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
21世纪10年代中国研制的大型液体捆绑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Long March-5),是21世纪10年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一种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
研制历程
历史背景
1986年,中国制定“863计划”,把“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确立为航天领域的重大探索项目,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大型运载火箭的工程研制工作一直未能开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征三号乙火箭的首飞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国运载火箭系列,但在整体上,原有的长征系列火箭的技术仍偏于老旧。
21世纪初期,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已经将越来越多的探索目标瞄准了深空美国欧洲航天局(ESA)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深空探测任务规划。美国制定了以重返月球为主要任务的星座计划,尽管2010年初美国国会宣布中止星座计划,但是并没有终止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进程。
2010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11财年预算授权法案,法案要求将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时间提前至2011年,2016年底前投入使用。纵观国外航天大国的运载火箭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已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随着日本H-2B运载火箭的首飞和印度300吨推力级固体助推器的研制成功,中国运载火箭在世界航天界第二集团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为了重新巩固这种优势,并且缩短与领先国家的差距,中国必须加快开展更大规模的包括重型运载火箭的空间技术研究。
研发进程
1988年,中国863计划开始后即开始了大型运载火箭的论证工作。通过和世界新一代运载火箭以及自身需求的对比,中国火箭专家认为,旧的长征火箭系列存在着运载能力低,芯级直径小,型号偏多,型谱重叠,可靠性不高,发射准备周期长,使用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推进剂毒性大且价格昂贵的问题,在小型火箭方面还存在空白。
1990年,中国从苏联引进了2台RD-120发动机进行原理研究,之后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YF-100火箭发动机的基础。
2000年,长征五号使用的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YF-100于获得工程立项。
2001年,长征五号使用的一级氢氧发动机YF-77获得研制立项。同年,长征五号火箭预研工作正式开始,针对问题研制方明确了火箭的运力指标、级数、推进剂种类,并要求新型火箭高可靠、低成本。
2001年后,中国继续对新型火箭的设计方案、发展途径、发射场等方面进行讨论。
2002年,中国改进完善863计划火箭发动机和大型运载火箭专家组组长朱森元“模块化研制、积木式发展”的建议,确定了“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设计思想。
2001~2005年,YF-100火箭发动机分别进入初样研制和试样研制阶段。
2006年10月,中国国防科工委财政部联合立项研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经国务院批准,由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牵头组织实施,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09年,YF-77火箭发动机转入试样研制。
2009—2010年,原计划作为长征五号系列中衍生型号的小型、中型火箭分别独立形成“长征六号”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系列中仅剩下5米芯级直径的大型火箭。同时,为避免火箭系列间运载能力交叉重叠,长征五号系列的优先发展型号由2006年时的基本型构型D转变为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最强的两种型号:构型B和构型E。2011年左右,二者分别被命名为“长征五号乙”和“长征五号”,再加上配套的远征二号上面级,便形成了长征五号系列。
长征五号初样研制阶段,期间完成以5.2米直径整流罩和5米直径火箭舱段为代表的大部分箭体结构的制造、生产、试验等技术,并在中国实现了火箭全型号数字工程化应用。
2011年,长征五号乙立项进入工程研制。
2012年,长征五号研制用于火箭、航天器生产、总装、测试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天津产业化基地一期建成投入使用,用于箭体运输的远望21号船于同年下水。8月,YF-100火箭发动机500秒长程热试车成功,确定了长征五号首飞发动技术状态。
2013年7月,长征五号进入试样研制阶段。主要完成了全箭模态试验、各动力系统试车,整流罩分离试验等大型地面试验,并开展火箭的生产、总装和测试。同年,长征五号的研制同时带动一些列配套设置的建造。为了火箭测试中国研制完成了70吨级的世界最大推力的振动台。
