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原名高明海,字镜天,化名高桥、苏然、徐文良。
密山人,幼年随父迁居沈阳、辽阳。1934年,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第四期学习,1936年毕业。毕业之后,他未去国民党军队谋职,而是到了冀东唐山寻求抗日救国之路。
人物事迹
高桥,原名高明海,字镜天,化名徐文良、苏然、高桥。1913年(一说为1914年生人)出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幼年随父亲迁居辽宁沈阳、辽阳等地。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高桥不甘做亡国奴,毅然离开学校,告别家乡父老,只身流亡关内,寻求抗日救国的光明之路。
1934年,高桥辗转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洛阳分校。在军校里,高桥如饥似渴地学习,从单兵徒手训练到持枪班、排、连、营基本教练,再到班、排、连、营攻击、防御、追击、退却、遭遇战等战斗教练和劈刺、射击等技术教练。他刻苦研习战术、兵器、交通、地形、筑城、阵地勤务等军事课程,积极参加侦察、步哨、班排连行军等野外演习。1936年10月,高桥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毕业,未到国民党军队谋职,辗转来到冀东地区苦苦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在唐山,经人介绍,高桥与中共地下党员朱新涛相识,又经朱新涛介绍认识了中共冀东特委副书记李楚离,在与李楚离深刻交谈后,他心中的迷雾终被驱散。1938年,经李楚离介绍,高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爆发。从此,高桥拿起抗日武器,毅然决然投身到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中。
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爆发后,高桥(1938年7月—1943年4月期间化名苏然)来到时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冀热边特委军事负责人兼抗日武装大暴动联军司令员李运昌处参加抗日斗争,担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司令部作战参谋。从此,高桥(化名苏然)义无反顾地拿起抗日武器,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
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形势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但奔腾的洪流里难免泥沙俱下。由于民团头目出身的冀东抗日联军第十四总队总队长陈汉民擅离部队回家和“拉杆子”出身的大队长田得川变节投敌,致使1400多人的暴动队伍军心浮动、累出事端。在此危急关头,司令员李运昌果断派高桥(化名苏然)接任十四总队队长职务,前往整饬部队,最终高桥(化名苏然)把十四总队打造成了冀东抗日联军中的骨干队伍。
1938年10月,冀东抗日联军奉命开赴平西根据地进行整训,中途遭到日伪军围堵,受到严重挫折,冀东抗日联军数万人队伍只剩下几千人,十四总队只剩下几十人。经研究决定,司令员李运昌亲自带领司令部六七十人编成一队单独活动,其余几十人则返回迁西柳沟峪整编为五中队,任命高桥(化名苏然)为中队长。
度过了1938年冬季、1939年春季最严峻的岁月,高桥(化名苏然)带领的五中队又壮大到100多人。1939年9月,冀东抗日联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高桥(化名苏然)担任八路军二十八团一营营长。整编后的部队开赴平西根据地进行整训,途中二十八团团长丁振军奉命返回冀东地区领导地方抗日游击战争,由他接任二十八团团长。到达平西根据地后,高桥(化名苏然)被派到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6个月的学习中,他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知识及党的各项抗日政策等。1940年夏季,他在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毕业,回到冀东地区担任八路军十三团一营营长。
在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之后的艰苦环境里,高桥(化名苏然)的职务虽然频繁变动,但他所率领的队伍却不断壮大并屡次给予敌人沉重打击。1939年,高桥(化名苏然)担任五中队队长时,曾率队伍攻打曾家湾日伪军据点,消灭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下属一个警察中队。1940年,他担任八路军十三团一营营长时,在蓟县邦均镇大现渠设伏将一小队日军全部击毙。在高桥(化名苏然)担任八路军十三团一营营长与十一团参谋长期间,曾两次带领部队深入伪满洲国境内,打掉宁城地区黄土梁子、八里罕伪警察署和黑里河大营子伪警察分驻所等,为开辟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0年6月,高桥(化名苏然)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毕业后,随整训部队返回冀东。10月,他出任由冀东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的第十三团一营营长。
高桥(化名苏然)担任八路军第十三团一营营长期间,和营教导员郑紫明一起加强部队军事政治建设,最终把十三团一营锤炼成了一把利剑,在战斗中屡建奇功。他始终保持着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一丝不苟的军人作风,对干部战士关心体贴,待战士如亲兄弟。战争岁月里,他在随时随地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同时,还善于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每到一处,他都会找当地有名望的开明士绅,耐心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战场上,他心细如丝,想方设法减少部队伤亡,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1941年,日寇发动“强化治安运动”,调集重兵扫荡冀东抗日根据地,企图把冀东地区八路军彻底消灭或赶出冀东地区。在日寇残酷推行第四次“强化治安运动”、疯狂蚕食冀东抗日根据地时,晋察冀军区派老红军赵文进率一部分兵力由平西抵达冀东,组建冀东八路军第十一团,高桥(化名苏然)受命以十三团一营为骨干参与组建十一团,被任命为十一团参谋长。在冀东3个八路军主力团中,他是第一位从冀东战火中淬炼成长起来的团级优秀军事指挥员。十一团刚刚组建,高桥(化名苏然)立即投入到冀东军分区反击敌人的青纱帐战役中。他作为参谋长,精心组织、缜密开展工作,有力协助团长组织和指挥战斗。
