决定:将该分场划归宁远县阳明山林场管理。同年10月,国营宁远县阳明山林场经零陵专署林业局调查队编制了“基本建设设计任务书”和“规划设计图”,并逐级报请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审核批准,宁远县阳明山林场规划设计图的四至(界)为:东至祁阳县交界,南至阳明山万寿寺后大山岌,西至鸡公冠子,北至马鞍子下三叉水;粗漯漕至歇马庵、祖爷岩等约3万亩山林在规划设计图辖至之内。
1965年成立潇水林区管理局,国营宁远县阳明山林场的建制划归潇水林区管理局,1969年在潇水林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建立双牌县,国营宁远县阳明山林场更名为双牌县阳明山国有林场。
粗漯漕至歇马庵、祖爷庵、禹龙岌等3万亩山林的林地权、林木权按1963年编制、1964年批准的国营宁远县阳明山林场规划设计图应全部属于双牌县阳明山国有林场所有。
至此,阳明山林场属社、场合一,全民、集体所有制并存的林场。1984年林场集体部分实行生产责任制,全场总面积10808.133公顷,其中水田104.267公顷。辖4个村19个村民小组,566户,2653人,其中职工79人,瑶族2户,7人,其余均为汉族。
所获荣誉
2022年12月,阳明山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