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循观
清代教育家
阎循观(1724-1768),字怀庭,山东昌乐人。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乾隆七年(1742),阎循观年仅十八岁就考中举人,后讲学于麓台书院。阎循观在麓台书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麓台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阎循观因病去世,年仅45岁。他去世后,韩梦周继续在麓台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人把阎循观与韩梦周,并称“山左二巨儒”。
麓台书院
麓台书院系明朝进士刘应节所建。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可算得上齐鲁大地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它坐落在潍坊市风景秀丽的浮烟山东麓,地属老潍县。书院因麓台而得名。麓台,相传为汉公孙弘墓,台高约7米,占地400多平方米。日暮时烟云缭绕,似身临瑶台仙境。台南有元代状元张起岩《麓台秋月》诗碑。“麓台秋月”在元代就是潍州八景之一。
由于浮烟山地处古营丘、平寿、下密三个政治中心之间,所以浮烟山自古就是山左北海名士修身养性、读书论经的宝山胜地。
乾隆年间,阎循观到麓台书院攻读、讲学。在这里,阎循观成为一代文化名人。可以说,麓台书院造就了阎循观的功名,阎循观把麓台书院建造成了闻名省内外的学府。
相关事迹
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春天,礼部在北京举行会试。阎循观从麓台书院进京赶考。这次考试,由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七年(1742年)探花卢文弨任阅卷官。他分到阎循观的卷子,发现文章写得辞简淡醇,非同一般,各阅卷官争相传阅了这份卷子,都赞叹不已。于是,卢文弨将这份卷子呈荐给会试主考官刘统勋(诸城人,刘墉之父),力争推荐该卷为第一名。而刘统勋没有采纳。卢文弨再次抱卷上堂,与刘统勋争辩:“不应该失去这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刘统勋仍然没有重视这位山东老乡的卷子。名次确定后,其他分校官已经退堂,卢文弨感觉非常惋惜,于是抱卷痛哭起来。这个事件,在翰林院引起了很大轰动。卢文弨由此还得了个“抱经先生”的雅号。为了记住这件事件,卢文弨竟然把自己的堂号命名为“抱经堂”。他精心校堪的数万卷图书,然后仍保存在这座闻名全国的“抱经堂”中。
这次会考,阎循观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他的文名却在京师传播开来。受到很大打击的阎循观,从此无意科举,继续与弟子讲学于麓台书院。
乾隆二十三年
第二年,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阎循观倡议扩大书院,建成南屋十间、东屋三间,可容百余人就读。书院又置学田数十亩,供贫穷学子生活之需。歉收之年,师生以学田收获的黄豆、地瓜和蔓叶糊口。
麓台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场所。“四书”、“五经”之外,宋、明理学大师的著作也是书院的重要读物。阎循观和他的弟子们的讲学活动,也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阎循观著有《尚书读记》一卷、《春秋一得》一卷、《西涧草堂诗集》四卷、《困勉斋私记》四卷。这些著作全部被《四库全书》收录,这就奠定了他在山东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地位。
在阎循观的影响下,潍县韩梦周、刘以贵,昌乐阎循中、阎学尹等学者,也相继在麓台书院攻读、教学,并取得了最后的成果。阎循观、韩梦周、刘以贵,以的儒学成就,被《清史稿·儒林传》收录。
书院还建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相互进行讲学,使教学活动与社会上的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扩大了教学范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
“讲会”时,全省各地慕名来听讲者,不胜其数。如考中进士后,官至宗人府府承、顺天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掖县毛式郇;考中进士后,官至协办大学士、咸丰皇帝恩师、滨州杜受田父子;再如潍县大名鼎鼎的协办大学士陈官俊等等。由于书院学术思想活跃,教学成绩斐然,朝廷派出学使以及山东学政不断来麓台视学选贤,麓台书院为朝廷输送了大批人才。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在他人的苦劝下,阎循观又进京参加会考。这一年正巧卢文弨仍然任分校官。揭榜时,侍郎刘荫榆唱到第九名,发现是阎循观,激动地对大家说:“当年卢某为其抱卷流涕的阎循观这次真考中了,我们可以为他鼓掌了!”大堂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按照惯例,前十名新科进士,要受到皇帝的接见。阎循观考中第九名进士,自然受到了皇帝的接见。乾隆皇帝询问了他的家世后,乃知阎循观之曾祖父阎世绳曾任康熙年间的皇太子讲官,给雍正皇帝当过老师;阎循观之祖父阎愉曾任工部主事;阎循观之从兄就是当今被皇上十分器重的工部左侍郎、二品高官阎循琦。乾隆皇帝非常佩服这位新科进士,钦命他为吏部考功司主事。这是中央政府考察干部的职位,非常重要,阎循观在位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件事情,“必详核比例,准情酌理而后定稿,决不随方就圆”。他办事十分廉洁,出差时“自带麦饼”以防“因食误公”。他的这些做法,当然不能吻合当时的社会风气。为官仅3年,他便因病告归。告归后,又重返麓台书院,继续他心爱的教学和著述工作。
轶事
纯儒虚心
阎怀庭先生,硏究经术,殚思眇虑。尝读《皇极经世》,至夜分,篇页濡染,舌脣皆血,而不自觉。且虚怀若谷,欿然不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会试,予与同号舍,窃以後进获逢先辈,幸得请益。乃先生首艺甫完,即手捧就质,诚恳殷殷,予亦自忘陋劣,稍有所见,直口指说,先生唯唯而去。未几改定,复来质询,予仍不惬意,去数刻,乃更撰一艺。其虚心下人之诚出於自然,令人矜躁俱释。以视标榜之士,稍见寸长,辄炫耀矜肆,目空一世,何度量之判若天渊也!(单可基《在菴笔闻》卷三)
相关作品
除《四库全书》收录了阎循观十卷著作外,尚有《西涧制义》、《论语谱》、《毛诗读记》、《名人小传》、《见闻随笔》等书录有他的文章。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1 16:05
目录
概述
麓台书院
相关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