2016年,长征五号完成发射场合练,验证了火箭、发射场、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的接口协调以及吊装起竖、测试、转运等流程,最终确定长征五号火箭整体技术状态。11月3日20点43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随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其托举的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分离,上面级继续将实践十七号卫星送往预定轨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成功。
2023年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3米级全整底液氧贮箱顺利合零下架。
2024年3月15日,执行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安全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该火箭将与先期运抵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系统组成
总体布局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长约57米,捆绑4个助推器,起飞质量约878吨,采用二级半构型,由结构系统动力系统电气系统和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等组成,主要方案如下:
1、芯一级采用5米直径模块,2台地面推力50吨级的YF-77氢氧发动机双向摆动;
2、助推器采用4个3.35米直径模块,每个模块配置2台地面推力120吨级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每个助推器摆动靠近芯级内侧的1台发动机;
3、芯二级采用2台真空推力9吨级改进的新型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作为主动力,双向摆动、两次启动;
4、二级采用辅助动力完成滑行段姿态控制、推进剂管理和有效载荷分离前末修、调姿,整流罩头锥采用冯·卡门外形,直径5.2米,高12.267米,助推器采用斜头锥外形等。
长征五号采用模块化设计,火箭各组成部分对应不同的模块:芯一级对应5米直径火箭芯级模块,芯二级对应5米直径火箭上面级模块,助推器对应3.35米直径火箭助推级模块。各种模块根据不同方式搭配再加上整流罩等火箭部件就可以形成不同构型火箭。
2006年,长征五号火箭立项研制时公布的火箭模块方案,模块一是液氧/液氢的5米直径模块,模块二是液氧/煤油的3.35米直径模块、模块三2.25米直径模块、“两种发动机”是新研制的地面推力50吨YF-77氢氧发动机和地面推力120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在三个模块基础上第一步组合制造出5米直径芯级的大型运载火箭,再进一步组合制造出3.35米直径芯级的中型运载火箭和小型运载火箭,最终形成近地轨道运力覆盖1.5~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覆盖1.5~14吨的“一个系列”。火箭运载能力相比原长征火箭大幅度提高;使用推进剂无毒无污染;采用“三化”的设计思想降低成本;比传统火箭普遍少一级的一级半或二级半构型提高火箭固有的可靠性;拥有完整的运载能力覆盖范围。
长征五号作为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号,为带助推器的两级火箭。助推器采用4个3.35米直径模块,每个助推器配置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每个助推器有1台发动机可单向摆动。一子级采用5米直径模块,安装2台可双向摇摆的50吨级氢氧发动机YF-77。二子级采用改进自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三子级氢氧发动机的YF-75D作为主动力,发动机可双向摆动,能两次起动,同时配有辅助动力系统。整流罩与有效载荷一起垂直整体运输、吊装。长征五号理论上有32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但不用于发射该轨道卫星。
箭体结构
长征五号的箭体结构分芯级和助推器两部分,由多个功能各异的部件和组件构成,包括有效载荷整流罩、有效载荷支架、仪器舱级间段液氧箱液氢箱、煤油箱、箱间段、后过渡段、斜头锥、尾段和尾翼等。
贮箱结构材料选用2219铝合金,各级均采用独立贮箱。芯级4个贮箱除一子级液氧箱外均选用单一的硬壳式结构。
长征五号3.35米直径模块继承原长征火箭芯级已有的3.35米直径技术,使用液氧和煤油推进剂,安装两台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再加上与发动机配套的增压运输系统和伺服机构等。
助推器结构形式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箭体结构相似,助推器贮箱选用等边三角形网格加筋壳结构。助推器液氧贮箱采用了全搅拌摩擦焊技术。
助推器的头锥为斜锥体,由半球形端头和截锥壳体两部分组成。3.35米直径助推器头锥倾斜角度为15°。端头在飞行过程中要承受气动加热。截锥壳体采用桁梁式半硬壳薄壁结构,外表面蒙皮采用耐高温玻璃钢材料。
长征五号芯一级采用5米直径火箭芯级模块,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结构主要由贮箱、箱间段、级间段和尾段组成。
贮箱箱筒段是箭体结构中的主要承力结构,所承受的外载荷较为复杂,包括内压、轴压、弯矩剪力等,其结构形式需按照承受的载荷和最小结构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芯一级箱间段连接氧化剂箱和燃料箱的短壳,采用半硬壳式结构,由金属蒙皮、桁条、中间框和上、下端框等组成。由于助推器的前捆绑点位于此段上,载荷主要由组合梁和副梁来承受。一、二子级级间段采用半硬壳式结构,由金属蒙皮、桁条、中间框和上、下端框等组成,分为上、下两个柱段,并含有级间分离结构。芯一级尾段为半硬壳式结构,由金属蒙皮、组合梁、副梁、桁条、中间框和上、下端框等组成。5米直径贮箱部分使用了搅拌摩擦焊技术,一级氢箱生产中运用铣焊一体技术、内撑外压技术和辅助支撑技术等手段。