1942年11月,冀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发动第二次热南战役。 高桥(化名苏然)率十一团一部与兄弟部队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敌人。在新的战斗岗位上,他的战斗指挥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赵文进团长的好助手、干部战士们的主心骨。战役过后,主力部队转向热南,高桥(化名苏然)奉命带一个连暂时留在七老图山主峰光头山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第二次热南战役虽在全局上有力推动了热河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但也使尚处于秘密隐蔽状态的光头山根据地变得公开。日伪当局精心策划了一场罪恶的“万寿节之战”,企图把承平宁抗日根据地扼杀在摇篮之中。
1942年阴历大年三十傍晚,敌人突然向光头山抗日根据地发起围攻。天上风吼雪飘,地上积雪没膝,战士们晚饭还没来得及吃,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在高桥(化名苏然)统一指挥下向光头山方向突围。经过两夜一天浴血拼杀,部队穿过敌人封锁线突出重围,光头山突围战使承平宁抗日力量受到重大损失。而此时的日伪当局妄图把承平宁抗日活动斩草除根,加紧实行“集家并村”计划,承平宁地区抗日活动处于危险之中。1943年4月16日,冀东地委、军分区主要负责人在迁安县龙湾村举行会议,决定组建冀东军分区第三地区队,坚持承平宁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
会议决定成立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从八路军十一团抽调两个连组建冀东军分区三区队,担任承平宁地方主力,统一指挥地方武装,坚持承平宁游击战争。高桥被任命为三区队队长兼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委员。1943年5月1日,冀东军分区三区队在迁西县东水峪誓师出发,悄无声息地星夜北进,隐没在长城外的崇山峻岭中。
高桥率领三区队在承平宁地区与日伪军巧妙周旋,连续作战,令敌人闻风丧胆,他还十分注意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在承平宁工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承平宁抗日根据地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转机。高桥率领的三区队威震七老图山和努鲁儿虎山之间,群众的抗日烽火点燃在老哈河两岸。在承平宁地区,高桥率领三区队攻克承德烟筒山日伪银矿、诱歼日军山本守备队、全歼黄土梁子伪警察队等,历经战斗百余次,歼灭了日伪军警的大批有生力量,为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为遏制抗日斗争发展,日伪统治者实施恶毒的“集家并村”政策,制造“无人区”,承平宁抗日斗争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高桥率领三区队迎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顽强地战斗着。时间来到全国战场局部反攻的1944年,根据党中央战略部署,各解放区战场全面发起春季攻势,重点进袭日军主要铁路交通线,攻击县城,扫除日军碉堡据点。经慎重研究,三区队决定攻打宁城县城。
1944年2月6日,趁敌人内部空虚,高桥集中三区队全部兵力打下宁城小城子,这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在伪满洲国境内打下的唯一一座县城,延安《解放日报》作了重要报道,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
1944年2月,塞外重镇宁城突然被攻破,大批日伪军围剿承平宁抗日武装力量。敌人采取一系列恶毒战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压力。为使三区队少受损失,高桥果断作出抉择,将大部分兵力交给三区队副政委郑紫明,让他到外线活动,并指示如果形势特别危急时,要保存力量,撤回根据地。而他自己只带一小部分兵力,坚持在宁城地区与多出己方几十倍的日伪军进行周旋。
1944年3月29日,高桥率20余人在宁城西部山区八素台双庙村老西沟与敌人遭遇。突围时,三区队组织干事王汉三大腿被敌人子弹击中,走在前面的高桥急速返回背起王汉三且战且走。王汉三挣扎着喊:“放下我,要不你也走不了!”高桥没有应声,而是双手紧紧地抓住背上的战友继续前行,一阵密集的子弹袭来,夺去了高桥和王汉三的生命。小分队除一人幸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高桥牺牲后,他的遗体被敌人运到八里罕地区示众,后来敌人将他的头颅割下送到承德,躯体葬于八里罕村东。
身后之事
1946年初,高桥战友、时任热河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杨雨民在承德水泉子沟找到高桥头颅,由三座店刘英武从承德背回。
1946年4月11日,当时平泉县委、县政府与驻扎在八里罕地区的杨(得志)苏(振华)纵队,在宁城县八里罕地区举行隆重的高桥头颅与尸骨合葬仪式,墓地选在八里罕镇北梁村。
1946年5月,宁城县从平泉县分出,县委、县政府设在小城子镇,后迁到八里罕镇。
纪念缅怀
1954年,宁城县委、县政府从八里罕镇迁到天义镇,高桥烈士墓也随之迁到天义镇,并修建了高桥烈士陵园。
1945年3月,中共冀热辽区委、军区追认高桥为一级战斗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桥当年牺牲的双庙村更名为“高桥村”,宁城县天义镇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高桥路”。
1991年,宁城县委、政府在天义城郊八里罕南山山麓重建了高桥烈士陵园。
2009年7月20日,在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宁城县委、政府努力下,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园重修竣工。
2015年,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认定高桥为全国9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