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婉
唐代魏王李泰的王妃
阎婉(622年—690年8月17日),女,大安狄那(今山西寿阳县)人。唐太宗第四子濮王李泰的王妃,工部尚书阎立德的女儿,出身于名门望族。
人物生平
阎婉,是大唐魏王李泰(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唐高宗李治同母兄)的王妃。
阎婉生于河南府河阴县(今河南洛阳),出身名门望族。阎婉是阎立德的长女。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阎婉十一岁时被选为越王李泰王妃。
贞观十年(636年),李泰改封魏王,阎婉改封为魏王妃。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泰夺嫡失败,被贬为顺阳郡王,前往藩地。阎婉跟随丈夫离开长安迁居贬所均州郧乡。二十二岁的阎婉从此开始了其颠簸流离、痛苦不堪的磨难生涯。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泰进封濮王,阎婉也进封为濮王妃。
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653年1月20日),三十三岁的濮王李泰薨于贬所,阎婉舍宫地为丈夫建延福寺追福,三十一岁的阎婉开始寡居。
垂拱年间(685年—688年),朝廷命李泰与阎婉的长子嗣濮王李欣颍州刺史,颐养母亲。但几经波折,李欣未至任上就被酷吏陷害,贬为昭州别驾,又谪居环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中途遇祸,薨于桂州旅舍。饱经沧桑、颠沛流离的濮王妃阎婉,遭此丧子之痛,最终卧病不起。
武则天天授元年九月八日(690年8月17日),薨于邵州官舍,享年六十九岁。
阎婉薨逝后,其媳(李欣之妻)周氏历尽艰辛,于武则天证圣元年正月六日(694年11月28日)将阎婉暂时安葬于洛川龙门北原。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六月二日(724年6月26日),阎婉的嫡孙嗣濮王李峤再将阎婉之灵柩迁葬于均州郧乡,葬于濮王李泰墓的西北隅。濮王妃阎婉颠沛流离、饱经磨难的一生至此终尘埃落定。
人际关系
墓志铭
《大唐故濮恭王妃阎氏墓志铭并序》:
妃讳婉,字婉,河南人也。曾祖庆,魏龙骧将军、大安公。祖毗,隋殿内监、石保公。父立德,工部尚书、大安公。妃即公之长女,年十一,膺选归王。王是太宗第三子,封於魏者。贞观中,王以事贬为顺阳王,徙居均州郧乡县。至永徽三年,王薨於迁所,追赠濮王。垂拱之际,有命除其子嗣濮王欣为颍州刺史。无何,令环州安置。未至遘祸,薨於途中。妃羁旅艰虞,沉忧成疾,以天授元年九月八日奄薨於邵州官舍,春秋六十有九。呜呼哀哉。有妇周氏,即欣之妻,尽孝承姑,历险奉柩,以证圣元年正月六日,遂权窆于洛州龙门之北原。洎嫡孙国子祭酒嗣濮王峤、孝感天伦,情深罔极,迁於旧殡,将赴郧乡。粤以开元十二年岁次甲子六月二日,葬於恭王墓西北隅,遵先志礼也。乃为铭曰:生荣死哀兮王之门,哀昔荣今兮赖哲孙,归来归来兮无留魂。
墓地资料
阎婉墓位于李泰墓西北隅。墓葬形制为长斜坡墓道的砖室,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出土文物共34件,其中陶瓷器2件。其余为银铜器和铁器。银下颌托、铜境、壁画以及墓志铭,为研究唐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依据。
陶钵 1件(M6:4)。泥质灰陶圆唇内敛,浅腹平底。口径13、底径11 、高5厘米。
陶罐 1件(M6:5)。泥质灰陶,圆唇小口,高领长腹。取出后即成碎片。
铁器盖 1件(M6:2)。盖身扁平,圜形纽。直径8、高3.6厘米。
银下颌托 1件(M6:7)。银白色,两端尖细,中部略宽,平视如一弯月。垂直长度11、最宽5.2厘米。
铜镜 1面(M6:6)。菱花形瑞兽鸾鸟镜。钮周有鸾鸟、瑞兽各一对,鸾、兽相间,同向排列,以云纹衬底。鸾、兽背上各坐一人,人头周围似有光圈。四只蝴蝶及四枝花草分置在菱花瓣内。直径11、厚0.4厘米。
耳勺 1件(M6:9)。一端为耳勺,一端为镊子。长12.4、宽1厘米。
冠饰 1件(M6:8)。已散乱。是由铜丝、铜花及玻璃珠组成。铜丝粗约0.1厘米,卷曲缠绕,每根铜丝的顶端为一朵铜花,玻璃珠置于花芯。铜花形状各异,花瓣均镂空,直径2.5—3、厚约0.05厘米。琉璃珠大小、形状亦不同。有的即为圆形,中心穿孔;有的珠面呈螺旋状。颜色有淡绿、翠绿两种,直径约0.5厘米。另外还有一件稍大的空心玻璃珠,淡绿色,椭圆形。一端带孔,与一铜片相接,已残。长径1.8、短颈1.4厘米。
马镫 24件(M6:11)。铜质鎏金,上有一环。长5、宽3.6厘米。
铜饰牌 近百片(M6:3)。与泥土粘在一起,大小不等。均呈镂孔片状,厚约0.1厘米。最大的一块长11.2、宽9.2厘米。有两块边缘稍整齐,一为方形,一为圆弧状,方形的一片长4.9、宽3.3厘米。
铜钱 2枚(M6:10)。均为开元通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0 17: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