长征五号芯二级采用5米直径火箭模块,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采用YF-75D作为主动力,以及相应的新的增压输送系统和伺服机构等。另外芯二级采用辅助动力系统,配有气氧煤油姿控发动机。
芯二级结构包括贮箱、箱间段和仪器舱等。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芯二级贮箱均采用独立箱体结构而不采用共底结构,液氢箱直径5米,液氧箱直径3.35米,液氧箱位于液氢箱下部。二子级液氢箱采用球形底的箱底结构形式,箱筒段为光筒壳;前、后短壳采用正置正交网格结构;芯二级液氧箱的前、后箱底采用椭球底,前、后短壳和箱筒段均为光筒壳。芯二级箱间段为倒锥形,大端直径5米,小端直径3.35米,采用复合材料杆结构。仪器舱为截锥型壳体,完成由5.2米直径整流罩到5米直径芯级结构的过渡。截锥型壳体采用蜂窝夹层结构,由内、外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芯和前、后端框等组成。
长征五号有效载荷支架为截锥形壳体,采用蜂窝夹层结构,由内、外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芯,前、后端框和分离弹簧支座等组成;前端面是火箭与有效载荷的分离面,包带锁紧装置将有效载荷牢固地连接在此面上;其后端框通过螺栓与仪器舱连接。为减少有效载荷支架的振动,采取了增加阻尼减振结构的措施。
长征五号上面级远征二号,是2009年中国启动的基于常规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的远征系列上面级之一。远征二号是一种液体专用上面级,能和长征五号火箭组合承担一箭一星、一箭双星和一箭四星直接入轨发射任务,直径3.8米,采用两台6.5千牛的YF-50D泵压式常规推进剂发动机,在轨时间6.5小时,具备2次启动能力。
长征五号有效载荷整流罩外形是冯·卡门外形(原始卵形)+圆柱形,由两个半罩组成,直径为5.2米,分为12.267米、20.5米两个长度系列,分别用于长征五号和长征五号乙。整流罩采取了降噪措施,以改善发射过程中有效载荷的环境。整流罩依结构可划分为端头帽、前锥段、前柱段、基本圆柱段和横向分离段五个模块。
推进系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各级发动机为:
YF-100火箭发动机是一种液氧煤油分级燃烧循环火箭发动机,是中国1990年代中期研发的八十五吨推力发动机的挖潜型,安装在长征五号火箭的助推器上。YF-100采用先进的富氧预燃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地面推力约120吨,地面比冲约300秒,真空推力约136吨,比冲约335秒,喷口直径约1.4米,可以65%节流以调节推力。YF-100还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经过试车的发动机可以再安装到火箭上。
长征五号的3.35米直径助推器发动机采用2台高压补燃循环方式的YF-100发动机并联;助推器的内侧发动机采用泵前摇摆方式,可单向摆动参与控制,发动机最大摆角8°。
YF-100靠外接能源的自身起动,简化了发动机系统。发动机起动时,首先打开液氧主阀,氧化剂在贮箱压力作用下进入燃气发生器。随后,打开发生器燃料阀,少量燃料在高压气体挤压下进入燃气发生器,与液氧燃烧,产生燃气驱动涡轮后进入推力室。最后,打开推力室燃料阀为了保证起动的平稳,发动机设置了两种调节器,分别控制燃气发生器和推力室的燃料流量,实现了发动机的受控起动。发动机按照多次使用设计,实现了单台发动机多次地面试车,具有重复使用的潜力。
增压输送系统
长征五号的助推器增压输送系统由贮箱增压、发动机循环预冷、贮箱加注排气、推进剂输送和吹除气封等系统组成。
长征五号的YF-77火箭发动机,是一种液氧液氢燃气发生器循环火箭发动机,YF-77地面推力约52吨,比冲约310秒,真空推力约70吨,比冲约326秒,喷口直径约1.45米。该50吨级氢氧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推力、地面点火启动的氢氧火箭发动机。
长征五号一子级采用2台燃气发生器循环的氢氧发动机YF-77并联,发动机可分别双向摆动4°。发动机采用地面启动,具有混合比和流量调节功能。
增压输送系统
长征五号一子级增压输送系统由贮箱增压、发动机循环预冷、贮箱加注排气和推进剂输送等系统组成。
发动机
长征五号的YF-75D二子级发动机,YF-75D采用长征三号甲三子级氢氧发动机YF-75进行适应性改进,由两台相同的发动机组成,采用闭式膨胀循环,以提高可靠性和适应地面循环预冷的要求,双向摆动4°,具备多次起动能力。YF-75D发动机比冲约为442秒,比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YF-75发动机略有提高。
增压输送系统
长征五号的二子级增压输送系统在很多地方都借鉴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经验,系统由贮箱增压、发动机循环预冷、贮箱加注排气、推进剂输送和箭上供配气等系统组成。
直径3.35米级斜锥形舱段
2022年2月25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八院首个采用自动钻铆设备研制的直径3.35米级斜锥形舱段近期在149厂下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首个采用自动钻铆设备研制的直径3.35米级斜锥形舱段近期在149厂下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供图该舱段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斜头锥舱段,其与芯级火箭连接,主要用于传递轴向推力。该装备的应用,标志着八院已掌握斜锥形舱体自动钻铆工艺,可用于后续型号产品生产,铆接墩头直径和高度误差等均优于标准要求。
测控系统
长征五号控制系统采用1553B总线,总线上除了控制系统仪器外,增加了遥测单元,同时给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留有总线测试接口。
