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又称闽浙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境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它位于罗霄山脉北段,处在三条铁路(南浔、粤汉、株萍铁路),一条大江(长江),三个省会(武汉、长沙、南昌)之间,境内山大林深,峰峦险峻,河流交错,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28年1月2日,方志敏召开“窖头会议”,暴动武装沿用农民革命团,提出“平债均分土地,建立劳农政府”纲领,领导弋横暴动。1928年5月,弋横两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先后召开,成立了两县苏维埃政权,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1929年10月,信江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了信江苏维埃临时政府《施政大纲》《临时土地分配法》等,下辖弋、横等4个县级政权,实施正确的土地政策,为全党土地路线的制定提供了经验。1931年11月,赣东北省成立; 1932年12月11日,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发展到闽、浙、赣、皖四省。1934年11月,方志敏带领苏区主力红十军北上抗日,根据地内部空虚。11月28日,闽浙赣省府葛源被国民党军攻陷,保存下来的部队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发展历程
1927年7月,
陈昭礼、
徐履峻受党中央派遣到闽北恢复党组织。成立崇安特支后,即在崇安、浦城边境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债、抗粮的“五抗”斗争,组织农会,培养积极分子,准备革命力量。
1927年11月25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即
窖头会议,在
方志敏主持下召开。在这一次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的党员会上,方志敏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帝国主义与中国广大人民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一个也未解决,中国革命必然继续发展,必然取得胜利。会议讨论了方志敏的报告,作出了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重大决定。在窖头会议精神的指导下,12月,弋阳、横峰两县分三个阶段爆发了为期两个多月的
弋横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弋横起义影响下,1928年9月,闽北崇安县上梅地区农民发动了闽北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上梅暴动,迅速控制了周边二三十个大小村庄,推翻了地主反动统治。至此,赣东北及闽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为扑灭赣东北地区燃起的熊熊革命火焰,国民党反动派于1928年5月大举进攻赣东北根据地。1928年6月25日,在根据地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方志敏等在弋、横交界处的方胜峰上一个破庙里召开弋、横两县干部紧急会议。会上争论十分激烈,有人提出,全国上百处起义都失败了,现在形势这样严重,应把枪支埋起来,分散隐蔽。方志敏坚决反对这种逃跑思想,认为大敌当前,共产党员应与群众同生死共患难。会议最终确立克服困难、坚持斗争的正确方针,先后粉碎敌人的多次局部性围攻,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至贵溪、余江、万年、铅山、上饶等信江沿岸各县,革命队伍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组建了正式红军——江西红军第五团(后改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1929年3月,中共信江特委成立,唐在刚任书记,方志敏等人任委员。在信江特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展开了较为彻底的土地革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群众,从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
1930年5月,
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内斗。7月,经过周密部署,方志敏率红军独立第一团一举攻破赣东北产业重镇景德镇,壮大了根据地革命力量。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信江特委改为赣东北特委(11月又改为赣东北省委),唐在刚任书记,并成立红十军。8月1日,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成立,方志敏任主席。
上梅暴动之后,福建省委不断加强闽北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于1929年4月正式组建闽北红军独立团,并按照赣东北模式,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同年7月,闽北红军独立团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并成立闽北分区委。中原大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前后对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赣东北根据地不但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围剿”,还两次入闽作战,使赣东北和闽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奠定了闽北苏维埃和红军向前发展的基础。1932年,通过四次反“围剿”作战以及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赣东北邻近的皖浙等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此,党中央于1932年底批准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
在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红七军团被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并于1934年7月7日从瑞金出发,10月与闽浙赣根据地红十军会合。根据中央指示,两军合并成立红十军团。此时,闽浙赣根据地已遭受敌人严重破坏。根据命令,11月12日,方志敏、刘畴西等率部离开苏区,朝皖南挺进,继续执行北上抗日任务。此后,闽浙赣根据地军民对敌人的进攻进行了英勇抵抗,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最终导致了闽浙赣根据地的丧失。1935年1月,方志敏、刘畴西率部在怀玉山地区与敌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方志敏、