箭载计算机内嵌总线控制器,负责控制系统总线的数据流管理与调度。箭上单机采用自测试方案,各终端站点将自身系统的测试状态参数通过总线反馈给控制系统。总线控制器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总线除了完成采样、时序输出和伺服指令输出外,还要周期性地提取各个远程终端的箭测数据,在模拟飞行测试时地面总线站点充当总线监视器,用于对箭上总线信息的自动监视与测量。
遥测系统以工作终端/监视终端(RT/MT)模式作为控制系统总线网络的一个终端站点挂在控制系统网络上。
长征五号制导采用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GNSS)+箭载计算机的组合制导方案,采用迭代制导技术GNSS修正技术。
长征五号姿态控制系统采用数字控制方案,由激光捷联惯性测量组合、速率陀螺、箭载计算机和伺服机构等组成。由激光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及速率陀螺敏感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运动,通过箭载计算机进行飞行姿态计算并输出控制指令,驱动伺服机构动作,使发动机摇摆产生控制力矩,实现运载火箭的姿态稳定和控制。姿态控制系统由助推器、一级和二级姿态控制系统组成。
电气系统
长征五号电气系统采用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箭上电气系统包括控制、测量、能源以及附加等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主要完成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制导以及时序控制等功能,并且采用GNSS/惯性测量复合制导与激光陀螺捷联冗余控制系统;测量模块主要完成箭上飞行参数的测量以及安控等功能;能源模块完成箭上仪器设备的供电功能,附加功能模块则完成火箭的推进剂利用、故障监测等功能。采用总线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信息综合、统一供配电。
地面系统
长征五号发动机和3.35米直径助推器由西安上海生产后运送至天津,进行组装、集成和测试,之后运送至发射场。由于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突破3.35米直径的限制,芯级直径达到5米,要将其箭体运送至发射场,常规铁路运输由于隧道直径不足无法使用,因此采取专用运输船海运。
长征五号在产业化基地完成后将被运送至天津港,装入专门为大火箭准备的大型集装箱,由新型运输船远望21、22号运输。经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琼州海峡等海域,航行约1800海里,到达海南省清澜港,再通过公路运往文昌发射场。火箭搭载的航天器则空运至海口,经公路运往航天器总装测试厂房。
长征五号的发射场选择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北纬约19度19分0秒,东经约109度48分0秒,原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的测试基地。经过扩建改进,成为中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到达发射场,在综合测试大厅进行测试后,进入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起竖、对接、综合测试;航天器完成总装测试后,以垂直状态运送到加注与整流罩装配厂房,进行航天器的推进剂加注和整流罩装配;然后以航天器/整流罩组合体形式通过发射平台垂直转运至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对接安装。
火箭、航天器联合总检查以及相关转场准备工作后,将垂直整体运输至发射工位,实施燃料加注,准备火箭点火发射。
设计参数
运力指标
系列型号
长五-远征二号
长征五号-远征二号(代号:CZ-5/YZ-2)为带助推器的三级火箭。其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整流罩与长征五号基本型相同,但在整流罩内增加了远征二号上面级作为第三级。
长征五号B
长征五号B,是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一型大型运载火箭,同属长征五号系列,两型火箭共享了5米大直径箭体结构、大推力液氧液氢发动机、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大型活动发射平台、系统级冗余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大程度的通过共用模块及产品化,来适应不同轨道发射任务需要。长征五号B是门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是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B火箭芯级直径为5米,捆绑4个直径3.35米的助推器,总长约53.66米,其中整流罩长20.5米,火箭全部采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清洁燃料,起飞质量约849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2吨。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研制总体单位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指挥是王珏;总设计师是李东
2011年11月,长五B火箭研制批复立项。
2012年1月,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2018年11月,转入试样研制阶段。
2020年1月19日,长五B遥一火箭通过出厂评审。2月5日,长五B遥一火箭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合练及首飞任务。
2022年5月29日,长五B遥三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五号B火箭有很多独特的技术。
一是从构型上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舱罩组合体组成,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取消了芯二级。采用了少级数的设计理念,全部火箭发动机均在地面点火起动,减少了一次级间分离,火箭一级直接入轨,同时箭地接口大量采用零秒连接器等技术,提升了火箭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是从外观上看,两型火箭的最大区别在于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整流罩长度为12.267米,而长征五号B火箭的整流罩长度达20.5米,其容积超过345立方米,是中国有效载荷容积最大的火箭整流罩,从而更好满足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需要,是中国现役火箭最大整流罩容积的1.8倍,与国外大型火箭整流罩尺寸规模处于同一水平。
三是从用途上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例如东方红五号平台卫星、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则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及舱段,例如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
超大整流罩:
长五B遥一火箭发射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为中国空间站及后续载人航天任务研制的。与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载人飞船体型更大。长五B火箭整流罩长20.5米,直径5.2米,有6层楼那么高,是中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大直径舱箭分离:
长五B遥一火箭体型大,舱箭分离需要考虑可靠性、冲击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难度前所未有。长五B火箭舱箭分离应用了可靠性更高的解锁技术,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减振降噪技术,将分离冲击降到最小。
“零窗口”发射:
为了满足空间站交会对接的要求,长五B火箭需要做到“零窗口”发射,将发射时间误差控制在1秒以内,是中国首个实施“零窗口”发射的低温火箭。
大推力直接入轨:
长五B火箭作为一级半构型的火箭,是利用一级火箭直接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一级发动机关机时,约140吨的推力在几秒钟之内消失,相当于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突然“刹车”,还要稳稳地停靠在指定位置。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作为“空间站舱段运输专列”,在建站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安排,2022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承担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助力空间站三个舱段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后续型号
长征五号改
长征五号后续改进型号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提升至14.5吨。
长征五号甲/M
长征五号甲(或称CZ-5M)是中国为新一代载人飞船、载人登月设想的一款基于长征五号技术的大型载人运载火箭。该型火箭与长征五号乙相仿,但为了发射载人舱段,改变了整流罩形状并增加了逃逸塔
长征五号登月
长征五号登月(代号:CZ-5DY)是中国为载人登月(火箭名称中“DY”即“登月”的汉语拼音缩写)而设想的一款基于长征五号技术的超大型运载火箭。火箭技术指标为:5米芯级捆6个3.35米助推器;芯级4台、助推各2 台YF-100发动机;二子级4台YF-77发动机;5米直径整流罩;起飞质量约1600吨,全箭长约72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50吨。
飞行程序
发射动态
发射记录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历次发射任务:
发射任务
2017年7月2日,在长征五号火箭首飞成功的8个月后,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搭载实践十八号卫星发射试验任务,来进一步考核它的关键技术。但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升空后的第346秒,发动机忽然提前熄火,火箭一路跌了下来。经分析发现的异常现象之一:涡轮泵的一个结构,就是围绕着它在不断地发生问题。随后经过两年多的攻关改进,实现技术归零。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飞行2000多秒后,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2020年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的组合体送入太空 ,首飞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到实质阶段。