刘畴西等被俘,于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发展方式
闽浙赣省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制定了苏区《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成立苏维埃工农检査部,设立控告箱,提倡实名控告等。政权建设方面,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有着严密的组织形式,工农兵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政府内设各工作部门,同时建立各种群众团体为群众谋福利。方志敏同志一直担任省苏主席,副主席有
汪金祥、
余金德、
徐大妹。
军事建设方面,形成了正规红军、地方红军、群众武装三位一体的人民武装体系,开展了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地雷战为主要特色的人民战争,为开辟新区、保卫苏区立下不朽功勋。1933年,为支持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红十军被调入中央苏区,方志敏又把地方红军赤色警卫师等组合成新红十军。
闽浙赣省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建设首位,同时兴办工厂,特别是硝盐场遍布苏区各地,到1933年达1335个。此外还有纺织厂、被服厂、兵工厂等。商业以集股的消费合作社为主体,并设立对外贸易机构,开辟赤色贸易线路。经济建设不仅保障苏区军队的供给,每年还上缴支持中央苏区。省政府旧址内保存有当年的银库,此处原是周家粮仓,后加以维修做银库使用。从创建至1933年,闽浙赣苏区共赠给中央苏区1350两黄金。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适应工作需要,设立各工作部门,建立健全如省政治保卫分局、省军政保卫分局、省裁判部、省劳动感化院、赣东北特区法院等法制机构,独创性开展法制建设。颁布《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暂行刑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优待红军条例》等法律、法规15件之多,初步形成了根据地法律体系。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法律保障;创造性地制定了有关工商、外贸方面的政策和法令,推动苏区经济全面发展。
闽浙赣省设立了工农夜校、识字班、识字站、俱乐部等多种生动活泼、立足实际的办学形式,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村村都有列宁小学,还有列宁师范、女子职业学校、卢森堡训练团等。苏区政府要求,凡15岁以上文盲或识字不多者,都到工农夜校或识字班学习,提出了“在苏维埃政权下不让一个工农不识字”的口号,方志敏、
邵式平等领导人还亲自编写通俗易懂的《工农读本》。
闽浙赣省创办了《工农报》《文化导报》《突击》《红色赣东北》等红色报刊,省苏政府设立印刷局,各县机关、群众团体则建立油印处,印制报刊,广泛开展读报运动,街头巷尾标语壁画随处可见。1931年10月,赣东北省工农剧团成立,省文化部亲自为剧团编写剧本,剧团也编排小节目、小剧本,紧密配合形势做好扩大红军、募捐、扫除文盲、讲卫生等宣传工作。剧团为工农兵服务,下农村、下部队,还深入红白交界地区演出。此外还创建了列宁公园,供工农兵休息和娱乐,这是其他根据地所没有的,是闽浙赣省独有的创造。
历史意义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方志敏等人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实践创造,取得根据地建设的巨大成就。正因如此,毛泽东曾多次予以高度肯定。在1930年初总结红军和根据地的初创经验时,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又盛赞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同志们“有很好的创造”“是模范工作者”。
有力配合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地处中央革命根据地东北角,紧邻国民党统治中心沪、宁、杭地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强有力的东北屏障,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均有力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就曾提出向皖浙边方向发展,采取游击战争,主动打击敌人,以巩固扩大根据地来打通中央根据地,分散转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围攻,粉碎敌人的堡垒政策。1933年1月,为配合第四次反“围剿”“集中红军的主力同敌人进行大规模的作战”,红十军奉命渡过信江同中央红军会师于贵溪,被改编为红十一军,消灭了进攻中央苏区右翼的敌人,圆满完成了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的任务,随后被改编为红七军团,留在了中央苏区。
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中央决定将红七军团与中央苏区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作为先遣队北上抗日。此举,不但向国统区民众宣传了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深刻揭露了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的实质,而且直接威胁了国民党南京政府腹地,迫使蒋介石不得不调离围攻中央苏区的部队至皖南进行堵截,从而牵制了东南方向敌人大批兵力,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丰富了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方志敏总结闽浙赣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信江党和红军以及最近之局势》《建设我们铁的红军》《关于白区乡村工作的几个问题》等光辉著述。在这些著述中,方志敏提出了一系列武装革命的理论,包括发动群众举行武装暴动、正确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及反倾向斗争、苏维埃政权建设、红军的战略战术、开展群众游击战争、加强白区工作、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等等。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中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曾说:“方志敏同志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向路线是正确的。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但我们的思想是一致的。”
社会纪念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建筑面积664平方米。大门为一座高大的八字形朝门,匾额上写有“杉山第”,四周筑有围墙。门内有一个小院子,房舍呈工字形,正房横摆,左右偏房竖设,还搭有一间马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