2022年3月21日,用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校准试验取得成功发动机将交付火箭总装,准备执行空间站实验舱发射任务。7月24日14时22分22秒,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0月31日15时37分,搭乘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3年12月15日21时4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星是高轨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农作物估产、环境治理、气象预警预报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2024年2月23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3月15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执行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安全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该火箭将与先期运抵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发射场区各参试系统正在按计划开展嫦娥六号任务准备工作。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中,为了确保准时发射,型号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提高了发射概率和发射可靠性。研制团队持续优化发射场流程,由发射嫦娥五号时的近60天缩减到43天。
2024年12月16日18时,长征五号B遥六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与远征二号Y2上面级共同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特色
长征五号火箭作为一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火箭,不仅在技术上超越“前辈”,还代表着中国火箭文化新潮流,特别是长五火箭上动感十足的“logo”(标志),可谓是一大亮点。长五火箭logo的设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朱磊老师团队完成,方案概念创意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案,方案的构型虚实结合、互为映衬,整体展现出一个动感的“5”的形象——象征着长五火箭寻求包括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环保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优化;同时,其圆形轮廓象征着这个品牌和天空的关系,并寓意着长五系列火箭的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火箭箭旗主色调为航天蓝,加有长征五号logo和毛体“长征五号”文字。
箭旗寓意长征五号试验队在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继承光荣传统,发扬航天精神,以国为重,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心与决心,昭示着长五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善打硬仗、无往不胜的坚强战斗团队。
总体评价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按照“高可靠、低成本、无毒无污染、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的原则和模块化思想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这对形成中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运载火箭型谱将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带动新一代中小型火箭的发展。
长征五号是中国实现载人空间站工程,探月三期工程的重大航天工程项目的关键支柱和发展基石,同时也支撑中国未来深空探测工程的发展。长征五号的试验件规模之大、模态数量之多、模态密集程度和模态耦合程度之高、数据处理难度之大、激振通道、陀螺通道、脉动压力通道、推进剂加注量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是中国将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重大标志。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使中国运载火箭低轨和高轨的运载能力均跃升至世界第二。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全面验证了火箭总体和各系统方案设计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将中国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到22吨以上,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运载效率在中国均处于最高水平,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为中国空间站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浪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中国载人航天网 评)
参考资料
长征五号(CZ-5).国家航天局.2017-08-02
运载火箭 LM-5.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2:42
目录
概述
研制历程
参考资料